世界热点评!从宋拓碑帖看到清代年画,走进上图“石不语”特展
拥有11.5万平方米的上海图书馆东馆已在浦东正式对外开放。其定位是新一代的智慧复合型图书馆,这里不仅是“藏书楼”“借阅室”,更是开放的文化艺术空间。这样的定位也落实到了上图东馆的每一处具体空间。澎湃新闻近日走近上图东馆新设立的“美术文献馆”,这里已被营造成集艺术展览、艺术阅读、艺术活动于一体的全新阅读生态,同时它也似一扇小小的窗口,透过它可窥见整个东馆的具体生态。
【资料图】
作为美术文献馆开馆首展的“石不语——碑帖艺术与建筑文化”当下正在展出,展品囊括宋拓《孔子庙堂碑》《九成宫醴泉铭》《龙藏寺碑》等30余件珍贵碑帖馆藏。
上海图书馆美术文献馆 阅读区
诗意的艺术阅读空间
“美术文献馆”位于上图东馆五楼西侧。挑高的空间和半开放式设计,由围合的活动室、展厅和开放长廊构成一处长条型空间。从北向南分别是活动教室、展厅、电子资源阅览区,阅读区,办公区。东馆有两个极静阅览室,其中之一就位于美术文献馆的尽头。
上海图书馆美术文献馆 展览区
“我们整个美术文献馆其实是有设计逻辑线的,”上海图书馆古籍文献中心文献保护修复部副主任王晨敏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当初的设计构想就是北面是动静相对较大的活动室、展厅……从北到南越来越趋于安静。最南面的极静阅览室甚至是屏蔽通讯信号的,读者可以抽离电子设备,放空心灵。”
活动区
西面整面墙都是大块落地玻璃,整处空间显得轻盈通透,俯首眺望窗外是满屏的绿植和远处城市天际线。傍晚夕阳西下,洒落下斑斑驳驳、影影绰绰的光影,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治愈。
“美术文献馆”是上图东馆建造时全新打造的一个馆内功能分区,过去淮海路的本馆是没有这样一个设置的,东馆为何要打造这样一个功能区呢,这就不得不提上图丰富的美术文献馆藏。
九成宫醴泉铭(龚心钊藏本)
据介绍,上海图书馆藏历代碑帖拓片25万件,其中善本3000余件。收藏品种几乎囊括了整部“中国碑刻史”。其数量之丰富,质量之高超,堪称“碑帖博物馆”。馆藏年画4000余幅,大部分属于清末民初作品。其中小校场年画大约300幅,在国内外同类收藏中数量最多。除此之外,上海图书馆还拥有大量的艺术类图像文献,包括各式各样的老照片、月份牌等。这些文献形式以直观性的图像语言生动地传达着历史的故事,透露着一个时代对图像的审美,也不断印证着文字的记录。
上海新造铁路货轮车开往吴淞 吴文艺斋 上海小校场 上海图书馆藏
“我们的历史文献中心有着丰富的图像类型的美术文献馆藏,过去在本馆,由于场地限制,无法全部陈列展示。东馆特辟的美术文献馆则承担起了展示馆藏的功能,通过对馆藏大量的碑帖、年画、老照片、月份牌等进行梳理,不定期轮换展出。”王晨敏说。
《新出夷场十景》(后) 上海小校场 上海图书馆藏
当前的首期展览和计划推出的第二期展览都是围绕碑帖主题,之后还会推出年画或者书籍装帧主题的展览,深度挖掘馆藏内容。
“庙堂之高”与“江湖之远”
本次东馆美术文献馆开馆首展选取馆藏中与建筑相关的部分碑帖,以“石不语——碑帖艺术与建筑文化”为主题进行展示。展览分为内外两个展区,中间以一扇印有《岳阳楼记》的镜面墙作为区隔,而墙体上的字则提取自上图馆藏的清代书法家张照的《岳阳楼记》拓片。《岳阳楼记》由北宋文学家范仲淹所作,其中大家耳熟能详的“庙堂之高”、“江湖之远”两句话刚好对应此次的展览主题——里屋的碑帖传达了祈福为民的高远理想,外屋的碑帖关注民间日常的生活。
上海图书馆美术文献馆 展览区
踱步展厅,直面经名家递藏的各式碑帖,心情也不由地跟随沉静下来。展览包含“履顺居贞”、“仁风遐拂”、“葳蕤繁祉”、“博学笃行”、“民莫不利”与“泽远长流”六个部分,每一部分名字都选自于这一展区的一本碑帖,如“履顺居贞”四个字选自于该展区展品《晋祠铭》,“葳蕤繁祉”是展示九成宫的专区,“民莫不利”选自该展区作品《万安桥记》……
上海图书馆美术文献馆 展览区
此次展览展品内容丰富,精选了30 余件碑帖,除了《孔子庙堂碑》《九成宫醴泉铭》《麓山寺碑并阴》,《王居士砖塔铭》《龙藏寺碑》《开通褒斜道摩崖》等珍贵藏品外,还有一部分近代的碑帖作品,如《思群堂记》、《上海四明公所新建北厂碑并额》等,通过这些作品讲述碑帖与形态各异的名胜古迹、寺庙楼宇、商铺田宅的营建故事,再现建筑文化与碑帖艺术中多元的美学理想。
《晋祠铭残本》(张丙震藏本)
展出的《晋祠铭残本》(张丙震藏本)为唐贞观二十年(646)刻立。唐太宗李世民撰文并书,歌颂晋国开宗之祖唐叔虞兴邦建国的德政,同时赞美唐叔虞封地晋阳的美景。碑现存山西省太原市晋祠博物馆。
《晋祠铭》开创了行书入碑之先河,书法承王羲之风范,是书法史上的行书杰作。此南皮张丙震欧斋旧藏明末拓本。仅存后半本(缺起首十三行并十四行首四字,第二十五行“清庙”下又缺四十一字)。
《颜氏家庙碑》(龚心钊)
《颜氏家庙碑》是由颜真卿书写并撰文,由李阳冰篆额。这块碑原在西安郊外的颜氏家祠,现在在西安碑林博物馆。这件作品原件是明初拓本,由张彦生、龚心钊递藏,最后由上海图书馆收藏。
《九成宫醴泉铭》(吴湖帆藏本)
《九成宫醴泉铭》(费念慈藏本)
“葳蕤繁祉”是围绕《九成宫醴泉铭》这一作品设置的单独展区,展出《九成宫醴泉铭》龚心钊藏本、吴湖帆藏本、费念慈藏本和张廷济的跋本。
《九成宫醴泉铭》(龚心钊藏本)
上海图书馆所藏最好的《九成宫醴泉铭》的版本是龚心钊的藏本,这件作品是一个唐碑,唐贞观六年(632)四月刻立。魏征撰文,欧阳询书。其珍贵之处首先在它是宋拓宋装本,其次它的款识和装帧都非常的精美。
《九成宫醴泉铭》(龚心钊藏本)古锦面板
古锦面板翁方纲题签:“宋拓醴泉铭,宋装原册。”首页有王铎题签(书于缂丝):“欧公九成醴泉铭,于姜先生家藏”,后接郑孝胥题签:“北宋拓醴泉铭,王题翁跋,陈宝党氏宋装册,瞻麓斋中甲本”,二页附空白题签纸一条待题,据龚心钊考订,此为晋朝茧纸。
《九成宫醴泉铭》(龚心钊藏本)册尾粘有龚心钊赏碑照片一张,时年龚氏六十七岁
另外还可以从画面中看到,有一张龚心钊自己的读碑的图片。此件作品明末清初时归宝鸡党崇雅收藏,嘉庆四年转归翁方纲,民国二十四年龚心钊以六千大洋购得。
《王居士砖塔铭》(缪曰芑藏本)
《王居士砖塔铭》(缪曰芑藏本)唐显庆三年(658)刻立。上官灵芝制文,敬客书。 碑文记述唐时佛教三阶教的徒众王居士苦行,并葬于终南山楩梓谷中的故事。初出土时塔铭已裂为三块,此时初拓本又称“三断本”。唐代塔铭出土极少,碑贾欲昂其值,甚至不惜砸损碑石以射利。自清初至民国,碑石遭屡拓屡损、屡损屡拓之厄运,致传世拓本面目多样,版本繁多,成为中国碑帖鉴定史上“最复杂碑刻”。
《王居士砖塔铭》(缪曰芑藏本)
此初拓三断本,即明末清初拓本。初拓本十分稀见,此本与《程夫人塔铭》合装。
《龙藏寺碑》(唐翰题藏本)
《龙藏寺碑》(唐翰题藏本)隋开皇六年(586)刻立。张公礼撰,无书者姓名。碑现存河北省正定县隆兴寺。 碑文从崇佛下笔,既谈了修行的途径,又驳斥佛乃虚妄之说,最后还描写了恒州刺史王孝仙奉命改建龙藏寺的故事。龙藏寺碑是魏晋南北朝书法艺术的集大成之作,有“隋碑第一”的美誉,是研究佛教文化的重要文献。此清初黄云旧藏明初拓“张公礼未泐本”,是传世年代最早、存字最多之本。
外部展区主要选取了馆藏中与书院建筑相关的部分碑帖。如展出的《思群堂记》讲述了大夏大学在战争年代的动荡故事以及回归故土的故事。2012年,上海图书馆在修复馆藏碑帖时发现了一件思群堂碑的拓片,这时大夏大学的原碑(即现在华东师范大学的原碑)已经损毁,上海图书馆碑刻传拓方面的专家帮他们重新刻立了一块思群堂记碑。
《万安桥记》
《万安桥记》北宋宣和年间(1119-1125)刻,蔡襄撰文并书。宋嘉祐四年,万安桥于泉州完工。万安桥又称洛阳桥,建于万安渡口,为江海交汇处,“江流湍急,海潮汹涌”,沉舟溺水时常发生。桥建成后,往来行旅得以徒步过江,百姓生活得到了极大便利,正如碑文所载“渡实支海,去舟而徒,易危而安,民莫不利”。万安桥的建造运用了“筏形基础”、“种蛎固基”和“浮运架梁”等先进的建桥技术,展现出当时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干。
展出的近代碑帖《世界大厦奠基石》也是本展的最后一件展品,这件作品是在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刻立。随着时代的发展,碑帖逐渐淡出人们的日常生活,它功能性的意义逐渐增强,这件奠基石很好的为我们诠释了碑刻和建筑之间的关系。也是本次展览所要强调的一个重点。
打造全新阅读生态
看完展览,从展厅缓缓踱步而出,来到阅览区,会发现第一排书架摆放的书籍就是跟展览“石不语——碑帖艺术与建筑文化”相对应的内容,从各个版本的《九成宫醴泉铭》到“翰墨瑰宝”系列出版物。“读者在观展时,可能没办法去触摸展品,我们把翰墨瑰宝丛书摆放在书架最醒目的地方,读者可以再去阅读出版物,也可以了解更多的馆藏精品碑帖。”王晨敏说。
美术文献馆第一批书架摆放的碑帖出版物
王晨敏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他们做展览的目标也跟博物馆有所不同,文博机构可能聚焦展示文物艺术品本体,而他们做的是一个阅读推广型展览,更多是为读者阅读服务。“我们希望通过书架上图书的摆放细节,实现展阅一体的理念,结合展陈区、活动区、阅读区,打造全新的阅读生态。”
上海图书馆美术文献馆 阅览区的美术文献图册
再往阅览区深处走,读者又会有更多惊喜的发现:书架上成排成排陈列着装帧精美的大开本画册,其门类包括绘画、碑贴、书法、摄影、建筑雕塑、工艺美术、艺术史论、艺术杂志等,其中还包括大量的外文书籍,涉及英文、法文、德文、韩文等;其中也有大量成套系的美术类书籍,如《中国绘画名品》系列,它们通常价格昂贵,对一般读者而言,不太可能自己去购买成套系列的图册,那么上图作为一家公藏机构,则恰好发挥其为大众提供阅读服务的功能。
成套系的美术类书籍《中国绘画名品》
“这里的书籍过去很多都是参考外借的图书, 也有历史文献中心的艺术类图像文献,过去碍于场地限制,很多没有摆出来,借此次东馆开放,我们又调拨了一批,采购了一批,在美术文献馆的阅读区它们是可以供读者自由取阅的。”王晨敏告诉澎湃新闻。
美术文献馆阅览区日本浮世绘美术图册
除了展览和出版物,电子资源阅览区,该区域还设置了“碑帖临摹”“妙手延年”(碑帖修复)“缀玉联珠”(碑帖拼贴)三个多媒体互动展项。并且根据展品选取《九成宫醴泉铭》《城隍庙碑》《龙藏寺碑》三部碑帖作品创设了“灵境石语”的VR项目,帮助消解读者的对古文繁体字的阅读障碍。
“碑帖临摹”多媒体互动展项
“妙手延年”(碑帖修复)多媒体互动展项
“在这里我感觉自己像老鼠掉进了米缸。”现场一位读者笑着告诉澎湃新闻,“在这里不仅可以找到最前沿的美术方面的资讯,也可以先在展厅看碑帖展品原件,再来书架前翻一翻它的出版物,然后我可以带小孩通过VR互动装置上手写写书法,玩玩古籍碑帖怎么修……这是一种全方位的阅读体验。”
周一 闭馆日静谧的美术文献馆
王晨敏告诉澎湃新闻,图书馆工作的目标就是要给公众创作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不仅限于给读者提供书籍本身,而是要让读者通过展览、或游戏、或活动、或精美的图书去爱上阅读这件事情,“这就是美术馆文献馆存在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