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当前头条:新书推介|胡小石:《中国文学史讲稿》

2022-08-17 09:05:19 来源:腾讯网
分享到:

《中国文学史讲稿》,胡小石著,天津人民出版社2022年8月版。

内容简介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胡小石根据清焦循“一代有一代所胜”之说,主张文学随时代而发展,在该书中历叙《诗经》、楚辞、汉赋、汉魏晋南北朝古体诗、唐律体诗、唐五代词诸体之源流正变,条理清晰,重点突出,阐明各种旧说,不少创见,被学术界公认篇幅不长而颇具卓识。

胡小石毕生治学,文必己出,如无真知灼见,从不剿袭雷同,笔诸简端。其定文学范畴,以我国固有之“言志”说、“缘情”说结合外来之“纯文学”理论。治学方法,则严格区别治史、学文为两途,谓治文学史属于科学范围,必须实事求是,无征不信。新中国成立前继出之文学史,如冯沅君、陆侃如合编之《中国诗史》、刘大杰之《中国文学发展史》,其体例实受本书启发。

目 录

第一章 通论

第二章 上古文学

第三章 周代文学

第四章 秦代文学

第五章 汉代文学

第六章 魏晋文学

第七章 南朝文学

第八章 北朝文学

第九章 隋代文学

第十章 唐代文学

第十一章 五代文学

第十二章 宋代文学

后记

附录

南京大学教授胡先生墓志 /曾昭燏

后 记

先师胡小石先生先后在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南京中央大学、金陵大学等校,主讲中国文学史,极受诸生爱戴。

《中国文学史》

一九二八年春,以同门苏拯兄笔记,题名《中国文学史讲稿上编》,凡十一章,付上海人文出版社排印发行,书既出,为学术界所重视,公认其篇幅不长而颇具卓识。根据清焦循《易余籥录》“一代有一代所胜”之说,主张文学随时代而发展,历叙《诗经》、楚辞、汉赋、汉魏晋南北朝古体诗、唐律体诗、唐五代词诸体之源流正变,条理清晰,重点突出,阐明各种旧说,不少创见,方便后学甚大。

其定史观,则取达尔文《进化论》;其定文学范畴,则以我国固有之“言志”说、“缘情”说结合外来之“纯文学”理论。

以治学方法论,师严格区别治史、学文为两途,谓治文学史属于科学范围,必须实事求是,无征不信,通过具体深入分析、归纳而得结论,不得以个人爱憎为去取,亦不得“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以炫世骇俗。

盖师在清末,肄业两江师范农博科,专攻生物学;民国初年在上海,从史学家沈曾植先生受业三年,是以能融合清儒考据与西方科学方法于一炉焉。

胡小石致吴宓《四月十六夜昆明遇董莲枝唱闻铃》诗稿

《讲稿》虽属草创,实为后进开一途径,新中国成立前继出之文学史,若冯沅君、陆侃如合编之《中国诗史》、刘大杰之《中国文学发展史》,其体例实受先师启发,明眼人加以对比,自能辨之,二君固皆铸同门先进也。

忆一九四二年,师在国立女子师范学院,讲中国文学史竟,铸因进言座前曰:“何不将《上编》以后讲稿付印,俾成全书?”师曰:“元人杂剧,宋元南戏,明清传奇、小说,与各种俗文学,目前均有专家研究,成绩斐然,余实无多发明,口述做介绍则可,汇录成书则不可。”

先师毕生治学,文必己出,如无真知灼见,从不剿袭雷同,笔诸简端。其律己严谨也若此。

一九六二年初,师归道山,南京大学成立遗著整理委员会,其中一项为重印《文学史讲稿》,作为新中国成立前重要资料,供海内治文学史者参考。今之《上编》系用一九二八年排印本,保存原貌。

胡小石墓

此外,另由同门金启华兄整理四十年代诸生零星笔记,增补“宋代文学”一章,前后共十二章。其元、明、清部分,虽亦有零星笔记存在,遵师遗教,不再整理增补。

一九八四年春,门人吴征铸识。

作者简介

胡小石先生

胡小石(1888—1962)名光炜,字小石,号倩尹,斋名愿夏庐、蜩庐,晚年别号子夏、沙公。祖籍浙江嘉兴,生于南京。书法上,曾师从清道人(李瑞清),与林散之、萧娴、高二适并称为“金陵四老”。曾学诗于陈三立,诗词兼擅,诸体皆工,七绝尤高妙。曾问学于王国维、沈曾植等晚清耆老,与陈中凡、汪辟疆并称为南大中文系三老。

历任云南大学、金陵大学、东南大学、中央大学教授,新中国成立后任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图书馆馆长。门生有曾昭燏、游寿、程千帆、王季思、冯沅君、孙望、徐复、苏雪林、吴白匋、金启华、胡云翼、刘大杰、侯镜昶、郭维森、周勋初等。

长期从事古文字、声韵、训诂、群经、史籍、诸子、佛典、道藏及金石书画之研究与教学,造诣精深,尤致力于古文字学、书学、楚辞研究、中国文学史研究。著有《古文变迁论》《声统表》《楚辞辨名》《愿夏庐诗钞》等。

Copyright @ 2008-2016 www.renq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人气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18864号-17

联系邮箱   291 32 36@qq.com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