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热点评!陈荣生:老家故事
老家故事
诗人:陈荣生
弱冠从戎离家乡,老来乡愁实难忘。
【资料图】
老家人来信说,“乡村振兴”似春风荡漾,“拆村并镇”、家乡改变了模样。
带着引首以望的心情,我踏上了回家的征程,探寻生我养我的家乡。
老家“河东村”,坐落在江苏美丽的洮湖之滨,一条小河穿过村庄。
听“风水先生”说,这里有“水见三湾”的好风水,是“财气旺盛”、“龙气聚会”的地方。
在亲友们的陪伴下,我回到了河东村。多想见到我离家时走过的小路,多想再看一下我记忆中的老屋平房。
小路上有我留下的脚印,老屋里有我来到这个世界第一次啼哭的声响。
步入村镇,眼前的景象使我大喜过望,
阡陌小道成历史,新修的马路真宽敞,
沟沟坎坎被填平,新栽的杉树排成行。
一个村庄一片地,沃土千里新景象。
特色的田野犹如画,河西的农田五谷香,
河东成了商业区,人来人往真“闹忙”。
新盖的小区好气派,围墙彩画配诗行,
荒烟蔓草变广场,健身、舞蹈、歌声响。
......
离家数十载,怀土之情没齿难忘,今日百感交集久客思归回故乡。
我们来到了曾经的故居原址,这里已是商业街的中心,离家时老屋的位置盖起了“江南风格”的楼房。
迎街是餐饮门店,“河东人家”酒店烫金招牌耀眼闪亮。
中午时分,我们在“河东人家”二楼落座,晚辈们七嘴八舌地说,在这里吃饭意义不同寻常:
“喝的洮湖水,吃的故土粮,祖宗保佑,家家平安,人人健康”!
亲友们出于好客,点了好多家乡美味和我们喜欢喝的米酒佳酿。
无意中,墙上的一幅“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字画勾起我联翩浮想:
那是“三年自然灾害”的1959年,粮食欠收、食物匮乏, 村民们饥不择食度灾荒。
这一天,岁暮天寒,朔风凛冽,我和哥哥去“自留地”扒胡萝卜,哥扛着钉耙我肩着筐。
萝卜地已冻结,扒出萝卜不容易,北风呼啸、雪花飘降,不一会手指已冻僵。
破旧棉衣难御寒,风吹里外都冰凉。
饥肠辘辘难支撑,眼冒金星身打晃。
我抱着哥哥说,哥哥呀,我受不了,等冰化了再来不行吗?
哥哥对我说,好弟弟,咬紧牙,我们是家里小男人,家中有困难要和爸妈一起扛!
哥哥力气比我大,他使钉耙高声喊:“弟弟你记住,受冻总比挨饿强!”
我一边哭,一边扒,半天拔了萝卜带缨小半筐。
爸妈见我们回到家,心疼的泪水在眼眶。
妈妈搂着我,流着泪抚摸我冻红的手说,要知道今天下大雪,不该让孩子扒萝卜,一顿不吃又何妨?
爸爸说,好孩子你不要哭,有泪肚里装,不知野菜苦,哪知米饭香!“苦、难是财富”,面对不退让!做个男子汉,咬钉嚼铁要自强!
晚辈们听得低下了头,饭店老板带着服务员聚精会神站一旁。
哥哥指着楼下健身广场说,当年的萝卜地,如今建广场,万象更新变化大,今天触景生怀话以往。
我对着“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字画说,我们嚼过菜根吃过苦,虽没有成什么大事,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道理我们没有忘!
晚辈们接过菜单对服务员说,请给我们加一道“清蒸胡萝卜”,今天我们也要把胡萝卜的原汁原味品尝!
饭店老板说,我们身临其境听故事,今日的餐厅成了“传统教育”好课堂。我们感同身受受教育,时雨春风暖心房,这故事是对这幅字画最好的诠释,“清蒸胡萝卜”免费给你们上!
家乡佳肴味道好,唯有胡萝卜格外香!
隔年再来时,“嚼菜根”、品佳肴,家乡故事续新章。
身在故乡的土地,我又一次深悟了“培养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内涵,我们用乡音叙述着以往,又一次把“传统美德”分享。
回忆故乡的往事,我又一次读懂了“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的诗句,留住了田野乡愁,闻到了乡土的芬芳。
我们顺着新修的道路前行,晚辈们述说着“家乡振兴”的新鲜事,立志为乡村建设献力量!
我走遍了原来的河东、河西,有多少往日的故事在脑海回放。
我们来到河东村“最美乡村远景规划”的宣传墙旁,美丽乡村如诗画,燕舞莺歌迎春光。
啊!“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河东人,用汗水浇灌着他们深爱的土地;用心血点缀美丽的乡村,“乡村振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家乡人,他们用奋斗的笔墨,
擘画脚下繁衍生息的土地,天更蓝、水更绿,他们用青春和热血书写着新的诗行!
终身难忘的河东村,生我养我的地方,万般情愫心中装,
魂牵梦萦的河东村,愿你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在“乡村振兴”的征途上宏图大展、扬帆远航!
诗人简介
陈荣生,江苏金坛人。1969年2月入伍,他酷爱文学、擅长演讲,在部队总结撰写了多篇部队政治思想工作经验文章,被部队报刊发表;曾获 “优秀政治教员”荣誉称号;曾参加全军演讲比赛,荣获一等奖;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二次。转业地方工作以后,从事党群工作,热衷企业文化,他的作品,曾被省、市有关部门录用和发表,多次参赛获奖。现退休之后,仍笔耕不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