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今日热议:“从近处做起”,才是君子之道

2022-10-04 10:04:19 来源:腾讯网
分享到:


(资料图片)

“置本不固,无务丰末”。这是对前几句话的总结。如果根本得不到巩固,就不要致力于在枝末上做文章。如果只是枝末繁茂,枝末就是枝叶花果,但是像插在花瓶里的花,没有根,虽然好看一时,但是不能长久。

“亲戚不悦,无务外交”。如果人连亲戚之间都不能够团结和睦,就不要致力于跟外人交往。因为最起码的五伦关系都没有处理好,说明这个人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没有为人着想的心,没有真诚之心。连近处的人都不能够感化,怎么能感化远方的人呢,所以搞好人际关系要从身边的人际关系入手,把父母的关系、兄弟姐妹的关系、君臣关系先搞好。如果兄弟、父母、夫妻、朋友之间都不能够团结和睦,还在外面搞外交,那也是以功利之心与人交往,不会长久。

“事不终始,无务多业”。做事情要有始有终。如果做事情有始无终,就不要去从事多种事业,因为哪一样都做不好。古人说“隔行如隔山”,自己的本行没有做好,又去换工作、换行业,那也会做得更加不好。就像挖井,在一个地方挖到一定程度,没有水,又换一个地方去挖,而挖了几下还是没有水,又换了一个地方去挖。这样挖再多的地方,也挖不出水来。如果在一个地方选中了,就在这个地方挖下去,挖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肯定能挖到水。由此可见,做事情要有始有终,要有恒心、有毅力。

中国古人特别讲求专一,做学问、修道都要专一。《三字经》中说:“教之道,贵以专”,特别是求觉悟更要专一、不杂。古人能够成功,关键就是能够专心,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就像刘宝楠父子对《论语》做批注,作《论语正义》,这部书是刘宝楠父子两代人经过七十多年的时间才完成的;焦循作《孟子正义》,给《孟子》做注解,也是父子两代人才完成的。这两部批注传承久远、非常权威,后代人再研究《论语》、《孟子》,必须读这两部注释。正是由于专心,才有这样的成就。

现代人做学问不能成就,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不能专一,求广学多闻,希望知识很广博,好高骛远,不能达到求学的目的,反而会让人偏离方向。孔子很早就提醒:“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古人做学问是为了提高自己的道德学问、提高自己的修养境界。所以孔子说,他担忧的是弟子“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不是担心自己的钱不够多、名声传得不够远、别人对自己不够恭敬。所追求的是自利利人、自觉觉他,因为自己不觉悟,也不能够帮助别人觉悟。《大学》开篇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止于至善”,就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所以自己要首先明明德,要觉悟,才能够帮助别人觉悟。如果自己还迷惑颠倒、烦恼重重,怎么能够帮得上别人?那就是以盲引盲,把别人的路都引错了。

古人求学是为了提升自己的道德学问,最后能够明明德,所以能够体会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种喜悦是发自内心的喜悦,像泉水一样源源不断地涌出来。古人说“禅悦为食,法喜充满”,这和现在人做学问大相径庭。现在人做学问目的是追求名利,没有追求真实的学问、真实的修为,这都是没有根的,所以做学问很有压力,有压力是因为有求,有求就有苦,所以是“为己之学”还是“为人之学”呢?

中国人讲实修,儒释道是心性之学、是实学。但是现在就把学儒、学道,变成了儒学、道学,把问题可以讲得头头是道,但是和自己的生活、行为毫不相关,所以体会不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喜悦。这种喜悦体会不到,就会把精力放在追求外在的名闻利养之上。别人尊重就高兴;别人鼓掌就开心;别人不尊重、轻视,心里就不舒服,这都是没有自信所导致的。一个人真正按照圣人的学问来修身养性,就能够真正地体会到“君子坦荡荡”,即使没有成圣成贤,只是学到君子,也能够襟怀坦荡、无忧无虑,没有烦恼、没有牵挂,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轻安”。轻安自在,就比一般的人烦恼少很多。当有烦恼、有压力的时候,就观察一下自己,为什么有压力、为什么有烦恼?一定是有没放下的东西,这个烦恼帮助你把没有放下的东西找到,把它放下,你就轻安自在了。

古代的读书人为什么受人尊重?读书明理,理得心安。人心清净,自然会有悟处。而圣贤经典就是圣人心性的流露,自己的心和圣人的心是一不是二。圣人心清净,自己的心也清净,圣人所写的东西,就看得懂。学习经典,要求悟处、要求专一。“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见”就是见性,也就是说,专注到一定的程度,在一门上面专注很长时间,那就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智慧自然开显。

“反本修迩,君子之道也。”要回到事物的根本,从近处做起,这是君子应该采取的原则和方法。假如本末倒置,就会徒劳无功。不仅徒劳无功,还会产生严重的流弊。现在有很多社会问题出现,都是因为没有抓住根本所导致的。

Copyright @ 2008-2016 www.renq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人气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18864号-17

联系邮箱   291 32 36@qq.com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