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播报】一生所求,不过一方院子
中式
君语
+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居有院,院有闲,闲能生情。
圖丨包文山
有宋一代,崇文明礼,经济空前繁荣。士人政治不得意后,往往过着隐逸的生活,兴修园囿,装点庭院,从而使庭院上升至精神栖息的层次,江南一带尤为兴盛。《宋书·戴禺传》谓:禺『出居吴下,吴下士人共为筑室,聚石引水,植林开涧,少时繁密,有若自然』。
刘墩桢《苏州古典园林》载:『文人画家往往以风雅自居,自建园林,将‘诗情画意’融贯于园林之中......把园中山池,意喻为山居栖岩,高逸遁世;以山峰象征名山巨岳,以鸣雅逸』。无论筑石或立峰,皆乃文人幽情之所栖。
庭院对于中国人而言,除却本身物质空间的属性外,更是一种足以栖心的精神家园。作为东方生活审美的一种方式,深庭佳院,每每渗透于文人的生活起居,以及诗书画意之中。
先贤道:『田园有真乐,不潇洒终为忙人;山水有真赏,不领会终为漫游』,天地大道,在山水,在池渊,在庭院泉石,皆有其道。而参透奥秘者,必是心清如寒泉,神凝似孤云之人。而有此雅致者,方能得其真趣。
在相对封闭、幽静、淡雅的庭院中,赏石、吟诗、品茗、挂画,表现出与世无争的心态,醉心于风月,衷情于花草。计成《园冶》中记:『多方胜景,咫尺山林』,如天地之真赏,尽收园中。
圖丨文人空間
置石园中,必不可少,苏东坡有言:『梅寒而秀,竹瘦而寿,石丑而文,石谓三益之友』,古人尝置石于庭院,辅以芭蕉或花草植于旁,彰显自己的高贵品格。嶙峋瘦骨的苍石,犹如文人心中那未曾逝去的风骨,似远山巉岩,令尘俗之人望尘莫及。
『结庐松竹之间,闲云封户;徙倚青林之下,花瓣沾衣。芳草盈阶,茶烟几缕;春光满眼,黄鸟一声。此时可以诗,可以画,而正恐诗不尽言,画不尽意』。庭院,上升为一种意象,成为人们生命的最佳载体。
說明|『中式精致生活』致力於中式生活美學传承,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圖片版權歸原作者,僅限交流學習,不做商用,感谢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