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头条:研习《荀子》问答实录(九)论性
【WH】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礼义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也。(《性恶》)
今天再读这句话,请问:
(资料图片)
1.性和伪两分,性永不变,那伪之后,对性有什么关系吗?伪之后对性什么影响?还是性依然性,伪依然伪呢?
2.伪应该有善恶吧?善伪、恶伪,分别会对性造成什么后果?
3.荀子不是说了,顺性情就是恶吗?性情不是性吗?
【大海一沤】1.性、伪荀子皆有明确定义。伪是伪,性是性。“礼义积伪者,岂人之性也哉!”
2.“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伪没有恶伪。
3.“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顺性情,易为恶。
【WH】荀子的性和人性有分别吗?如果性不是人性,那我就明白性朴了。
【大海一沤】性肯定是人性。
【WH】英语翻译不这样呀,有性,和人性。“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物双松曰:“不可事”,“事”字皆训“为”。久保爱曰:就,犹成也。熊公哲曰:事,谓勉力作为也。天海案:事,治也。不可事,言性乃天生就,人不可学,亦不可改变之也。《吕氏春秋·先己》“事心乎自然之涂”,高诱注:“事,治也。”请着重看看王天海的注,您同意吗?
【大海一沤】还是同意杨倞注吧。事,为。性不可为,伪是人为,正相反对。
【WH】我理解英译说法如下:何译“性”为“事物的本质”(the nature of a thing),与自然义用词“human nature”不同,看来译者此处认为“性”是普遍客观的特点,人身上拥有这种特质就是人性,区别于单纯的“人性”。何译为“人拥有的这种特质不能学习到,也不能通过努力获得就叫做‘性。’”何译涵义是人性中拥有的那种特质叫做“性”。
【大海一沤】何译是对性作孟子式的理解,而不是荀子式的。
【WH】可是,人生来俱有的,不可学,不可事的那东西,不就是抽象的吗?客观存在,先天的吗?
【大海一沤】生来的东西,是先天的,但不一定是抽象的。人都是现实的人,人性也是现实的人性。自然而然的,不抽象的。
【WH】3.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礼论》
请问“本、始、材、朴”四个字是否需要分别解释出来?还是两两搭配,本始、材朴?
【大海一沤】本始、材朴吧。
【WH】诺译:(III.19.66)
Therefore I say: Inborn nature is the root and beginning, the raw material and original constitution.
何译:(19.210)
Thus,I say that human nature is the original beginning and the raw material.
看来何译比较对头,诺一个个译出来了。字字翻译,这应该是什么毛病?
【大海一沤】同意何译。翻译“性”也要适当考虑到“伪”的感受吧。“伪者,文理隆盛也。”第一,从翻译美学中的对称起见,要二字一译。第二,性者,本始、材朴也。本者,始也,是一个意思。确实没有必要字字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