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简讯:专栏丨深入推进“两个打造” 构筑共有精神家园【福路塔墓地】
考古人眼中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十四
福路塔墓地
福路塔墓地2017至2018年发掘区域全景
(相关资料图)
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薛家湾镇柳树湾村福路塔社新村,是一处规模较大的战国秦汉时期墓地。2017—2018年在配合大龙高速公路的建设中,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发掘了8000余平方米,累计清理长方形土坑竖穴墓131座、祭祀坑 1 座,揭露出一批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以秦文化为主体的中小型墓葬。
M27随葬品出土情况
这些墓葬的墓向既有东西向,又有南北向。葬式多种多样,以仰身直肢葬数量最多,仰身屈肢葬次之,另有侧身叠肢葬、侧身屈肢葬、俯身直肢葬。人群埋葬时采用不同的墓向和葬式,说明他(她)们的来源并不单一。近 1/3 的墓葬以牛、羊、狗的头蹄作为殉牲,半数以上的墓葬有随葬肉食遗留的动物骨骼。
这批墓葬的随葬陶器以日常用器为主。其中釜、盆、缶、蒜头壶、茧形壶、扁壶等典型的秦文化遗物在随葬陶器中占绝对优势。此外,还见有底部有瘤状突起的釜等赵文化遗物,以及素面夹砂陶单耳罐、双耳罐等北方系遗物。金属制品以随身小件为多,容器数量较少,铜鼎、铜鍪、铜镜、铜铃、铁铤铜镞、铁剑、带钩、印章等都是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中原地区流行的样式,而弹簧形耳环、带扣、铜泡、小铜管、兽头形饰件则是北方长城沿线居民惯常佩带的饰品。
M27:5铜扁壶正面、侧面
M34出土铜鍪
对该墓地出土人骨的体质人类学研究证实了福路塔墓地埋葬的这些死者约半数以上是来自中原地区的移民,另外将近半数的死者是自新石器时代以来一直生活在内蒙古中南部地区的土著居民与北上的中原移民、南下的蒙古高原居民长期杂居融合而形成的混合体质类型的居民。
M80出土陶扁壶上的文字
M83出土茧形壶
作为不同体质特征、不同遗传因素、不同文化传统人群共同葬地的福路塔墓地,位于战国秦昭襄王长城的东侧。至迟从这一时期开始,福路塔墓地所在地区已纳入秦之上郡管辖范围。在西汉王朝重新夺取河套以南后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西汉王朝在对匈奴政权的战争中都占据着绝对优势,从而开启了中原文化向内蒙古中南部地区的又一次大规模输出。虽然这次发掘的墓葬年代基本不晚于西汉早期,但是就整个福路塔墓地而言,其延续时间可能会晚至西汉末甚至是东汉初。
M93出土兽头形铜饰件
M96出土陶双耳罐
福路塔墓地已发掘的这批墓葬是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秦、汉之北部边疆民族融合的一个缩影,它所呈现出的人群本身及社会属性、文化认同等层面的高度融合预示了一个强大的西汉帝国的到来。
复审:王佐政 苏志刚
初审:盖志勇 张煜鹏 连吉林
编辑:王猛 陈乔新月 张雨婷
供稿:胡春柏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发布
|网址:wlt.nmg.gov.cn
|联系我们:mail@nmgwlt.cn
【免责声明】
1. 本公众号上部分文章和图片为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公众号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我们已经尽可能地对作者和稿件来源进行了标注和通告,如有漏登或稿件涉及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小编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更改或删除。
3.本公众号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觉得好看,随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