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鼎新”促“革故” 江苏“三新”经济实现增加值增长14.8%
“三新”经济,是指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核心内容的经济活动的集合。省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省“三新”经济实现增加值28920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4.8%,相当于GDP的比重为24.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27.6%,拉动GDP增长3.6个百分点。
回望过去5年,江苏“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的不断提高,不仅有效缓解经济下行压力,而且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激活因子”,推动江苏经济新旧动能加速转换。
缓解下行压力,
成为经济增长“稳定器”
近年来,以网络购物、直播电商、“无接触配送”为代表的线上消费快速壮大,今年8月,全省限额以上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2.8%,高于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月增速20.3个百分点。特别是电商等应用场景进一步下沉,也让城乡经济进入稳步协调发展的良性区间。
一大批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快速涌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模式和生活方式,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和社会整体福利。
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180多个10亿元以上的县域优势特色产业、12家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4个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先后落地;无锡量子感知产业园、南京烽火通信活动总部基地、苏州中城捷运总部基地等一批产业辐射力强、规模体量大的优质项目陆续建成。
新产业、新产品也在强劲增长。今年8月,我省生产的工业产品中,光纤、工业机器人、智能手机、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量分别增长33.5%、40.2%、105.4%、195.6%,有力拉动了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提升。
省统计局相关人士分析,2021年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为598.8,比上年增长35.4%,这与我省的情况大体一致。“三新”经济已成为我省缓解经济下行压力、加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力保经济高质量增长的重要“稳定器”。
以“鼎新”促“革故”,
持续深化供给侧改革
连日来,徐工重型5G全价值链智能工厂内,机器人在高效运转。“通过起重机转台智能生产线设备看板,所有数据实时更新,交付周期缩短35%,人均产出提升70%。”徐工重型信息化管理部部长李忠福告诉记者。
产业数字化热潮涌动,得益于数字技术的迭代更新。产业链上下游全要素的升级、转型和再造,传统运营管理、业务模式、商业模式的变更重塑,都成为广大传统企业数字化发展的共同需求。“三新”经济正在以超常速度塑造传统产业。以去年全省规上工业中数字产品制造业增加值为例,同比增长19.7%,比规上工业高6.9个百分点。
以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代表的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并与实体经济不断融合,成为“三新”经济以“鼎新”促“革故”,引领经济发展转方式、调结构的典型场景。
优存量,产业规模不断壮大。9月7日,第九届江苏互联网大会发布的《2022数字江苏发展报告》显示,截至去年底,全省数字经济规模超5.1万亿元,位居全国第二,占全国的11.8%,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0.6%。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电信业收入分别达到3.56万亿元、1.15万亿元和1135.51亿元,规模位居全国前列。
扩增量,投资信心越来越强。眼下,江苏与数字设备、数字产业紧密相关的行业投资快速增长,今年前8月,全省10亿元以上项目投资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0.6%,以数字经济为基础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
在江苏现代服务业智库研究员李逢春看来,随着新技术不断演进升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将呈现加速态势,这就需要继续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着力点,推进新型信息技术与制造全过程全要素的深度融合。比如,加大人工智能、AR/VR、工业机器人等前沿产业的高端软件研发和应用,加快工业企业和设备“上云”步伐,谋划创建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等,助力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夯实载体“基座”,
完善“三新”经济运行机制
尽管“三新”经济增加值在我国GDP中的占比不断提升,但相对经济总量而言还是偏低,迫切需要规范与促进“两手抓”,推动“三新”经济走上健康发展快车道——省统计局设立了专项数据统计;省科技厅印发《江苏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着重释放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活力;各地纷纷印发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各类规划和意见,促进新兴产业持续发展。
“要以打造公平有序的营商环境为手段,完善‘三新’经济市场运行机制。”南京财经大学副校长张为付建议,政府部门应一边努力打造市场机制活、服务效能佳、综合成本低、投资环境优、企业获得感强的国际国内一流营商环境,为“三新”经济发展提供基础保障;一边进一步集聚创新要素,促进创新成果转化,比如加快建设以“云+网+端”为技术代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实施数字设施升级、数字产业融合、数字社会共享、数字监管治理、数字开放合作等工程,不断更迭升级业态模式。
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作用不容忽视。省工信厅技术创新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加强“三新”经济载体建设,政府和企业应各司其职,政府部门在创新要素的全球流动、开放创新体系建设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支持服务;企业则需要以高端化和国际化为导向,积极创建国家级企业研发机构,开展市场前沿技术研究,打造企业创新驱动发展的标杆,提升自身技术水平,政企携手培育属于江苏的“阿里”“华为”。
李逢春建议,发展“三新”经济要坚持独立自主与开放合作相互促进,构建有机开放的国际合作关系,特别是大中型国企应做好模范带头作用,积极筹建合作联盟,成为“走出去”发展的战略主力军,形成有利于企业开展国际化合作的环境。(李晞 许愿 付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