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热文:古代最简单的食具“箪”出土,让我们知道了,人穷竟然可以这样
在古代的时候,有一种特殊的餐具,它虽然制作手法极其考究,却一直被视作是穷人的专利。以致于让人们看完之后不禁感叹,原来古代的穷人会穷成这样。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相关资料图)
随着网络普及,越来越多的古装影视剧被搬上了银幕,而古装戏中,尤其是以清朝、民国剧居多。在不少影视剧中,都有对穷人以及乞丐的镜头,而最能显现他们穷困潦倒的道具,就是一口破到掉渣的黑碗。诚然,在我们的印象中,古装影视剧里的乞丐们,的确穷得叮当响,毕竟在现代家庭中,碎几个碗实在是太正常不过了,更没有人会使用掉渣的碗。可是您如何也不会想到,即使是掉渣的碗,对于古代乞丐来说,也是一种极大的奢侈。
谈到这里,可能会提出质疑,一个破旧的废碗尚且是奢望,古代的乞丐究竟有多穷?提出这种问题的人,其实并不在少数,而是大多数人并没有经历苦日子,所以不能想象极致的贫穷究竟有多可怕?当时的穷人连一套属于自己的餐具都没有,甚至他们连捡垃圾都没有机会。此时问题来了,既然乞丐们根本用不起破旧碗,那么他们会使用什么餐具呢?
郑玄曾在自己的著作中提到一种餐具,原文为“簞笥,盛飯食者,圜曰簞,方曰笥。”孔穎達疏:“簞圓笥方,俱是竹器,亦以葦爲之”。没错,其中的箪就是一种古代最常见竹器。
《论语雍也》中也有“一箪食,一瓢饮”的记载,具体意思就是,一个人的生活可以简单度过,只需要一个盛饭的箪,一个喝水的瓢。相信不少人都难以达到此中种生活境界,但是孔子的弟子颜回就能做到。
箪究竟是什么?其实它就是一种由竹子或者芦苇编制的碗。成语“箪食壶浆”中的箪,其实就是餐具的意思。箪的体积并不大,跟碗差不多,但是其本身的用途可以用来盛水或粥。不得不说,古代手工工艺的确精湛,一般来说,箪都不会漏水漏粥,完全可以媲美现代的碗。如此一来,我们就可以想象一下,如果靠着一些竹子和草杆就能编制出箪,其制作者的编织手法一定是相当复杂的。
可是您也许并不知道,其实以箪作为餐具,其实是存在极大弊病的,因为是一种竹木器,所以箪内存在大量细小的缝隙,故此在盛粥之后,是非常难以清洗的。即便是清洗干净之后,因为潮气特别大,所以箪也会自然而然的生出霉菌,危害人的生命健康。若是乞丐们乞讨的饭食没有一次性吃完,第二次肯定就会快速霉变。也正是因为如此,古代贵族甚至是平民阶级都不会使用箪,只有乞丐们才会无奈选择。
在唐代之后,随着陶瓷的出现,人类餐具的性能被大大提高,一系列餐具的普及,终于让乞丐们有了属于自己的专属乞讨餐具。不过相比于陶瓷碗,箪绝非一无是处。陶瓷碗非常容易碎裂,但是箪的结构组织十分严密,即便是大力摔在地上,也无法将其损坏,这个性能,几乎是所有餐具都无可比拟的。
到了现代,不少餐具公司开始制作金属餐具,金属餐具虽然易洗又耐摔,但是其本身导热极快,在生活中给我们造成了诸多的不便,故此而言,没有任何一种餐具是十全十美的。又或许说,缺憾美也是一种美。正因为如此,才有了专家们努力的动力。
参考资料:《古老的歌》 李伟同著 湖南出版社出版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