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快看:邹蓝|手不释机平台广告偷着乐 1899
手不释机
(资料图)
邹蓝/文,图
古人说好读书的人手不释卷。古代的读书人也少,真正的读书人更少。因为大多数是读书为科举,中举而做官的。不做官的也不怎么读书或者贩夫走卒不用读书。因此古代文盲率非常高。在清廷筹备立献的日程表上,原定于1916年必须使全国识字率达到总人口的5%,以此为实行献政的国民程度基础。
有人说,即便到20世纪民国时期,乡下的男人有百分七十五不识字,乡下的女人则高达百分之九十七不识字。城市好一点,读书识字的人大多集中在城市,有了大学中学小学技校还有图书馆报馆,医院以及工厂公司等需要读书识字才能干的职业。据此,有人判断,1949年/1950年之交,我国文盲率高达百分之八十。
理论上唐宋读书人还多一些,之前五代十国肯定读书人少。到元代读书人锐减。明初老朱也是识字不多,不过到朱明后期,识字率提升不少。因为科举不中者多,多在乡间当塾师或其他,帮助提升了民间的识字率。清朝到中期可能读书人又多了点。总之,有人说魏晋南北朝时期,识字率也就是千分之几。
至于春秋时代识字率更低,诸子百家中最有名之一的孔夫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几十个人墨子,老子等等,估计他们所有的从者可能将那时识字并有点想法和头脑在民间的人一网打尽。现在一个普通的助理教授(讲师),在助理教授任职期间,可能教过的都不止三千,至于其中考上研究生的,可能也会超过72人。至于名校学阀级的大佬,院士校长或副校长一当,弟子都有当院士的,然后下面还有几十个博导,几百个硕导,后头还有历年的徒子,徒孙,以及徒子徒孙自己的徒子徒孙,那就是一个基座有数万人,宝塔尖顶部之下几个二级大佬的这样的金字塔。那比孔老夫子牛气十倍以上。
孔老夫子那时的识字率肯定非常低,不然也不会有弟子或再传弟子说,一灯能灭千年暗,一智能灭千年愚。也难怪也传,孔老夫子说,唯上智与下愚不移。要是读书人当时数量跟现在的院士博导一样几万几万的乌压压一大片,谁敢这么自夸?
那时读书人少,只要勤恳读书,就跟衡水的乡下土猪那样攻读,跟毛坦厂学校那样下功夫,中举的概率还是很大的。如果能手不释卷而且是读书的料,那么崭露头角,暮登天子堂的事也不算很难。
现在中国识字率据说高达95%以上。上大学都不稀罕了。因此手不释卷的学生学者少了,而手不释机,即联网的智能手机的人多了。手不释机现在是司空见惯的现象,网络小视频里充斥不少手持智能手机走路,开汽车或者骑自行车,开电动车的人出事故,走到水沟,跌入路边水塘或者跌跤的洋相。我看过一些。也是,如果是手不释卷,或许现在大学生的文凭成色要普遍高一些呢。可能手不释机,也是大学毕业生文凭含金量下降的一个原因。
手不释卷的一般是读书,手不释机多数是娱乐。我手释得了机。这机太吃时间。我作为退休者都很难接受。难怪有中青年开始试验恢复使用二代手机,即电话之外只能收发短信,避免智能手机带来的垃圾信息轰炸。
我亲眼看见一个父亲开着电动自行车,身前坐着一幼儿,自己一手持车把,一手举着手机在看。至于边走边看手机的,那是司空见惯,而送外卖的一边开一边看算是抢时间找方向和路。如此手不释机,就是团长旅长在前沿指挥部面临火急的战火,都不至于一刻离不开电台或者报话机,也需要面对作战地图思考和参谋下属交流议论讨论。一般老百姓,哪里有什么随时随地需要一刻不停火烧火燎盯着的事情要关注呢?
只有平台和广告商偷着乐。它们吃了大众的好多时间,不仅不用向大众付钱,而且还从中大大获利。
2022/9/6
无锡鼋头渚
前些年江南大雪
贵州,雷山县。
新冠二年(2021年春季拍摄),三年依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