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热议!借张凳子,进来坐坐
进来坐坐吧!
老旧小区的公共空间里总会“长”出一些椅子,它们分布在商铺门口,单元楼底下,以及任何方便老人家乘凉、聊天,甚至是聚餐打牌的地方。艺术家陈粉丸和她的“丸工作室”成员们想把这些凳子“拎出日常”,她们跟邻居们借来凳子,做了一场名为“借来坐坐”的展览。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借来坐坐”展览图稿
筹备展览的过程也是这群外来年轻人尝试融入社区,与街坊邻里建立联系的过程。丸工作室在社区里租了一个铺面,创办了艺术空间(括号)。需要不断被填入新内容的括号,不只是成员们给自己布置的“填空题”,也向这个梦想着成为“佛山武康路”的网红社区提出问题。
垂虹社区是佛山市中心的一片老城区。最近,青年艺术家陈粉丸和她的团队跟附近街坊邻居借来他们放在街道上的凳子,在(括号)办了一个名为“借来坐坐”的展览。
“借来坐坐”展览现场
在垂虹社区,一切都有些年头了:单元楼大多修建于上世纪90年代;街坊邻居们以老年人为主,他们年轻时就在这里扎下根来,凭着学区房的优势将子女送进好学校,又留在这里养老;副食店、五金店、钟表店见证着街坊细碎的生活日常,也构成了其中的一部分。
陈粉丸是一位90后青年艺术家,广东人,发尾常年染着鲜艳的粉色。垂虹社区有几家艺术空间,(括号)是最显眼的一家,门头是高饱和度的粉,和陈粉丸头发的颜色一样。根据陈粉丸的解释,“()”代表着留白,她想在这里做一些自由且随机的的创作,放置暂时还没有被满足的好奇心。之所以选择在佛山工作生活,主要是因为佛山的生活成本更低。
“打卡诗人”展览现场上的陈粉丸
去年6月,陈粉丸和“丸工作室”的成员租下了小区内的一个铺面:55平的空间,月租金只要九百块,(括号)的前身就是小区偏僻角落里的毛胚房。在以老年人为主的小区里,五颜六色的年轻人成为明显的“闯入者”。
在装修工作室、粉刷白墙之前,丸工作室发起了“垂虹行动”,先召集大家给毛胚房墙面喷绘上彩虹的色彩,几位邻居参与其中,在相关推送里,丸工作室的成员们对此打了个括号——“行动当天还吸引了一些朋友与社区居民的参与创作(也许更多是疑惑)。”
(括号)艺术空间装修前期&远景
装修阶段,丸工作室的成员们用了一种汽车漆来做半弧形的粉色门脸,不管是看起来,还是闻起来,都十分刺激。路过的居民对此意见很大,有人直接向物业举报了她们。更多的街坊与(括号)保持距离,偶尔驻足探头张望,好奇这个粉色空间的最终样态。
工期持续了半年,需要与装修同步处理的是层出不穷的邻里问题。有位阿姨直接拦住陈粉丸对粉色表示了抗议,“这个颜色晚上看起来很恐怖”。
陈粉丸贴在窗口上的标语
两天后,陈粉丸在窗口贴了一张标语:“放下偏见,学着包容,你的喜恶,影响不了这个世界的多彩。当然,你也是其中一种颜色,也很美。”她觉得,这个灰扑扑的社区需要一些鲜亮的色彩。
说回“借来坐坐”。跟街坊借凳子的念头起始于陈粉丸对一家单车铺的“张望”。这是一家开在垂虹路口五金店外的单车铺,师傅在人行道搁了几把椅子和几箱工具就划定了他的经营范围。引起粉丸注意的是两把用单车零部件改造的凳子,“就像杜尚的当代艺术”,看起来是凳子,实际上是把自行车后座的软垫焊在了自行车筐上。
垂虹路口单车铺门口放置的用单车零部件改造的凳子
自此之后,陈粉丸开始留意社区内出现的各式各样的小凳子。丸工作室和(括号)相距不远,她们在附近五金店买装修料材,来来回回监工。累了就喝杯咖啡、买碗糖水。走路是熟悉社区最好的方式,社区的店铺逐渐融入到她们的日常生活中。粉丸注意到,很多临街的铺面会在店门口摆把小凳子,它们大多数经过风吹雨淋,破破烂烂地占据着人行道上的一方位置。
人行道上的凳子构成了街坊们公共生活的重要场景。街坊们的聊天八卦局、露天麻将局直铺在她们的面前。同街坊对(括号)的疑虑相同,这同样是外来年轻人融入不了的场景。街道上的每把凳子似乎都来路不同又各有所属。在丸工作室的成员们看来,此时此刻凳子的属性很微妙,是公私界限模糊的一个家具,拓宽了生活的边界。
“借来坐坐”借走的木马“原址”
公共的、私人的,老社区、新空间……一把凳子引发的概念越来越多。大家一拍即合,决定借来街坊的凳子办一个展览。
首要目标当然是单车铺那两把“杜尚的作品”。店主是个四十几岁的阿叔,讲话直爽,十来年前从外地来的佛山,开起了修车铺。那时候在街上经营,没凳子坐,他就自己用篮筐和座椅自己做了两把,平常来修车的人可以坐坐。可以看出,作为社区的老居民,他跟街坊们的关系不错,来修车的人都会坐下和他聊聊。
“借来坐坐”展览现场上的单车改装凳
接下来两个月的时间里,团队在每天散步的过程中,在社区里物色好了二十几把凳子。她们决定在六月集中开展借凳行动,西瓜和阿君负责说服街坊把凳子借给她们办展。
借凳的过程是一个试探的过程,向街坊们解释清楚“凳子”和“展览”之间的关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大多数店主听到第一反应是“疑惑”,他们觉得这个凳子在外头放了那么多年,“肉酸(粤语粗糙简陋之意)”。其中有一把折叠的木头椅子她们很喜欢,做凳子的阿叔却坚持要打磨地好看后,才能借给她们。
“借来坐坐”借走的塑料凳“原址”
最为起效的策略是猛夸凳子“可爱”,对店主来说老旧的凳子,对她们来说是“亲切的、有故事的”。店主们乐呵一笑,就把凳子“借”给了她们,有些象征性地收些钱和水果,有些就大方地送给了她们。
被借出的凳子,大多已经有十几二十年的历史,木板已经不太齐整。有店主父亲手工做的,有街坊搬家留下的,有孩子小时候坐的。最老的一把是红色绒面的椅子,有将近四十年的历史了,摆在卫新钟表店旁边,阿伯们平常喜欢坐在一起聊天。店主据说是叶挺将军的后代,来聊天的都是每天固定的老友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