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快看:“广州诗词之夜”第二讲:曾大兴讲述“诗仙”李白的千秋万岁名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磊 通讯员 杨乐娟
(资料图片)
图/主办方供图
李白的浪漫主义精神如何影响了后世的中国人?8月26日晚,“广州诗词之夜”系列讲座第二讲在广州购书中心开讲。
广州大学文学地理学研究院名誉院长曾大兴教授,以“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李白的身世与最后归宿”为题,深入阐述了李白一生的经历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李白诗云:“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古琴艺术(岭南派)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区宏山,现场演奏了古琴曲《流水》,呼应李白的诗句和讲座的主题,揭开本场讲座的序幕。
据悉,该活动由广州市文联、广州新华出版发行集团主办,广州市作协、广州市文艺报刊社、广州购书中心承办。
作为唐代享负盛名的诗人,李白的诗作豪放洒脱、雄奇飘逸,极富浪漫主义色彩。他那“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非凡自信,“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独立人格,“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凛然风骨,影响了后世的传统文人,成为他们敬仰的偶像。
长期以来,李白的出生地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有“蜀中”“碎叶”“陇西”等不同说法。曾大兴认为,李白的祖籍是陇西成纪,即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而他的出生地则是唐代设置的管理中亚地区“安西四镇”之一的碎叶城,即今天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的托克马克市。
隋朝末年,他的祖父被流放到碎叶城,李白在那里出生。5岁时,李白跟随父亲潜回内地,客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县)青莲乡。
年少时,李白深受道教、纵横家思想以及民间游侠的影响,文学上喜好汉代文学名家司马相如的文风,形成了狂放不羁、率性而为的个性。25岁起,他开始了“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壮游生活,西起成都,东至齐州,南到洞庭,北达幽州,他的足迹遍及当时大唐王朝的大部分疆域。
曾大兴认为,李白对文体的选择,首先源于他对自由的追求。“他很少写五言、七言律诗,因为这种诗要讲格律,写起来不自由。他更多的是写五言、七言古诗,这是古代的自由诗。”
对于自己的艺术风格,李白非常认可这样一个评价:“诸人之文,犹山无烟霞,春无草树。李白之文,清雄奔放,名章俊语,络绎间起,光明洞澈,句句动人。”曾大兴认为,李白的诗文,都可以作如是观。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文 艺
校对 | 周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