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环球速讯:再读莫泊桑与《我的叔叔于勒》:被金钱统治的社会,弥漫着铜臭味

2022-08-25 18:59:41 来源:腾讯网
分享到:

莫泊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莫泊桑是19世纪法国杰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人物,代表作《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珠宝》《羊脂球》《漂亮朋友》《伞》。莫泊桑和俄国的契诃夫以及美国的欧·亨利一起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莫泊桑出生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家庭并不和谐,父亲是个浪荡子,整日的喝嫖赌、酗酒、胡作非为,将家业挥霍一空。母亲是个温和善良的贵族妇女。无法忍受丈夫的行为,最终夫妻两个人在莫泊桑10岁的时候分道扬镳。

莫泊桑常常接触社会各式各样的下层人物,并留心观察他们的生活状况及心理特征,从1880年起开始用短篇小说的形式表现他们,后来发表小说《羊脂球》一举成名,奠定了他在法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我的叔叔于勒》

《我的叔叔于勒》故事发生在滨海城市哈佛尔。小说中“我”的父亲菲利普是个小公务员,一家人生活十分拮据,是一个“收入微薄”,靠“大家想法应付”的家庭。母亲“尖刻的话语”,父亲“伤心的手势”,都说明境况的凄凉。可是虚荣心的支配,他使得父母空摆架式,故作高贵,终于弄得洋相百出,十分狼狈。

为避免“回请”,不接受别人邀请吃饭;家里食用全是减价的陈货;姐姐们衣裙都是自缝,为三个铜元一公尺的布也要讨价还价;孩子们失落纽扣撕破衣服,父母就要大吵大闹。可是,偏偏就是这个家庭,星期日逛港口,却一反常态,俨然摆出一付“阔架式”。

“父亲穿上方襟大礼服,戴上丝光高帽子,套上手套”,“母亲插戴得花花绿绿像是一艘过节的海船挂着各种旗子”,“姐姐们打扮好了,等待出发的信号。”

一家人就这样彬彬有礼的上路了。父母“挺直了脊梁,伸直了腿子”,脸上严肃,态度正经。姐姐们“挽着胳膊”走在前头。看到这种旅游时神气十足的表情,再回顾前面对家庭生活的描绘,不禁可笑而又可怜。

因为是游历海港,难免要看到海船舰队,所以菲利普随口喊出:“咳!如果于勒在这只船上,那会多么叫人惊喜呀!”

于勒就是小说中“我”的叔叔。他因为吃光了自己的一份遗产又浪费掉了家里的一些钱财,被全家人视为“恐怖”的象征,只好被送到美洲去碰运气。

于勒到美洲后,接连来了两封发财的家信,于是兄嫂刮目而视,把于勒的两封信作为全家的“福音书”,急盼于勒回家共欢。甚至他们幻想于勒回来能改善家庭境况,用于勒叔叔的钱买大房子、别墅。也因为于勒发财的信,二十六岁还没有对象的二姐终于找下了配偶。全家准备在婚后作一次幸福的旅行,以尽兴致。

菲利普一家尽管生活拮据,却自我陶醉地讲排场,摆阔气。菲利普“高高挺着藏在礼服下的大肚子”,便知道他虚荣心扩张到何种地步。

菲利普看到两个吃牡蛎的女搭客出众的“好派头”,就模仿她们的动作邀请女儿、女婿吃牡蛎。却不料当众出丑,牡蛎汁溅在大礼服上,弄巧成拙。而母亲那种本意不想花钱,却故作“吃了肚痛”的借日,使人觉得可笑。

接着故事走向顶峰,菲利普带着女儿女婿走到那卖牡蛎人的跟前。走着走着,父亲突然不安起来,他向旁边走了几步,瞪着眼睛看了看挤在卖牡蛎的身边的女儿女婿,就赶紧向我们走来。他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随后他低声对母亲说:“真奇怪!这个卖牡蛎的怎么这样像于勒?”

母亲有点莫名其妙,就问:“哪个于勒?”

父亲说,就是他弟弟于勒。听到父亲的回答,母亲有些不安,让父亲感觉确认一下。父亲决定去找船厂问了明白。最紧张的一幕出现了:父亲脸色煞白,神色慌张。坐在长凳上,结结巴巴地说是于勒。

千呼万唤的于勒终于出来了,他们日思夜想的于勒终于出现了,但父亲和母亲并没有表现得很幸福,亲人相逢的喜悦,而是紧张。在他们心目里,“全家唯一希望”的于勒,顷刻又恢复了他的本来面日——“恐怖”的象征,成了“没有指望”的“贼”。

就在紧张时刻,母亲说先把孩子们领开,最重要的是不能让女婿起疑心。父亲则反复唠叨,要出大乱子了。母亲突然暴怒起来,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拖累我们。已经够倒霉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人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返回的时候他们决定改乘小船,以免再遇见于勒。

跟其他作家不同,莫泊桑的小说非常好懂,主题简单,没有复杂的情节,故事人物很平常,但就是这平常的故事,平常的人物,让我们看到了可怕的社会图景。

一个被金钱统治的社会

菲利普是个典型的小布民。他虚荣、势利、自私、贪婪,处处在模仿上层人物,时时想爬到上流社会。这就决定了他待人、接物、处世的基本态度——一切以金钱为转移。而菲利普太太除了和丈夫一样有着小市民阶层的共性外,还表现出了精细、刻薄、泼辣。

这个故事正是当时法国中产民众的真实写照。他们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日益贫困,但又爱打肿脸充胖子,这是典型的虚荣拜金主义者。揭示出了在金钱支配下的丑恶而又可怕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

那是一个被金钱统治的社会,整个社会到处弥漫着铜臭味,呈现出一幅利己主义、自私冷酷的金钱意识形态。

金钱至上、拜金主义的价值观加剧了人性的扭曲,人们已经开始迷失自我,金钱成了唯一的目标,对亲人、好友欺骗敲诈,对旁人、外人更是不择手段。无论是底层小人物、中产阶级白领,还是上流阶级暴发户,都在不断地堆积财富,都陷入了互相压榨和欺骗的境地中,将美好的人性丢弃一边。人欲横流、物质至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已经全然淡薄,是冷冰冰的。

生活的一切都被金钱化、商业化,在金钱面前,人性的贪恋、自私、冷酷、虚伪、丑恶表现得更加夸张。人类普遍的善良、良知在金钱面前几乎荡然无存。人类的一切正常情感在金钱面前完全窒息了。人们对金钱的渴望和占有欲已经达到了病态的程度,人成为金钱驱使的奴隶,人性被金钱所吞噬,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对金钱贪婪到了如此程度的地步。

Copyright @ 2008-2016 www.renq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人气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18864号-17

联系邮箱   291 32 36@qq.com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