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40家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点实现全覆盖
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是为社会公众和创新主体提供知识产权基础性服务的行为。《“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明确将“构建便民利民知识产权服务体系,促进创新成果更好惠及人民”列入重点任务。不久前,在国家知识产权局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共服务司司长王培章表示,经过积极实践探索,我国已基本形成便民利民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全社会数据信息利用意识日益增强。日前,记者从江苏省知识产权局了解到,截至目前,我省已拥有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5家、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中心10家、国家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6家、省级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40家,实现了全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全覆盖。
多方参与,知识产权服务实现全覆盖
在扬州,今年3月22日,全新揭牌的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业务扬州受理窗口,让扬州的商标申请人终于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一站式”商标业务服务。“过去扬州企业要想注册商标,必须到外地窗口办理或者委托代理机构办理。现在在家门口就能申请注册商标,不仅企业办事成本降低了,而且商标业务窗口面对面、一对一的服务也能及时解决申请人的疑问。”扬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服务处负责人说。
在苏州,不同于传统图书馆,苏州工业园区图书馆在承载公众日常阅读诉求之外,更成了不少科技创新主体的“智囊”。立足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纳米材料等重点产业方向,其不仅为苏州国匡医药、中科院上海药物所苏州药物创新研究院等众多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了专业化的咨询报告和专利监测,定制化培训服务也解了企业的发展之惑。
在镇江,江苏大学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自筹建起就不断细耕知识产权“基础服务”责任田,开展常态化检索与咨询服务。数据显示,该中心去年平均每月向校内师生、企业及政府提供检索服务80余次,专业技术答复咨询60余人次,年组织TISC推广宣传活动8次。
近年来,省知识产权局始终把基层公共服务力量建设作为加大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推动各地建立省专利信息服务中心分中心,指导各市设立商标受理窗口、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服务载体,并加强培育各类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整合高校、科研院所、公共图书馆、科技情报机构、行业组织、产业园区等多方资源,统筹布局服务网点,初步建立了覆盖全省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与此同时,我省还全力打造了省知识产权大数据服务平台,支持引导各市建立特色分平台。截至目前已累计拥有各类知识产权信息超过2.1亿条,并实现与5934.32万条市场主体数据和175.46万条标准数据交叉关联,形成了覆盖全省的知识产权数据传播渠道。
强链补链,让创新主体获得感增强
随着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全覆盖,知识产权专业服务的触角不断延伸,成为各创新创业主体“找得到、学得会、离不开”的得力助手,获得感愈发增强。
对南京金色庄园农产品有限公司来说,南京农业大学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的帮助成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器。得益于该中心的牵线搭桥,南农大沈其荣院士团队与金色庄园合作启动“草莓育苗及栽培生物基质产品项目”,正在将相关专利落地转化,探索果品产业未来发展方向;南农大农业工程专家康敏教授则帮助企业引进机械高垄垄砌与肥料自动喷洒技术,努力变革传统的地栽草莓种植模式。企业不仅实现了专利数量“从0到1”的突破,还实现了农产品品质“从1到100”的提升。如今,金色庄园已成为全国单体量最大的草莓种植基地,成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带动农户6676户,吸引返乡青年529人。
“作为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我们的价值就是要通过知识产权推动产业链创新发展,实现产业链和创新链双链融合。” 南京农业大学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主任、南农大图书馆副馆长唐惠燕说,一方面,公共服务必须从服务对象的需求出发;另一方面,公共服务应该起到补链的作用。
如今,“全链条服务、服务全链条”已成为我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的共识。江苏擎航知识产权服务公司通过专利导航、专利布局等咨询项目带教,以及知识产权定制化培训等形式,帮助江苏龙城精锻集团有限公司建立专技术、懂专利的研发团队,推动产品持续创新,实现PCT专利和马德里商标申请零的突破;中国(苏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苏州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通过重点解读涉案专利、进行专利申请前案检索、形成海外预警报告等,为阿特斯公司应对“337调查”、规避产品出口风险提供有效帮助;江苏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江苏省专利信息服务中心)通过多种渠道掌握涉嫌侵权的证据线索,帮助开展商标侵权对比分析,为案件处理提供技术支撑等,为丽华快餐圆满解决涉及6家涉嫌侵权主体的商标维权案……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的身影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等全链条过程中随处可见。
百花齐放,优化知识产权服务供给
半导体光刻胶是信息产业中技术壁垒最高的材料之一。目前,我国半导体光刻胶国产化率不足5%,高端光刻胶的短板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去年,南京工业大学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承担并完成了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分析普及推广项目“半导体光刻胶专利分析研究”,将专利数据与产业数据深度融合,从国家、产业及创新主体三个维度探寻我国半导体光刻胶产业创新发展的路径。该中心还联合南京市新材料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构建了绿色新材料专利导航库。
记者采访发现,在做好基础检索、培训等基本服务的基础上,针对创新主体不同需求,我省众多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正结合着各自优势,解锁更多的服务可能,百花齐放的新模式、新思路相继涌现。东南大学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把比赛和培训有机结合,举办的第一届“奥凯杯”在宁高校大学生知识产权知识技能大赛就吸引了2000余人报名参赛,覆盖南京市30余所本专科院校。江苏畅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面向中小企业积极搭建知识产权托管运营平台,仅去年就提供专利预警1.3万余条。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咨询中心(苏州)工作站为解决知识产权价值评估难题,促成检索咨询中心和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市分公司达成知识产权保险战略合作,为知识产权保险保驾护航。
省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省今年扎实推进知识产权“一件事”集成改革试点,加快知识产权数字化转型,构建全省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网络体系,还将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效能,探索建立公共服务统一质量标准,着力规范公共服务,编制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全面推行知识产权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不断提升知识产权服务供给质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