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动态:无雕不成屋,有刻斯为贵。苏州相城小娘鱼刘梦溪,把砖头玩出了花
无雕不成屋,有刻斯为贵。凡有古建筑处,总有砖雕的身影。砖雕,是藏在建筑里的文化印记,蕴含着古朴、雅致、稳健、苍厚之美。
(资料图片)
砖雕是以砖作为雕刻对象的一种艺术形式,历史溯源可至汉画像砖。在民居建筑中,砖雕多用来装饰宅第、园林、门楼、照壁等处。受地域影响,砖雕有很多流派。
“苏派砖雕”是南方地区砖雕艺术典型代表之一。2011年,苏派砖雕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是“相城十绝”之一。
苏派砖雕艺术研究所展示的荣誉
“85后”的刘梦溪已是第四代苏派砖雕技艺传承人,肩负着世家技艺传承的责任。
“嵌有砖雕的白墙很生动。隔远眺望,会有和周围景色相映成趣的意境。驻足近观,又有秀气雅致的美感。”在苏派砖雕艺术研究所,刘梦溪向前来参观的游客介绍砖雕这门技艺。
研究所设在相城区度假区(阳澄湖镇)车渡村的小河农田旁。院里墙面和地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砖雕作品。青灰色的砖面上,雕有飞禽走兽、山水花草、古典人物和戏文场景等图案。
“以前和身边人介绍我是做砖雕的,解释很费劲。砖雕被列入非遗后,我们得到了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刘梦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匠人世家 家风影响潜移默化
刘梦溪出生在一个匠人世家。太爷爷刘杏卿以木匠活为生,后将手艺传给儿子刘文元,刘文元又让几个儿子分别学了砖雕、木雕和石雕手艺,既为了有一技之长安身立命,也为了将手艺传承下去。从小时候起,刘梦溪就经常看到父亲和爷爷在院子里雕刻的身影,青灰色的普通砖头,经过刻刀的雕塑,变成一件件独具审美的艺术品。
2009年,刘梦溪从南京艺术学院毕业,恰逢父亲刘一鸣承接了国家博物馆砖雕贵宾厅的制作项目,家人聚在一起讨论如何呈现图案的情形至今印象深刻。刘一鸣总是让女儿运用学过的艺术鉴赏理论提建议。
按照当时的设计,图纸上的牡丹通过砖雕呈现出来,会留下许多拼缝。经研究,最终采用“镶嵌”技法,将上百块方砖拼积成表面看上去“天衣无缝”的盛开状牡丹,成果得到了诸多赞美与荣誉。
持续地探讨和参与,还有自己提的部分意见细化成喜人结果的过程,让刘梦溪充满了成就感。“慢慢觉得自己很厉害,也可以做砖雕。现在想想,也许父亲是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引导方式,让我在逐渐接触中找到热爱。”
也因这一契机,从小喜欢画画的爱美姑娘,开始追随父亲学习砖雕技艺,在泥巴青砖中刻下对美的认知。
言传身教 技艺和观念同等重要
在刘梦溪眼中,父亲刘一鸣在材料和技艺上的把控有着近乎执拗的坚持,“砖雕作品要经得起长时间的风吹日晒”是坚守原则的出发点。“材料与技艺上不能马虎,不能松懈,不能偷工减料”,是家中四代匠人传承中耳濡目染的自我要求。刘梦溪在承袭砖雕事业的过程中体会着背后的深意。
刘一鸣
刘梦溪介绍,砖雕工艺主要分为“窑前雕”和“窑后雕”。“窑前雕”是在还没有烧制成砖的土坯上雕刻造型,阴干后再入窑烧制成形,但这样的作品会因为土坯厚薄不一、入窑加温后收缩等原因而造成变形,色差深浅也不好控制。
“窑后雕”则是将阴干后的泥坯拿到窑里烧,烧制后方便根据相近色差进行筛选拼接。这样烧制出来的砖质很脆,非常考验工匠对力度和方向的把控熟练度。
“虽然窑后雕对于雕刻的技艺要求更高,但为了减少因色差深浅不一造成的不美观,也为方便漏雕、高浮雕等形式的呈现,我们大部分作品还是会采用这种技艺。”
苏派砖雕的窑后雕
研究所盛放了一件名为“十鹿图”的高浮雕作品,姿态各异的十只砖雕鹿,可以看到肌肉的凹凸起伏,触摸表面质地非常细腻。刘梦溪说,为方便做一些造型,他们会采用密度较高的阳澄湖泥进行烧制。
十鹿图
从2010年到现在,刘梦溪已投入砖雕事业十余年,既有和团队共同完成的超大型砖雕作品“金陵胜迹”图,也有“连年有余双面镂空花窗”这样小而精的获奖作品。为进一步拓宽砖雕的使用场景,刘梦溪也设计了可放置在桌上与墙上的笔架、摆件等轻巧物件。
金陵盛迹
连年有余双面镂空花窗
毛笔架摆件
乡土情怀 传承“非遗”还需好好沉淀
在完善技艺的同时,刘梦溪会像父亲当年一样到全国各地取经,在借鉴题材与造型的过程中,体会着砖雕与环境的协调关系。“父亲常说砖雕近看与远看有对审美设计的不同要求,其实和地域的关联也很大,各地风格独具特色,但我还是对家乡苏派砖雕更有感情。”
锦绣苏州
苏派砖雕依托苏州园林而闻名,又常与文人墨客和文化典故相关,刘梦溪总说自己需要进一步沉淀。从2020年起,刘梦溪选择到苏州美术馆上班。“苏州美术馆一直有展览,在艺术家的作品中,诸多形象造型也是可以学习借鉴的对象。”每周末,刘梦溪会返回砖雕厂协助父亲。
生长在阳澄湖畔的父亲刘一鸣有份乡土情,一直想用砖雕来表现20世纪七八十年代当地的风土人情。“记得小时候,一听到有人落水,正在干活的大人会立马跳水救人,救完人再接着干活。救人是一件十分平常的事,那种淳朴的品质非常动人,如果能用砖雕的形式记录下来,也是一种很好的载体。”
在砖雕成为“非遗”之后,刘梦溪和父亲刘一鸣申请了政府项目,想要将20世纪人们真实的生活场景借砖雕呈现出来。几年以来,他们收集了许多像船槁、挑米担这样的老物件,通过真人摆造型、搭场景等方式,留下许多具有场景感的照片。
在此基础上,刘梦溪参与设计了10张左右的图纸,再进行砖雕设计。“就是要以砖雕形式把真实的历史传下去,让大家知道,尤其是让孩子们知道。”
在刘梦溪眼中,“传承”二字,不止于砖雕技艺,不止于世家承袭。能借这一传家技艺留住地方历史,诉说地方文化,是她今后“传承”的努力方向。
在相城,像刘梦溪这样的非遗传承人还有许多。
近年来,相城大力推进非遗保护与发展工作,挖掘整合民间非遗手工技艺资源,圣堂庙会也获批成为第五批国家级非遗。非遗展览、非遗讲座、手作体验等各类活动的举办,“尔雅·夜课”“非遗课堂”等文化沙龙的打造,“廿八匠”非遗品牌的推出,都有效提升了相城非遗的知名度和普及度。
未来,相城将进一步保护和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好相城优秀历史文化,擦亮“江南文化”品牌,推动城市有机更新,在提升城区文化品味中,为相城打造成长三角区域枢纽中心、现代化高科技中心城区建设增光添彩。
来源: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融媒体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融媒体 作者:程蓉 媒体选稿编辑:李俊锋 (新媒体运营师、高级摄影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