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焦点关注:大禹治水的工具,考古表明并非“叉子”:教科书都搞错了?

2022-11-05 08:02:39 来源:腾讯网

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大禹能够成功治水,必然要有相应的挖掘工具。以当时的洪水规模来说,大禹治水工具必然较为先进,否则无法治理洪水。

在大禹的各种画像中,在教科书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大禹手持一把“叉子”(见下图),造型比较奇特,这种“叉子”一直被人为是大禹治水的工具。

然而,以这种“叉子”的造型来说,似乎不太适合挖掘,不太适合治水。既然如此,大禹到底是用什么工具治水的呢?浙江六千年前的遗址揭开谜团,教科书可能都搞错了!


(资料图)

本世纪初,在浙江宁波市余姚三七市镇相岙村,距离河姆渡遗址仅七公里的地方,考古发现田螺山遗址,属于河姆渡文化的遗址,距今大约6500多年,时间上不晚于河姆渡遗址。

2004年,浙江考古队开始第一期300平米的挖掘,出土了大量陶器、玉器、骨器等,其中更让人惊喜的是稻米与一种神秘工具。

在挖掘过程中,考古人员发现碳化稻米,总计高达几十万颗,数量之大保存之好,在世界范围内都极为罕见。

由此带来的疑问是,田螺山农业如此发达,那么他们是以什么工具种植水稻的呢?发掘过程中,散落在地层中的数十件特殊骨器引起了考古人员的注意,经过研究之后,考古人员确认这些骨器就是中国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重大技术革命——骨耜()出现!

田螺山遗址的骨耜,采自水牛肩胛骨,很像现代的锨和铲,从造型上看,应该就是当时农业工具,但到底能不能用,以及效果如何呢?考古人员仿制了一批骨耜,亲自使用挖土实验。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孙国平指出:骨耜对当时的农业生产作用很大,实验证实骨耜与如今铁锹类工具的效率相差不太大。

农业革命中的关键一环,就是生产工具的革新,因此田螺山农业之所以发达,必然与这种划时代的革命性工具密切相关。(下图,牛的肩胛骨)

更重要的是,如果大禹使用“耜”掘土治水,以考古人员试验结论来说,的确可以大幅度提升治水的效率。那么,大禹有没有可能使用类似田螺山骨耜的工具呢?

首先,史记记载大禹在位第十年巡游东南,到了会稽之后去世,后来就葬于如今的浙江绍兴会稽山(距离河姆渡遗址大约100公里);越国始于夏代少康分封,少康中兴之后,将小儿子封于越国。大禹为何到绍兴巡游,少康为何将儿子分封到浙江绍兴一带?显然,大禹部落有可能源自浙江一带,自然早已掌握了“耜”这种工具。

其次,大禹使用的“叉子”,在史书上也被称之为耒耜,这种工具相传始于神农氏。

由于大禹与田螺山遗址相隔2500余年,中间存在技术进步问题,因此大禹使用的耒耜应该比骨耜更为先进一些。但为何大禹手持的却是不太利于掘土的叉形工具呢?笔者认为,要么古人搞错了,要么现代人理解错了,包括一些教科书。

大禹使用的“叉子”,被称之为“耒耜”,其中“耒”往往被认为是一根尖头木棍加上一段短横梁,横梁架在骨耜上面,这样便于用脚将骨耜踩下去,相当于骨耜的木柄。

但实际上耒与耜是两种工具,《易经》中说神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耜(lěi sì)之利,以教天下”,可见耒耜明显是两种不同的工具。

根据金文耒字字形来看(见上图),“耒”是一种古老的农耕工具,曲柄或直柄,带有两个叉的木棒,当掘土工具用,可见大禹手持的是“耒”,也有书中称之为“大禹耒”。起初,“耒”可能只有一个尖头,后来为了提升翻土效率,就被改为两个,成为了“双齿耒”。到了后世,“耒”演变为了“犁”,如今中国一些农村地区还在使用,有的是三个尖头。

由于“耒”是一种耕田工具,因此如今很多与耕田有关的汉字上,都有“耒”部,比如“耕”、“耘”、“耙”、“耦”等。(上图,耧车,一种用于播种的农具,下有三个开沟器,播种时,用一头牛拉着耧车前行,现代播种机的原型)

通过田螺山遗址出土的骨耜可见,“耜”的形状与今天的铲子相似。

因此,“耒”是一种耕田工具,估计前面需要有人辅佐拽动,“耜”是一种挖掘工具,形如今天的铲子。或许后来两者合一,成为完整的农耕工具,故而“耜”字有“耒”字旁。但论掘土的功效,“耜”明显要比“耒”大得多。(下图,江西新干大洋洲商墓—青铜耒)

然而,即便不谈大禹部落是不是源自浙江,现代考古也早已证实,早在大禹治水之前,中原与南方江浙一带有过密切的交流,“耜”这种工具必然会传到中原,考古也可以证实这一点(其中,比大禹晚的四川金沙遗址出土的“耜”与如今铲子几乎别无二致),因此大禹治水时不可能不使用比“耒”更先进的挖土工具“耜”,既然大禹应当使用“耜”治水,为何画像中的大禹却手持“耒”?

显然,古人画出手持“耒”的大禹,要么赞扬的重点不是大禹治水,而是大禹在农耕上的贡献,只是现代人错解成大禹治水的工具,要么古人搞错了大禹治水的工具,要么古人认为大禹手中的“耒”是一种权力象征。

笔者认为,战国时还有木耒这种工具,考古就曾发现战国铁口木耒,因此秦汉时手持“耒”的大禹画像,其中的“耒”应是一种权力象征,而不是实用的挖土工具。也就是说,大禹治水的画像中可以手持“耒”,但不应该理解为当时的挖土工具,而应该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

参考资料:《中国通史》、《史记》等

Copyright @ 2008-2016 www.renq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人气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18864号-17

联系邮箱   291 32 36@qq.com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