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人幸垂荣:榫卯技艺再现“明清家具”古韵
木香弥漫,古韵味足。这间“木艺”空间,隐藏在都市角落,窗外远山青翠,近处秋田意浓。几户人家,炊烟袅袅,清新独静。
(资料图片)
红木茶台上,檀香忽明忽暗;老普洱泡出的味儿,与红木之香融合,闭目静品,仿佛穿越到了明清阁楼。眼前之陈设,柔而不弱,简练质朴,呈现典雅、大方之美。
这是“匠心工艺”工作室,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统榫卯家具制作技艺传承所。三十年时光沉淀,传承人幸垂荣研习榫卯工艺创作,让明清家具摆进了“喜古”之所,成为赣南为数不多的“榫卯匠人”。
自然风干,手工刨制,一榫一卯,匠心成器。“幸匠师”用现代人的审美和手艺,让这份文化遗产,释放出了时代之韵。
红木“艺匠”
上世纪70年代中期,幸垂荣出生在赣州南康一个小乡村。这是一个木匠世家,儿时的小幸喜欢“匠人工地”,见推刨一推,片花卷落;再见榫卯相扣,木器成型。一睹手艺人之乐,也闻木花之香,心底埋下了艺匠情怀。
幸垂芳在家中排行老二,跟随家人学习木匠手艺,之后到广东肇庆从事榫卯结构家具制作。幸垂荣从学校毕业后,最终也选择了学木匠手艺。十八岁那年,他跟随二哥来到了肇庆,在当地一家具厂当学徒。
“那时候广东不少家具作坊,四五个手艺人就撑起来了。”幸垂荣对学徒的日子记忆犹新,“木匠学徒是3年,从开料到烘干,再到开榫组装,还有雕刻打磨,每个环节都需要时间去沉淀。”
长兄为师,言传身教。幸垂荣学而有思,不光学会了木匠手艺,还潜心研究明清家具工艺,出品了不少匠心之作。三年后,他只身来到东莞,成为一红木家具厂的师傅。一件件红木原材,在幸师傅的巧手雕琢之下,变成了明清桌椅、茶台摆柜、雅床艺雕......
南漂十余载,见故乡行业兴起,“幸大师”带着推刨和匠心,加入到赣州“华邦红木”团队,开始了“赣匠”生涯。
2019年,已过不惑之年,幸垂荣创办了“华匠工艺坊”,隐居乡野之间,在蛙声一片的原野,谱写传统手艺的升华之史。
榫卯之风
早在7000多年前的河姆渡新石器时代,古人就已开始使用榫卯技艺了。榫卯是古代家具制作的主要技艺,而红木家具的灵魂就是榫卯结构,特别是在明清时代,这种家具制作水平达到了顶峰。巧妙的结构,简约的线条,典雅的造型,更让其具有了艺术价值,国外家具和建筑艺术家们也为之赞叹。
手握扶手,头靠搭脑,腰靠背板,笔挺端坐。幸垂荣在一把红木椅上,闭目用心感受。这是刚刚完工的一套官帽椅(4把),花了1个多月时间。大果紫檀的木料,从张家港“远道而来”,去皮剔白后,露出红之本色,从设计到制作成品,要经历漫长的打磨时光。
一件榫卯结构的作品,选料后只留“红心木”,其精华的三成才是制作之料。根据设计开料,自然风干后,确保不变形;再将木料刨平,制作成榫卯构建,然后组装成型,再抛光刮磨打蜡,所有都是纯手工。这把官帽椅有13个主要构建:搭脑、背靠板、扶手、抹头、鹅脖、牙头......
“幸大师”制作的榫卯家具,按照《明清家具鉴赏与制作分解图鉴复刻》中的样式,1:1尺寸制作。眼前这把官帽椅,长58.8厘米,宽45.5厘米,高110厘米,背靠板有祥云图案,造型酷似古代官员的官帽。
“这种家具简约大气,有儒家文化之韵。”幸垂荣对明清家具的特点如数家珍,“它除了像一个管帽,靠背椅子的搭脑两端,左右扶手的前端出头,背板多为S型,而且用一块整板制成,满足人体坐的行为、坐的舒适、坐的健康。”
幸垂荣还介绍,官帽椅的靠背板与座面多呈直角关系,人只能正襟端坐,这样有利于养成良好坐姿,有益于精气神的凝聚和注意力的集中,还可达到预防颈、背痛的目的。另外,良好的坐姿能使呼吸通畅,较容易让浮躁的心情平静下来,“它还能很好的体现人的精神风貌与内在气质。”
实际上,中国家具把各个部件连接起来的“榫卯”做法,是家具造型的主要结构方式。常见的有长短榫、楔钉榫、燕尾榫、抱肩榫、粽角榫、夹头榫等。它凸出榫头与卯眼,简单地咬合,将木构件结合在一起,由于连接构件的形态不同,由此衍生出千变万化的组合方式,使红木家具达到功能与结构的完美统一,用这种工艺制作的家具结实耐用、便于运输,维修也极为便捷。
木乡独帜
出生在家具之乡,成长于木匠之家。幸垂荣有着一份匠人的情怀,一锯一刨,一榫一卯,于木花中嗅香,在红木里展艺,幸垂荣让明清匠品褶褶生辉。虽身居乡野一隅,却也门庭若市。
“幸大师”坚持传统榫卯结构技艺,制作的明清家具成为另一座“灯塔”,吸引了不少独特审美的人,从都市慕名而来订制家具,他的名声开始广为流传。这份传统技艺也引起官方重视,2021年10月,传统榫卯家具制作技艺项目被赣州章贡区文广新闻出版旅游局认定为“非遗”项目,幸垂荣成为此项目传承人。
出生于清朝末年的幸悦贤(幸垂荣祖父),是幸家木匠传承的始祖。该技艺由幸悦贤传至幸垂亿(幸垂荣堂哥),再由其传承至幸垂芳(幸垂荣哥哥),最后传至幸垂荣本人。其传承技艺遵循木匠始祖鲁班大师,采用传统古典榫卯结构,多以抱肩榫为主,再施以木丁,可不注一丝胶水,皆牢固可靠,亦可随意拆卸。
幸垂荣专注明清古典家具制作及古建筑,其传承至今已有130余年。一边研究明清家具样式,制作红木精品,一边传播“非遗”文化,让“家居之都”拥有了另一份文化内涵。
“现在的家具以流水线制作为主,榫卯结构的产品已经很少了。”幸垂荣对此感慨颇深,“榫卯家具成本高、耗时久、效益低,可能在现代人眼里不符合‘高效’和‘高益’,所以学的人少了,传承也极少了,因此值得保护。”
幸垂荣认为,榫卯制作技艺是老祖宗留下来的瑰宝,也是中国古代匠人文化的传承,“这样的家具符合传统文化审美,是国风空间的品味配置,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有使用和收藏价值。”
“现实因素导致榫卯匠人渐少,其作品也会越来越少,甚至以后的‘文物家具’维修也会面临困境,期盼有志于传统技艺的人,能够成为传承所的弟子。”幸垂荣有个愿望,“与三五爱徒,在明清家具制作上精雕细琢,打造出南康家具的‘榫卯’品牌,让古匠文化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