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全球微动态丨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一本桑塔格传记|一周新书风向标

2022-10-31 09:56:50 来源:腾讯网

本周的“一周新书风向标”又与读者见面了。在这个栏目中,我们将不单单把好书列出来写一段推荐语,我们还会尽可能地在自己阅读效率允许的范围内,对读者们关注的或刚刚出版的书籍给出自己的看法。如果一本新书的内容非常精彩,我们会不遗余力地给出推荐,如果一本书的内容与其关注度不符,我们也将会在参考意见中毫无保留地说出自己的看法。为了更直观地看到我们对某本书的态度,我们还会增加一个“推荐指数”,类似豆瓣评分。


【资料图】

当然,任何阅读的判断都是个人的,我们的意见未必正确,甚至有可能是偏见,但它们一定是真诚的。我们只是提供一个参考意见,希望为读者提供一份阅读指南(毕竟,这个事情可能还要冒着得罪出版社的风险)。如果你有比较犹豫的、想要知道我们态度的新书,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也将尽快给出自己的看法。

本期主持|新京报书评周刊编辑部

社科

《在场:21个故事讲述日本的女性经济学》

作者:比尔·艾莫特

执笔:林小慧

版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22年10月

推荐指数:★★★★☆

尽管近年来类似话题的书很多,但这本书仍然值得一读。它不仅是一本讲述21位日本女性如何进入各自行业管理层的成功故事,而且是一本讲述女性的参与度将如何影响和改变日本经济和社会状况的分析之作。

作者比尔·艾莫特是前《经济学人》的主编,过去四十余年里,一直观测和书写日本社会。他对日本女性经济学的关注主要基于一个众所周知的现实:在这个人口每年递减50万的老龄化社会,它的未来将会怎样。

艾莫特的观点或者说发现也很直接,如英文书名Japan’s Far More Female Future,直译为“日本注定会有一个女性参与度更高的未来”。这种参与度,一方面意味着日本女性正在积极争取她们在前几十年几乎无法想象的角色,并切实影响了日本社会的经济发展状况;同时它也隐含了另一个问题:如果职场的性别多样化不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经济和商业需要,日本是否愿意拥抱这一未来,并充分利用其中的潜力。某种意义上,这本书亦是霍克希尔德“未完成的革命”的东亚职场版本。

或许是记者出身的缘故,艾莫特在书中花了三分之一的篇幅剖析各类与日本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女性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相关的数据、公共政策和制度。在进入21位女性的采访故事之后,他也有意识地书写出这些女性身上不同于陈词滥调的细节。在书的最后部分,艾莫特还给出了改善职场性别问题的12条建议,包括彻底取消婚姻税、取消职场行政轨道和事业轨道之间的区别、给予女性更多早期机会与发展空间……

当然,这本书所收录的更多是“成功”女性的参与故事,如果你想阅读到这一话题的更多版本,推荐去年出版的《香蕉、沙滩与基地》,中译本的翻译质量虽然不太好,但它呈现了国际政治领域中,那些以往被忽略以及被刻板化的女性参与者,从泛美航空公司的空乘、波斯湾的家政工,到军事基地内外的女性劳动者们,是如何影响并维系了当下的国际政治体系。

新知

《改变自己的物种》

作者:埃德温·盖尔

译者:潘隆斐

版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鼓楼新悦

2022年9月

推荐指数:★★★★☆

推荐人:申婵

这本书起因于一位医师对糖尿病类型的病例数增长如此之快而产生的困惑。为什么一种疾病会发生变化?他的答案是,其实糖尿病没有变化,而是我们人类在发生改变。因为我们是一个正在处于转变中的物种。基因造就了我们,但是它们并非要执行一成不变的蓝图,相反它们运行着一种对环境信号做出反应的生长程序。

动物只是在适应环境,而人类则在自我驯化。以富裕、丰富和教育为特征的人造环境催生了一种新的人类,他们在生物学上与以前的物种截然不同。在这本书中,作者埃德温·盖尔使用了术语phenotype(表型,指个体可观察到的生物学特征,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的产物)来形容人在不同阶段呈现的特征。这本书就是他运用考古学、进化论、历史学、生物学和人类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而梳理的“表型历史”。

从我们的身体、衰老和疾病的历史再到我们思想的转变,表型变化影响了社会,而社会又重新塑造了我们的表型。既然如此,我们又该如何思考和设计我们后代的表型?

文学

《亡父》

作者:唐纳德·巴塞尔姆

译者:周媛

版本:新经典|海南出版社

2022年8月

推荐指数:★★★☆☆

推荐人:宫子

这是美国后现代小说家唐纳德·巴塞尔姆小说代表作《亡父》在中国的首次译介出版。对于后现代小说家的评价标准向来众说纷纭,有人说他们打破了文学创作的形式,也有人认为他们是在走一条毁灭文学的道路,他们的小说貌似有一个强烈的批判式主题,然而读起来又无法知道他们确切想要说明的是什么。如果说其他后现代小说家的作品还有些蛛丝马迹可以让人追寻的话,那么唐纳德·巴塞尔姆的小说,则是完全让人一头雾水。没人能说明白他的《巴塞尔姆的60个故事》和《巴塞尔姆的40个故事》究竟在写什么,他改编《白雪公主》的小说不仅故事黑暗荒诞,也几乎没有主要情节可言。

对于巴塞尔姆的作品,建议的态度是别管它们在文学上的地位到底是高是低,看就是了。也许你永远无法讲明白到底写了什么(换个角度来说,你怎么解读这些作品都可以,他们的作品分析永远不缺乏论点支撑),但在阅读的过程中,你会在遇到某些句子的时候明白在后现代小说中构建一种叙事氛围并不容易,某些看似荒诞且混乱的句子却会意外触动你的情绪,你无需读懂这些庞杂的后现代作品,只需让它们扩张自己的审美视野,并且极大地意识到一种面对事物的新表述方式。

传记

《桑塔格传:人生与作品》

作者:本杰明·莫泽

译者:姚君伟

版本:译林出版社

2022年10月

推荐指数:★★★★★

推荐人:李永博

这几年来,“重新发现桑塔格”几乎成为了传记写作最炙手可热的话题之一。光是今年出版的苏珊·桑塔格传记就有本杰明·莫泽的《桑塔格传:人生与作品》,贝阿特丽丝 ·穆斯利的《智性与激情:苏珊·桑塔格传》,以及西格丽德·努涅斯的《回忆苏珊·桑塔格》(再版)。前几年出版的还有卡尔·罗利森的《苏珊·桑塔格全传:铸就偶像》(原名《苏珊·桑塔格:铸就偶像》,2019)以及丹尼尔•施赖伯的《苏珊·桑塔格:精神与魅力》(2018)。这还不包括持续出版的桑塔格作品全集、日记和谈话录。桑塔格相关著作的“井喷式”出版,一方面得益于桑塔格档案的公开,另一方面更要归功于这位“美国公众的良心”在世界范围内、跨越不同领域的持久影响力。

在众多同题材的传记类作品中,这本新近出版的《桑塔格传:人生与作品》,无论是面向普通读者,还是用于学术研究,都有着相当重要的分量。此书是目前唯一获得授权的桑塔格传记,作者本杰明·莫泽历时七年,先后采访了近600人,完成了这本超过800页的“大部头”著作, 而著作出版翌年也摘得了普利策奖(传记类)。

除了篇幅庞大、材料丰富以外,本书分析桑塔格的一个特点是注重桑塔格成长过程中的身边人,帮助读者理解原生家庭如何影响传主复杂性格与思想脉络的形成。另外,桑塔格从公共领域到私生活都不乏争议性,此书并没有刻意回避,不少细节故事的首先呈现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会颠覆一般读者对桑塔格的传统印象,是一部“铸就偶像、又打破偶像”的著作。对想要深入了解桑塔格、20世纪知识分子以及文化思潮的读者来说,《桑塔格传:人生与作品》是一本值得慢慢细读的传记。

Copyright @ 2008-2016 www.renq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人气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18864号-17

联系邮箱   291 32 36@qq.com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