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聚焦:六百余年为“艾”传承 邹平张氏艾条将“小艾草”做成“大产业”
(资料图)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王卫 滨州报道
艾草作为一个独特的文化符号,和中医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同瓷器、茶叶、书法、武术等其他文化符号一样,代表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10月19日,“山东手造·滨州精品”采访团走进邹平市张氏艾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家中,实地探访“小艾草”是如何变成“大产业”的生动实践。
来到位于邹平市的张氏艾条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五代传承人张国徽的展厅外,一股浓郁的艾草香气扑鼻而来。走进展厅,记者看到,展架上整齐地摆放着艾绒、艾条、香囊等种类繁多的艾草制品。“我们家做艾条有600多年历史了,制艾手艺传承到我这里已经是第五代。随着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民众对养生保健的需求越来越大,艾草在治病、保健等方面的作用得到社会各界普遍认同。”张国徽说。为依托艾草产业实现乡村振兴,近年来,张国徽结合当地健康产业发展,把艾草产业作为健康产业,打造了艾草种植、艾产品销售等完整产业链。
记者了解到,从原材料的收购储备到完成艾条的生产,每一株艾草都需要经历千锤百炼后,才能变成可以使用的产品。张国徽介绍,张氏艾条严格遵循祖传技艺,严把原料关,用来制作艾绒的艾叶都是储存三年以上的优质老艾叶,采用四川生产的桑皮纸做包装,用黏糯米制作粘合剂,使用传统制作工艺,经二三十道工序精心制作。因此,张氏艾条具有杂质少、绒多而长、艾条味道温和清香、燃烧时间长等特点。同时,张国微在传承艾条制作基础上,又相继研发出了金艾养生枕、艾草牙膏、艾草香皂系列产品,深受广大客户青睐。
看到一片片艾叶变成产品销往各地,张国徽决心扩大生产规模,带动更多村民走上富裕路。如今,张国徽的生产车间已经为赵旺村30多名不能外出务工的妇女提供了就业机会。“我是附近的村民,因为平常需要接送孙子上学,没有固定的时间去工厂上班,在这里工作时间比较自由,每月还能拿到3000多元的收入,很满足。”赵旺村村民张翠岭告诉记者。
为了更好地弘扬千年艾文化、促进艾产业健康稳步发展,张国徽坚持不懈、潜心钻研,严格把关产品质量,积极拓宽销售渠道,让产业不断扩大。张国徽介绍,他和爱人利用互联网平台开设了自己的网店,还在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开设了直播间,现在的销售量排到了同类型排行榜前三名。
下一步,张国徽还将立足大健康产业发展,为广大群众提供“简便效廉”的健康服务体验,让张氏艾条非物质文化遗产继续传承下去。“制艾这门手艺不能丢,这是老一辈传下来的宝贵财富,我希望孩子们能继续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张国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