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独家】贾雨村用一副对联,还原黛死钗嫁,林黛玉是发妻,薛宝钗只是续弦
贾雨村没中举前,于中秋夜作了一首诗和一副对联向甄士隐明志,表达求助之心。
甄士隐因此慷慨解囊,资助他五十两银子,并两件棉衣进京赶考,才有日后金榜题名的仕途。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贾雨村名化,字时飞,号雨村。
“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他自诩为匣中美玉只等识货之人出嫁,好像梳妆盒中的宝钗,只待时机飞黄腾达。
读书人说的文雅,本质与刘姥姥打抽丰一样,只是没那么“臊眉搭眼”。
不过,这副对联真正作用,是影射宝黛钗三人为贾雨村“左右”的命运,要特别重视。
玉有贾宝玉、林黛玉之意,钗对应了薛宝钗之名。贾雨村的心性又是忘恩负义小人,注定他日后会对二玉一钗有不利的行为。
“玉在椟中求善价”,是讲贾雨村背叛陷害,出卖了贾宝玉和林黛玉。
“钗于奁内待时飞”,是讲贾雨村的介入,破坏了宝黛姻缘,薛宝钗才等到机会嫁给贾宝玉。
可笑有“好事者”认为薛宝钗在贾宝玉离开她后嫁给了贾雨村,纯属无稽之谈。
贾宝玉在抄家后离家出家,并不是死了,属于失踪人口。
薛宝钗丈夫活着,就不是寡妇,而是“生妻”。
古代“宁娶寡妇不娶生妻”,普通人都不会娶,何况是高官贾雨村,真以为御史们白吃饭呢。
古代官员德行有亏最是致命。何况贾雨村在贾家抄家后,肯定也好不了。
甄士隐解读《好了歌》,“因嫌乌纱小,致使枷锁扛”,脂砚斋指出就是“贾赦、贾雨村一干人”。
贾雨村根本就不可能再娶薛宝钗,而以宝钗“山中高士晶莹雪”的品德,也不可能“好女二嫁”。
闲言少叙,贾雨村用一幅对联获得甄士隐资助,拿钱科举高中后,却忘恩负义在葫芦庙中对甄英莲不管不顾,最终害了香菱。
这就导致“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关联了贾雨村的“忘恩负义”行径。
对贾雨村有恩的除了甄士隐,还有林如海和贾政,凑巧他们都有女儿。林黛玉更是贾雨村的学生。
一旦贾雨村有需要,他会毫不犹豫地将恩人牺牲,哪怕学生林黛玉。
贾雨村判断葫芦案,源于他被罢官后,得林如海举荐给贾政帮他复职。
他为了官位仕途,决定牺牲恩人之女甄英莲(香菱),预示林黛玉、贾探春也会被他牺牲。
第七十二回,贾琏听林之孝汇报说“雨村降了”,被降职,必然要寻求复职。
贾家彼时帮不了贾雨村,被他怀恨在心。反水将贾家当做“投名状”,出卖给忠顺亲王和皇帝,应该是八十回后的又一桩“葫芦案”。
而早在“石呆子逢冤被害”一案,就诠释了“玉在椟中求善价”的“原因始末”。
贾雨村陷害石呆·子逢冤入了大狱。夺走其传家宝的二十多把扇子,种类分别是“湘妃、玉竹、麋鹿和棕竹”。
石呆·子就是贾宝玉,湘妃是潇湘妃子林黛玉,麋鹿是蕉下客的贾探春。“玉竹和棕竹”指向众人的踪迹。
正是贾雨村谋害,才让贾宝玉蒙难,失去林黛玉和贾探春。
可能有人会说其中有贾探春什么事,别忘了娇杏嫁给了贾雨村,而娇杏则是贾探春的“影”。
对此,贾元春省亲当晚点的四出戏,也有伏笔。
《一捧雪》伏贾家之败,整个故事就是“石呆·子”故事的原型。
《长生殿》伏贾元春之死,则是马嵬驿之变的皇权之争。元春如杨贵妃之死。
《邯郸记》伏甄宝玉送玉,黄粱一梦的内核,既有《一捧雪》的逢冤故事,也有豪门兴亡的警世。
《牡丹亭》伏林黛玉之死,林黛玉像杜丽娘一样,于中秋节相思而死。
君笺雅侃红楼认为,贾雨村借通灵宝玉陷害贾宝玉,妄图牺牲贾家换得自己的仕途,最终导致林黛玉和贾宝玉的姻缘破灭。
彼时贾探春正被赐婚远嫁海外异国,却因庶出被嫌弃。
贾家内忧外患,林黛玉为了贾宝玉和贾家挺身而出,牺牲自己为“人参养荣丸”,与贾探春二女同嫁海外异国为王妃,化解了贾家和贾宝玉的“危机”。等贾宝玉脱难时,已经木已成舟……
《姽婳词》就影射了林黛玉“挺身而出”为贾家和贾宝玉牺牲的缘由。
而“葫芦案”薛蟠打死冯渊抢走香菱,薛蟠字文龙、外号呆霸王,具备帝王之意。也代表贾宝玉蒙难,林黛玉被帝王抢走为“潇湘妃子”。
归根结底,都是贾雨村“出卖”所导致。
林黛玉与贾探春被赐婚远嫁,贾宝玉只能被迫接受。
贾母年高之人,受不了连番打击,寝食难安(南安太妃)之下不久病倒。
贾宝玉坚守林黛玉为发妻,但为了人伦大节以“续弦之礼”迎娶薛宝钗给贾母“冲喜”,就是刘姥姥“雪下抽柴”故事的真相。
可惜贾家随后抄家,贾宝玉离家出走,薛宝钗苦守一生孤独终老,结局最是凄苦,不多赘述了。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文|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清代画家孙温《绘全本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