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讯:今日霜降,秋已向晚,色彩斑斓
10月23日18时35分迎来霜降节气,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霜降节气:月落乌啼霜满天》
(相关资料图)
霜降,隶属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就全国平均而言,霜降,是一年之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
二十四节气的节气名中,历来争议最大的,就是霜降。
东汉王充《论衡》曰:“云雾,雨之征也,夏则为露,冬则为霜,温则为雨,寒则为雪,雨露冻凝者,皆由地发,非从天降。”
既然无论是露还是霜,“皆由地发,非从天降”,怎么能称为霜降呢?其实仔细想来,“霜降”这个名字只是一种比喻。
“霜降”的“降”,只是霜的降临,只是一种描述方式,未必是科学局限,包括唐代诗人张继的那首著名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如果严谨地推敲,霜是附着在物体表面所形成的水汽凝华,不可能漫天飞舞。月落乌啼时怎么会霜满天呢?或许在诗人眼中,霜是寒冷的化身,所谓月落乌啼霜满天,只是想描述寒意满天的意境而已。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虽然由白露到白霜,只一字之差,也只是水的相态不同,但在古人看来,意义迥异。
“霜以杀木,露以润草”,古人觉得,露是润泽,是赐予;而霜却是杀伐,是惩戒。
俗话说“霜降百草枯”,一遇到霜,所有的菜就都歇菜了。但真正令百草枯萎的,不是霜,而是冻,是与白霜相伴生的零下低温。
在水汽极度匮乏的情况下,地表温度低于0℃,但水汽依然未饱和,并无白霜,可作物却还是遭受了冻害,人们将这种不结霜的冻害称为“黑霜”。
“黑霜”的危害甚于白霜。确切地说,不是“霜杀百草”,而是“冻杀百草”。因为误解,白霜曾经长期遭受“不白之冤”。
尽管深秋万物萧瑟,但人们深知风雨不节、寒暑不时的危害,希望霜能够如期而至,因为只有这样,气候才是按照常理出牌。人们常常念叨,打了霜的菜和果才更香甜。
古人认为“霜降日宜霜,主来岁丰稔”。所以有“霜降见霜,米谷满仓”的谚语。该下霜时最好下霜,虽然看似肃杀,恪守时节规律,便是“正气”。
古人说:“圣人之在天下,暖然若阳春之自和,故润泽者不谢;凄乎若秋霜之自降,故凋落者不怨。”
阳春时节,有阳光雨露的滋润,受益者不需要感谢;深秋时节,是风刀霜剑的折磨,凋落者也不需要抱怨。“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只是天气之寒凉,而非心境之凄凉。
一切,都只是时令之物象,“物系于时也”。“春也吐华,夏也布叶,秋也凋零,冬也成实,无为而自成者也。”万物应候而荣,顺时而凋,或许一切自当如是,可以了无怨念。
霜降 | 诗意
咏廿四气诗·霜降九月中
〔唐〕元稹
风卷清云尽,空天万里霜。
野豺先祭月,仙菊遇重阳。
秋色悲疏木,鸿鸣忆故乡。
谁知一樽酒,能使百秋亡。
九日登李明府北楼
〔唐〕刘长卿
九日登高望,苍苍远树低。
人烟湖草里,山翠县楼西。
霜降鸿声切,秋深客思迷。
无劳白衣酒,陶令自相携。
岁晚
〔唐〕白居易
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
冉冉岁将宴,物皆复本源。
何此南迁客,五年独未还。
命屯分已定,日久心弥安。
亦尝心与口,静念私自言。
去国固非乐,归乡未必欢。
何须自生苦,舍易求其难。
念奴娇·水乡霜落
〔宋〕范成大
水乡霜落,望西山一寸,修眉横碧。南浦潮生帆影去,日落天青江白。万里浮云,被风吹散,又被风吹积。尊前歌罢,满空凝淡寒色。
人世会少离多,都来名利,似蝇头蝉翼。赢得长亭车马路,千古羁愁如织。我辈情钟,匆匆相见,一笑真难得。明年谁健,梦魂飘荡南北。
霜降 | 民俗·饮食
赏红叶
霜降时节,正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时候。“霜叶红于二月花”,天气变冷,一些树叶经过寒露的锤炼,由绿转红,令人神迷。
吃柿子
柿子在霜降前后完全成熟,此时的柿子皮薄、肉多、味鲜美,且营养丰富。因而,人们形成了霜降时节吃柿子的习俗。
赏菊
霜降时节正是秋菊盛开的时候,我国很多地方在这时要举行菊花会,赏菊饮酒,以示对菊花的崇敬和爱戴。
添秋衣
霜降正是深秋时节,秋季向冬季过渡。此时气候干燥,天气多变,气温往往骤升骤降,体质较弱者容易滋生疾病。因此,霜降时节外出时,要注意保暖。
部分内容和图片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原创文章版权属新乡日报官方微信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0701
|总监制:张 哲
|监 制:王高峰
|主 编:董文胜 孙桂杰
|责 编:刘伟佳 张 芳
|校 审:杨 璇
|美 编:韩 雪 孔纯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