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热讯:非遗海报|不止是山水!换个角度“圈粉”张家界
(资料图片)
板板龙灯又叫板板灯,是湖南省慈利县地区家喻户晓的传统舞蹈和民俗文化活动,一般在逢年过节或重大喜庆活动中表演,在板凳上放置灯笼,将蜡烛放入灯笼中,扎制精美的龙头、龙尾,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仗鼓舞是桑植白族男子手持仗鼓(细腰长鼓,或作“丈鼓”)表演的一种男子集体舞蹈,舞蹈套路多,复杂多变。在桑植县白家山寨的节日庆典、庆贺丰收、游神、庙会、民间祭祀等民俗活动中,都可见到。
桑植民歌起源于原始农耕时期先民日常生产生活中的歌谣,是湖南省桑植县百姓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传唱、累积起来的民间音乐文化品种,质朴、粗放、风趣、诙谐是其主要的艺术风格。
土家族撒叶儿嗬,汉族称“跳丧”,又叫“打丧鼓”。是土家族民间悼念死者,为死者送行的一种隆重的送葬仪式。土家族撒叶儿嗬作为土家族的祭祀舞蹈,曲牌丰富,其唱腔古老,舞姿粗犷,是土家人对生命价值的肯定,是土家族文化传承的载体。
张家界阳戏俗称“杨花柳”。阳戏最显著的特点表现为“金钱吊葫芦”的唱腔,正调的唱法必须用真假嗓相结合,唱词用真嗓,拖腔用假嗓翻高八度,这种唱法即为“金线吊葫芦”。阳戏风格独特,韵味无穷,被专家誉为“三相一绝、五溪奇葩”。
红薯粉丝起源于明永乐年间,人们从滴条开始,不断总结创新,从简易的人工制作到机械生产,已有420多年的历史。红薯粉丝的加工有传统艺和现代化工艺两种,传统工艺一般是以农户单元进行小规模加工,其生产工艺分为选薯、清洗、粉碎、过滤、曝晒、打浆糊、漏丝、晒丝。
永定土家刺绣是“女红”中的代表,其基本方法为剪花样、描花样,形成了以线对穿的“九针十三法”的古老针法,用色有简朴素雅的黑白线和富丽多彩的五色重彩,是一项不可多得的土家族传统手工技艺。
“糊仓”是土家族最富特色的民间习俗,是古代农耕文化的产物,是本地土家民族生产生活的缩影。主要由开秧门、吃盖碗肉、糊仓三大部分组成,预示着一年阳春风调雨顺、农业丰收,极富地方性、民族特色和人情味,充满乡村野趣和土家人豪爽粗犷的个性特征。
杖头木偶戏具有独特的舞台装饰和演唱形式,版本多样、唱腔优美,深受观众喜爱。是湘西少数民族融合的纽带,是张家界土家族传统戏剧的一朵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