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快播:海龙:巧遇古董英文报
(资料图片)
上世纪90年代哥伦比亚大学旁边有个叫 “遗言” 的旧书店,专卖二手书,里面间或藏着一些烁金碎玉古董。我常光顾时它还相当红火,可惜十年间它像自己的名字一语成谶陨落了。那里常有老读书人或旧世家遗落的书,我曾经用很少的钱淘过很好的英文旧书,使我怀念。
那时年轻,买书只拣有用的买,没啥收藏和古董的概念。淘书的日子发现角落有个大柜橱,里面塞满了陈物。一次偶然打开,发现有些大开本的东西,都用塑料薄膜封着非常珍惜,央求店主打开,发现是一些古董英文报纸;索价甚昂,我随手抄下了刊名却没想问津。当年尚无互联网,辗转找工具书一查,不得了!这居然是世界上第一份插图新闻报纸,叫《伦敦新闻画报》。
此事旋即淡忘了。又过了些年,发现它还在。有了互联网,又查了它的出身和细节,原来它的历史很辉煌:从1842年创刊到千禧年时还在出版,几乎创造了空前绝后的纪录。感慨于它的沧桑,我请出这份老爷报纸一观——本来怕它已然衰老成渣拿不成个儿的。没想到从暗角的塑封里面取出,它居然清晰挺括柔中带韧。隔了170多年,它纸色柔和如同亚麻布毫无脆裂征象。这份报纸像一件艺术品、确切地讲像一幅刚完成不久的精致木刻或铜版画。
漂亮!只这看相,就不由让我心动。细查它的历史,才发现它是新闻画报的祖宗:其出版人赫伯特·英格拉姆原是印刷商,他看到当时新闻业大盛,遂改行做报纸。精明的他看到若想出人头地必须别出心裁,于是他设计出一本插画图文并茂的报纸。那时候英国文盲多,有图带文的新闻纸一下子脱颖而出。第一天出报就卖了两万六千份,当年冲上了六万份创造了奇迹。这份雅俗共赏的报纸没过几年就蹿升二十万份销量,成了报界巨无霸。
它的成功当然引来了竞争者,两家主要的模仿报被它买下暂熄战火。但没想按下葫芦浮起瓢,1863年它销售超过三十万份时,自己内部员工和画师居然跳槽另建新报纸来竞争——最后伦敦新闻画报社不得不斥巨资买断这个行业所有的同类产品组成“八大画报”出版集团囊括了新闻、女子、娱乐、文艺、体育、八卦等各个领域,成了真正的垄断集团托拉斯。万变不离其宗,其旗舰刊物却永远是《伦敦新闻画报》。
综观这份生存近180年的报纸,它的着眼点在新闻,但卖点在“画”报。它诞生年代读书识字人少,但英国已然开始蒸蒸日上向全世界殖民,国力强大引来了国民自信心和新闻意识,这份报纸呼应了时代需要用抢眼的图文并茂模式斩获销路青云直上。它立意非常接地气,乃其成功秘诀。
此外,这份报纸非常会利用时事。其创刊号正逢年轻的维多利亚女王第一次化装舞会,且又逢阿富汗战争、凡尔赛铁路事故、美国总统大选候选人调查等等,这些都成了它的卖点。此后它一直延续了这种用新闻“博眼球” 的风格,报道犯罪新闻、名人轶事、戏剧、书评等等话题。在发行第一天,老板雇佣了两百人在伦敦街头举牌做广告宣传新报,成了史无前例的宣传创举。
除了这些噱头,它当然有真东西。这份报纸的质量很高,不只纸质和印刷,插图也美丽、简约、大方、写实,制作堪称精美。报纸插图者都是当时的翘楚画师,每幅作品都像精美的石版画或者铜版刻。不只形式美,而且时间性强。它及时展现发生在欧洲和世界各地的新闻以及吸引人的事件,介绍各种历史地理和文艺知识。当年梵高就曾是这份报纸的崇拜者。它不只是受读书人喜爱,还被引车卖浆的下层人珍爱。发行量大成本低价格就有优势,而这更促进了发行量。
当时很多著名艺术家和作家为它写稿,其中为一般读者熟悉的大作家有史蒂文森、哈代、吉卜林、康拉德、柯南道尔、阿加莎·克里斯蒂等人。而众多副报也是人才济济。
了解了它的历史,虽然其索价昂贵,我有幸赶在书店关门之前购买了它所存这份古董报纸和部分副报。我不研究报业史也不指望它升值,但抚摸着这170多年前的古董报,感受到那时的生命和人文气息,这种奇缘,让我觉得值得。(海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