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环球今热点:秦可卿死后,王熙凤带头哭丧,下人为何抬了一把大圈椅给她坐下?

2022-08-12 08:45:59 来源:腾讯网
分享到:

秦可卿突然去世,贾家上下和她关系好的都很伤心,尤其王熙凤与秦可卿名为两辈实如闺蜜。秦可卿一死,王熙凤也很是伤心难过。

不过,斯人已逝,人走茶凉。秦可卿到底是死了,正常人还要过日子。王熙凤也只能在葬礼上尽心,聊表心意。

贾珍大肆操办葬礼,给了王熙凤出风头的机会。由于尤氏突然患病,贾珍邀请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在内替他主持葬礼。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与她管理荣国府一样,并不是将宁国府大权在握,也不是由她主持葬礼。

当时社会男主外女主内。秦可卿一死,葬礼规格、细节和程序等都由贾珍、贾蓉父子和族人、管家等议定处理。但内部葬礼上的一些事就需要当家奶奶来处理。

像人员管理、各司其职,香火灯烛等物资领取,银钱支取,宴席设置,灵堂操持,以及各王公诰命和达官贵人家眷前来祭奠。品级高的由邢夫人、王夫人出面,普通的就需要王熙凤出头接待。

原本这些是尤氏做主,她一病,王熙凤就被邀请代劳。她也是责无旁贷,更乐得出风头。

要知道古代如何衡量女人的管家能力?管理好家庭井井有条并不算,还要能够操持大生日、大婚礼和大葬礼才行。只有这样才算是“能人”。

王熙凤以前操持过贾母的生日不在话下,但葬礼却不是常有的,如今有机会借秦可卿之死一偿夙愿,她是千万得意的。也将悲伤的情绪冲淡了不少。

不提王熙凤如何协理宁国府操持葬礼。讲一下关键的五七正五那一天。

秦可卿死后的第三十五天,是五七祭祀的日子。古代丧葬礼仪传承至今。“烧七”的规矩古已有之:人刚死的那天为第一天,以后每隔七天做一次祭奠。头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断七,都要举行祭奠活动。再之后就是百日,周年,三年,十年……

其中“头七”和“五七”是很重要的日子。尤其“五七”据说死者会在这一天回家,最后看看家人再去投胎,或是去阴司居住。一般会在“五七”举行大型的法会念经超度亡灵。

据故老相传,“五七”仪式非常有讲究。首先灵堂要摆一桌菜,斟好酒、茶。还要在侍者生前的房中摆好洗脸水和洗脚水,床上放好常穿的衣服……仪式开始后,要由大儿子拿着灯笼爬到灵堂的屋顶上,掀起三张瓦片,向着夜空大叫几声“(爹/娘)你回来啊”之类的话,余下的人则在跪下哭灵。

(第十四回)这日乃五七正五日上,那应佛僧正开方破狱,传灯照亡,参阎君,拘都鬼,延请地藏王,开金桥,引幢幡;那道士们正伏章申表,朝三清,叩玉帝;禅僧们行香,放焰口,拜水忏;又有十三众尼僧,搭绣衣,趿红鞋,在灵前默诵接引诸咒,十分热闹。

当然以上都属于旧时代的丧葬礼仪,故老相传。有些地方至今还在沿用这种丧葬习俗。虽说“子不语怪力乱神”。但中国人对祖宗的敬意和传承也源于习俗的沿袭,倒也不能一概而论为“迷信”。

王熙凤知道这天宾客肯定很多,便也起了很早,草草用了一点吃食垫补一下,于卯正二刻(五点半)便来到宁国府。

由于秦可卿没有儿女,王熙凤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带着全家为她“哭灵”。

(第十四回)凤姐缓缓走入会芳园中登仙阁灵前,一见了棺材,那眼泪恰似断线之珠,滚将下来。院中许多小厮垂手伺候烧纸。凤姐吩咐得一声:“供茶烧纸。”只听一棒锣呜,诸乐齐奏,早有人端过一张大圈椅来,放在灵前,凤姐坐了,放声大哭。于是里外男女上下,见凤姐出声,都忙忙接声嚎哭。

王熙凤到得早,宁国府那边基本是一宿不睡,轮班休息。像五七这种大日子,什么时间“供茶烧纸”和哭灵也有讲究,提前一天都要拟定好了。

王熙凤来时,宁国府仆从们都穿好了孝,两遛站好等她。

王熙凤知道规矩,这一天先不议事直接仪式。到了会芳园的“登仙阁(灵堂)”灵前,眼泪就落了下来。她一哭,就表示哭灵仪式要正式开始。

凤姐吩咐“供茶烧纸”,堂下吹鼓手马上奏哀乐,小厮们便开始焚烧纸钱,媳妇们则供茶上香,自有流程。

要注意这里有人提前给王熙凤端了一把大圈椅放在灵前。王熙凤坐下后才开始放声而哭。

俗语说“死者为大”,但王熙凤毕竟是秦可卿的长辈。她可以哭灵却不用戴孝,更不用行礼等一系列奠仪。作为灵堂的主持者,她大放悲声代表哭灵开始。由于辈分关系需要她坐下来才行。

所以,大圈椅放在那很重要,代表了王熙凤的立场。

众人一听王熙凤哭了,于是里边女人,堂下小厮丫头,外头男仆众人一齐放声大哭。

那个场景很能感染人,无论有没有感情,只要哭声一起,哀乐一响,僧道咒语一唱,都免不了融入氛围而随之流下几滴眼泪。

王熙凤要等到尤氏几次派人来劝,才能止了悲声。但这一天迎来送往,眼泪肯定还是不少流的。就不多赘述了。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文|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清代画家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Copyright @ 2008-2016 www.renq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人气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18864号-17

联系邮箱   291 32 36@qq.com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