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世界快讯:王熙凤和薛宝钗,管家教育子女结果谁好不知道,最坏的却早有答案

2022-08-11 08:47:05 来源:腾讯网
分享到:

王熙凤和薛宝钗是姑舅姐妹。她们父母是兄妹,按说应该很亲近,可事实却是两人并没有共同语言,也并不亲近。

严格来说她们都受的是王家教育。尽管一个从小假充男儿,长大后机谋百变,铁腕冷酷。另一个满腹经纶,博学多才。但二人又有本质的相同。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王熙凤是王家大老爷的嫡女,也就是现任王家家主的女儿。从小被当作男儿教养。不同于林黛玉假充男儿学的是诗书礼易,王熙凤学的则是权谋手段,铁腕魄力。

别看王熙凤大字不识一箩筐,却杀伐果断手段频出,正是王家教育男子的方式培养出的女儿。王熙凤可能更像父亲或者叔叔王子腾。

薛宝钗的母亲是王家小女儿薛姨妈,与王夫人是亲姐妹。原文并没说王夫人和薛姨妈接受的是什么样的教育。但既然是王家女儿,与王熙凤大体也都差不多。

王家培养女儿与儿子的目的,都比较的讲究直接,不讲知书达理,而都是要求权谋手段。

薛宝钗父亲早逝,她从小也是母亲薛姨妈的教诲。按说王家女儿传授的往往是王家的门风。

不过,薛家也有自家的门风影响了薛宝钗的教育。薛家认为要努力培养女儿的才能,就像商品要有美轮美奂的包装,才能够更好地待价而沽。于是,薛宝钗不但满腹诗书,更是博学多才。

薛宝钗经过薛家与王家的双重教育,身上既有王家的权谋手段,又有薛家的文化追求,以至于读书人眼中,薛宝钗与王熙凤这对表姐妹,形成完全迥异的外在模样。

如果以知书达理来看,王熙凤就分明成了贾母口中的“泼皮破落户”。不讲原则,却又狠辣果断。

如果以行事爽利来看,薛宝钗“事不关己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太过中庸,却又四平八稳。

尽管王熙凤和薛宝钗的教育结果不同。但同出王家一源的影响,还是带给她们很多相同的烙印。就像林黛玉和贾探春、史湘云。虽然是三家,却都由贾母纽带,具有史家的传承。但同时,探春又得了王夫人的影响,手段方面不比王熙凤差。这就是古人讲究的“门风”。

好儿媳妇旺三代,因为女儿传承都是母亲言传身教。《大戴礼记》“丧妇长子不取”。就源于过早失去母亲教养的女儿,本身的教育不足,不可取!

说回王熙凤和薛宝钗,尽管在金陵十二钗中都是顶尖的存在。但缺点也非常突出。就是她们的眼光和思维,都太过于局限。

王熙凤因为无子,靠对权力和金钱的贪欲,维持自己的安全感。尽管她有远见卓识,通过秦可卿托梦两件事也表现出来。但终究不做于己无益的事,最终不了了之。

薛宝钗没有王熙凤那样狭隘,但她同样不具备深远的眼光和格局。

以“教育”为例,薛宝钗僵化地认为男女的本分就是“咱们女孩儿家不认得字的倒好。男人们读书不明理,尚且不如不读书的好,何况你我。就连作诗写字等事,原不是你我分内之事,究竟也不是男人分内之事。”

在薛宝钗的思想中,男人除了本分之人,就是庸人两种。

男人的本分是“读书明理,辅国治民”,不能读书的当然就做个庸人罢了。

至于女人,本分就是“只该做些针黹纺织的事才是”,说白了就是相夫教子,不以才学为重。

这也是指出薛宝钗不能学以致用的原因。她更多是靠博学多才作为包装,而不是学习为了传承和使用。就像守着宝山却不会甚至吝啬花钱一样,注定没有用。

所以,薛宝钗的这种思想远比王熙凤的更全面,也更可怕。

按照薛宝钗的思想教育儿女,一条路走下去不成功便成仁,没有其他的出路。长此以往自然就是死路。

就像香菱,在薛宝钗那根本学不会诗,不是薛宝钗不会教,而是不想教。香菱要换成儿女呢?答案就不言自明了。

反观林黛玉,因材施教,鼓励兴趣发现,她教育的儿女尽管未必都是科举种子,却各个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就算读书,以林黛玉的家学渊源,父亲是探花郎,她也有能力培养。

林黛玉从来不反对科举,只是尊重贾宝玉不科举!

而按照王熙凤的思维教育儿女,则容易性格极端,不择手段,终究也不是良方。

王熙凤和薛宝钗这对姑舅姐妹,她们虽然出于两家,却都不算真正大格局的人。与之相同的还有贾元春,同样都是如此。

《红楼梦》中的女儿,大多都有这样和那样的缺点。也正因为如此,才更显得生动。更让人认真体会,多有收获。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文|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清代画家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Copyright @ 2008-2016 www.renq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人气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18864号-17

联系邮箱   291 32 36@qq.com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