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涨价50% 美团青桔哈罗单车“瓜分”市场
8月5日晚间,美团单车宣布,由于硬件和运维等相关成本的增加,自8月10日23时起,美团单车骑行畅骑卡无折扣价将进行如下调整:7天卡无折扣价调整为15元;30天卡无折扣价调整为35元;90天卡无折扣价调整为90元。据悉,这三档骑行卡目前价格分别为10元、25元、60元,本次涨价幅度高达50%。消息一出,随即引发舆论热议,“价格越来越贵、车子太难找、故障车太多”等问题成为大众吐槽的焦点。白领小潘对记者表示,共享单车再这样涨下去,他就买一辆小电驴了,充电半小时能跑80公里,经济又方便。
广西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詹浩勇教授指出,随着“用户培养”和“烧钱抢市场”阶段的结束,共享单车市场基本由美团单车、青桔单车和哈罗单车三巨头所“瓜分”,未来骑行价格的上涨或成新常态。
共享单车涨价已成普遍现象
虽然美团单车此次涨幅很大,但是通过对比,其骑行卡的价格在业内只能算中等水平。本报记者搜集了另外两家共享单车平台骑行卡收费标准,青桔单车骑行卡7天、30天、90天无折扣价分别为10元、25元、75元;哈啰单车同档骑行卡无折扣价则分别为15元、35元、90元。共享单车涨价已成普遍现象,并不是美团打响了第一枪。2016年9月,摩拜和ofo开辟共享单车市场时,最初骑行价格仅为0.5元/半小时。在补贴大战结束后,各家品牌就曾在2019年调涨了一波价格,由原来的1元骑行起步价,相继变为1.5元/半小时。去年3月,哈啰单车就因为在上海率先涨价上了热搜,并且还在多个城市上涨了单次骑行价格。这一年来,有不少用户反映,感觉共享单车优惠越来越少,骑行价格一直在攀升。有业内人士指出,因为共享单车存在季节性消费的影响因素,企业多在春夏时节涨价。冬季寒冷,愿意骑单车的人本来就少,涨价会使消费更萧条;夏季很多人为了避免烈日暴晒,短距离出行更倾向骑共享单车,以减少外出时间,此次美团单车涨价就在夏季。
共享单车骑行价格的上涨,其实是整个行业回归理性的表现。詹浩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过度竞争的缘故,共享单车过去的骑行价格太便宜了,企业基本是通过烧钱来培养用户需求和争夺市场,等市场竞争进入均衡态势时,涨价也就成了必然选择。共享单车企业也面临着高昂的上游成本和运营成本,只有平台赚了钱,才能提供更好的服务、更新的车辆和更规范化的运维。詹浩勇还补充道,这两年来,共享单车市场格局基本稳定,主要形成了哈啰出行、滴滴青桔和美团单车“三足鼎立”的局面,进入了典型的寡头垄断竞争模式,价格将具有一定的刚性,呈缓慢上升趋势,并且调价行为将会相互影响,哈啰和青桔是否会跟进此次涨价值得关注。相比于共享单车,曾经风头无两的共享充电宝涨价势头更猛,从1元/小时冲到了8元/小时,一度被戏称为“共享刺客”。美团单车本次上涨虽然较大,但是各家单车都提供优惠折扣,综合以后收费并不高。
多双“大手”推动共享单车涨价
共享单车涨价是多种原因共同推动的,相比于利润,上游成本和管理费用的增加,才是最大推手。近两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明显,包括金属材料、塑胶在内的自行车上游原材料都在涨价,基本上涨15%-20%。作为自行车的核心零部件材料,铝锭占自行车成本的20%-30%,而其价格从13000元/吨涨到23000元/吨,涨幅超过80%。目前市场上投放的共享单车成本在200元/辆-3000元/辆之间,如采用实心轮胎、链式传动装置的单车,仅造车成本就高达2000元。此外,有关部门对共享单车投放的监管力度越来越大,使得企业不得不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对共享单车停放进行整理。近日,江苏省司法厅公布的《江苏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中,就明文规定:互联网租赁车辆运营企业未按照规定有序投放车辆或者未及时回收故障、破损、废弃车辆,影响市容环卫的,责令改正,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除了正常的成本,共享单车有时还会遇到“无妄之灾”。上月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便宣判了一起因野蛮施工而致使1800辆共享单车损毁的案件,仅该案单车企业损失就超过百万。除了投放、管理和损耗成本,还有为了争夺市场份额投入的巨额资金,要想达到收支平衡很考验单车企业的运营能力。所以综合来看,共享单车的涨价还是情有可原的,并且也在消费者承受范围内。记者随机采访了多位南京市民,大多表示共享单车价格上涨还能接受。有市民表示,相比于价格,更希望企业能够改进一下骑行体验,将单车设计得更轻便舒适。对于网上热议的共享单车已经贵过公交车的说法,市民周先生表示不赞同:“短途出行共享单车肯定是首选,公交车相对来说更不方便,有时等公交的时间都够走到目的地了。至于远距离出行,共享单车本来就不是选择,也就谈不上对比。”在谈及共享单车与公共自行车的对比时,周先生说:“南京的公共自行车数量本来就不多,而且停车不方便,不知道下一个站点在哪里,所以我基本不使用公共自行车。”
利润提升需靠拓展新赛道
目前,市场上活跃的共享单车品牌背后都站着互联网巨头,因为仅靠收取单车骑行费根本无法盈利,需要靠注入大量资本才能维持共享单车业务的运转。美团自全资收购摩拜单车以来,累计亏损接近50亿元;哈啰出行披露的财务数据显示,2018-2020年,净亏损分别为22.08亿元、15.04亿元、11.34亿元;滴滴2021年的财报数据显示,青桔共享单车被划分进300亿元“其他业务”的亏损中。即便涨价,共享单车企业也很难扭亏为盈,利润的提升还需要靠拓展新赛道。在共享单车的早期阶段,各企业的主要盈利手段是用户押金而非骑行费。企业通过快速扩张,吸取大量押金,然后将之投入资本市场。这种盈利模式就是一种金融操作,一旦资本运作失误或者扩张受阻,企业资金链很容易断裂,所有提供押金的用户都将受到牵连。2018年,野蛮生长的ofo单车暴雷,千万用户的押金至今仍无下文,而摩拜单车的用户也被拖欠了几年押金,才由接手的美团解决。如今,三巨头都将“免押金”骑车作为卖点,用户凭芝麻信用分或微信支付分即可骑行。通过押金吸收资本的盈利方式已经成为过去,单车企业必须找到新的盈利模式。
詹浩勇建议,共享单车企业可以通过大数据拓宽盈利渠道,获得二次盈利的机会,也可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精细化运营,可按不同车型开发不同的产品形式,加入居民闲置资源,紧扣共享经济的定位思想,合理压缩成本获得更多的利润。三巨头当中的哈啰出行早就开始多元化布局,大力开拓共享电动车市场。记者了解到,目前哈啰在全国拥有3000+电动车签约门店,400+旗舰店,覆盖全国200+城市。此外,哈啰APP上还集合了火车票预订、酒店预订、门票预订甚至电动车租赁销售等服务。哈啰顺风车、哈啰打车、哈啰电动车以及小哈换电,已取代哈啰单车成为哈啰出行业务增长的新“四驾马车”。此外,随着我国碳排放交易权的日益完善,共享单车或将迎来扭亏为盈的重要机遇,用户每公里节省的碳排放指标都是共享单车企业的碳排放交易指标。共享单车企业可以效仿特斯拉的盈利模式,继续提供低价服务,提升公众绿色出行意愿,利用自身庞大的流量,从而在碳排放市场上获取高额收益。这样不但可以改善自身经营状况,还响应了国家“双碳”政策,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