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北京市西城区委副书记、区长刘东伟:走出具有西城特色的城市更新路径
人民网北京1月17日电 (记者鲍聪颖)1月16日,北京市西城区委副书记、区长刘东伟做客“市民对话一把手·推动高质量发展 守好百姓日子”节目,围绕聚焦提升首都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刘东伟表示,西城区统筹推进各类更新改造的项目,五年来,共改造老旧小区685万平方米,惠及50万居民,占区常住人口45%以上,走出了具有西城特色的城市更新的路径。
(相关资料图)
走出具有西城特色的城市更新路径
西城区是首都功能核心区,它是建成区,是老城区。在“老城不能再拆了”这一背景之下,西城区怎样继续深化精细化治理,推进城市的各项功能不断地完善呢?
刘东伟介绍,我们着眼落实北京城市总规、核心区控规,拿出的重要方案之一就是城市更新。通过建立起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机制,创新了土地、规划、建设、财税、金融等配套制度政策,统筹推进各类更新改造的项目,走出了具有西城特色的城市更新的路径。可以概括为“两个突出”“四个模式”。
“两个突出”就是突出政治中心、突出人民群众。我们以“两轴一环一城”为重点,强化中央政务功能保障,完善城市服务功能,五年来,我们西城区共改造老旧小区685万平方米,惠及50万居民,占目前我们区常住人口45%以上。
刘东伟表示,“四个模式”也是我们结合区域的实际,探索总结出来的。第一个模式是减量提质并重的更新模式,西城区将城市更新与“疏整促”专项行动紧密结合起来,我们累计疏解腾退建筑面积达152.1万平方米,注重将这些疏解腾退的空间用于补足公共服务设施。目前已经利用了117.7万平方米,利用率达到了77.4%。
第二个模式串点连线更新的模式。西城区采取小规模、渐进式、可持续的保护更新模式,用风貌保护代替了大拆大建。第三个模式是增强发展动能的更新模式。西城区将城市更新与产业提升紧密地结合,鼓励低效楼宇改造升级。
“我们吸引市场的力量、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使得城市更新更可持续。”刘东伟介绍,这就是我们的第四个模式,多元力量参与的更新模式。比如我们开展了全市首例直管公房“申请式退租”,也启动了全市首例“申请式换租”工作,都是引入市场化力量,降低了更新成本,让老城区、老胡同的居民们过上现代的生活。
全力保护、传承、利用好中轴线宝贵遗产
作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城市更新的重点区域,在12345热线的大数据中,涉及中轴线保护的相关问题也是市民所关注的热点。
刘东伟表示,中轴线保护是我们城市更新工作的一个重要的抓手,近年来我们重点加强与中轴线相关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像2021年完成了北海医院降层工作,是全市第一个完成降层的项目,也是恢复中轴线景观视廊第一个拆除项目。2022年,我们完成了万宁桥周边环境整治、地外大街品质提升、钟鼓楼周边第五立面品质提升。
刘东伟介绍,第五立面是一个建筑学的概念,如果把屋子的前后左右分别看做四个立面,那么第五立面是从屋顶俯瞰的角度。在整治之前,如果从钟鼓楼上往下眺望,看到的屋顶不再是青砖灰瓦,可能是一些违建、一些杂物,会比较大地破坏中轴线的整体风貌,也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所以我们就开展第五立面整治工作。在尊重历史痕迹的基础上,“一户一策”地进行修缮改造、降层拆违,并更换了一些鸽子笼,与周围风貌融为一体。此时如果登上鼓楼凭栏远眺,红墙黄瓦、青砖庭院,错落有致、尽收眼底,再配上不时传来的鸽哨声,构成了老北京独有的烟火气。
此外,为了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去年的12月31日,有70年历史的地安门商场也完成了降层改造,化身"新地佰"重新与大家见面了。沿街一面降低至地上2层,临前海一面还是地上4层,更好地呈现了"前朝后市"的特色韵味、呈现了北中轴线风貌。
“元旦之后第一次双调研,就是围绕中轴线保护工作,进行现场办公,当时我们站在正阳门箭楼南望永定门,我非常直观地感受到中轴线贯穿城市的恢弘和壮阔,为能参与中轴线遗产保护工作感到骄傲和自豪,同时也深感使命在肩、责任重大。”刘东伟介绍,我们也会按照工作计划,挂图作战,加快推进一些项目的修缮工作,像杨椒山祠、晋江会馆,这些文物的修缮工作都在计划内。同时我们继续推动文化生活同遗产空间相融合,发挥“白塔夜话”“我在中轴修文物”这些品牌的效能,用新方式让文化遗产可读、可看、可听、可游。我们也将全力保护、传承、利用好中轴线这份特别宝贵的遗产,擦亮历史文化名城“金名片”,以匠心守护好千年古都。
坚持首善标准 重点抓好五类城市更新
刘东伟介绍,《北京市城市更新条例》3月1日将正式实施,为城市更新工作也提供了法治保障。西城区将坚持首善标准,加强顶层设计,重点抓好五类城市更新。第一类是以群众居住条件改善为重点的居住类城市更新,这里面有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围绕老旧小区综合整治,今年计划新启动老旧小区改造45个,面积60万平方米,预计到2025年会完成178个老旧小区改造的工作。
二是围绕胡同居民的住房问题,继续拓宽这些资源的项目,引入一些社会资本,为大家改善居住环境提供更多的选择。今年我们将开展不少于1000户的“申请式退租”,预计到2025年将完成“十四五”时期5000户申请式退租、3000户修缮的目标。
三是围绕简易楼腾退,计划每年启动简易楼腾退20栋左右,到2025年全部启动,一共涉及176个小区、217万平方米。四是围绕棚户区改造,我们将稳步推进光源里项目、菜园街及枣林南里项目、百万庄北里项目、车公庄大街3号项目的建设工作。所以预计到2025年底将基本完成全区棚户项目的改造工作,以及4113户回迁户的安置工作。
刘东伟介绍,第二类是以存量空间资源提质增效为导向的产业类城市更新。比如在产业空间品质提升方面,我们将启动西直门外文化休闲广场等配套设施建设,通过改造将该区域打造成集文化休闲、体育娱乐、城市配套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空间,实现金科新区核心区域品质的再提升。
第三类是以维护城市安全为基础的设施类城市更新。我们将立足“韧性城市”建设,按街区开展市政基础设施更新改造提升,开展德胜门内大街空间品质综合提升,启动天桥广场公共空间以及环境改造更新。立足“海绵城市”建设,打造南长河、北护城河滨水绿道,提升海绵城市质量和环境品质。
第四类是以绿色为底色的公共空间类城市更新。今年我们还计划再新建一批,按照现有的空间改造,打造更多的绿地。刘东伟介绍,适老化改造也是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西城区的老年人也比较多,西城区的老年人60岁以上有28万人,比例是26%,所以对这一块老年人群体,我们也是特别地关注。
第五类,也是最后一类的城市更新的方式,就是以片区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区域综合性城市更新。我们会在今年同时围绕什刹海地区、南中轴天桥北部等平房集中的区域引入一些有实力、有情怀的企业,推进一批可持续发展的成片区域更新的项目,促进整个区域综合协调发展。
刘东伟表示,城市更新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载体,西城区将坚持一年一个节点,每年都有新变化,扎实推进城市更新工作,打造功能完善、宜居宜业的品质城市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