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视点!大江东|陈尔真独家解读新冠第十版诊疗方案:简单易行,救治效率提速
1月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简称《第十版》)。新版诊疗方案将疾病名称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不再判定“疑似病例”,进一步优化“临床分型”、完善治疗方法并调整了“出院标准”。
(相关资料图)
就在《第十版》发布前三天,《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治规范与分级诊疗流程》发布,提出了“四步简易治疗法”,被视作一本易上手、应急管用的临床救治教科书。同时,上海抽调来自市级28家医疗机构的132名专家组成16支专家团队,以分区包干的方式,下沉到各基层医疗机构指导救治工作。
新鲜出炉的《第十版》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变化?和上海的诊疗“指导书”有哪些契合点?对上海疫情防控和新冠救治有哪些指导作用?6日晚10时,刚刚结束上海医疗系统落实《第十版》线上会议的上海瑞金医院副院长陈尔真,“现身”人民日报大江东工作室,在线解读新版诊疗方案。
大江东:对比上一版诊疗方案,《第十版》有哪些重要调整?对于目前的临床救治有哪些现实的指导作用?
陈尔真:1月8日起,我国就将对新冠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国家适时推出《第十版》,有效对接“乙类乙管”规定,比如不再要求病例“集中隔离收治”,调整医务人员个人防护要求,无需再像以前那样穿上大白防护服全副武装,而是要求戴口罩和手卫生等,这些都是依据“乙类乙管”规定做出的调整。
《第十版》最大特点是简单易行、操作性强,针对目前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流行病学特征,几个显著的调整包括,一是“准”,对症状特点、病毒潜伏期的描述、疾病影像学的描述更加精准,临床对症诊疗手段也更加明确,潜伏期从上一版的5天修改为《第十版》的3天,优化“临床分型”,将“普通型”修改为“中型”,新冠感染引起的发烧、咽喉痛、全身痛等症状的描述更加精细,不再认定“无症状感染者”,更加符合临床实际;
二是“细”,除了关注“一老”,也关注“一小”,提示老年人伴有基础疾病的易感人群的重症率和死亡率在提高,强调必须要重点防护这部分脆弱人群,同时提升对儿童的关注度,提出了儿童感染奥密克戎毒株的特点,完善了儿童重型病例早期预期预警指标,对儿童感染者可能出现的急性喉炎、神经系统并发症等特殊情况提供了治疗方案;
三是“简”,增加新冠病毒抗原检测阳性和血清检测作为诊断标准,简化出院标准和流程,从而提高在院治疗的周转速率和诊疗效率。
此外,《第十版》明确指出疫苗可以降低重症及死亡的风险,要做到高危人群应接尽接,这在前面的诊疗方案中是没有过的。
应当引起临床医生注意的是,《第十版》特别提到了治疗中新的抗病毒药的使用,除了已经纳入诊疗方案的两款药物帕罗韦德(Paxlovid)和国产口服药物阿兹夫定外,还有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其他抗新冠病毒药物。这增加了我们救治的手段,也为后续新研究出来的抗新冠病毒药物尽快上市提供了路径。
2022年4月1日,大江东工作室在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采访陈尔真。巨云鹏摄
大江东:您曾参与武汉保卫战、大上海保卫战等重大战“疫”的临床救治工作,从2020年武汉疫情爆发至今,国家先后发布了十个版本的诊疗方案,请结合您的救治工作经历,谈谈国家是如何一步步优化诊疗方案的?调整的依据是什么?起到了什么作用?
陈尔真:这些方案是我们在与新冠病毒持续斗争当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是根据循证医学和科学数据分析总结出来的一套持续优化的诊疗方案。病毒在变,我们的诊疗方法也必须跟着变。早期我们对新冠病毒的认识不足,诊疗方案不够完备,但随着斗争经验的丰富,我们越来越清楚如何科学精准地对付这个病毒,诊疗方案越来越精准、细致、操作性强,为最终实施“乙类乙管”奠定基础。优化方案的关键在于解决临床救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救治效率,达到“保健康、防重症、降死亡”的总体防疫目标。
大江东:上海近期也发布了由您和张文宏教授主持编写的《2022版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治规范与分级诊疗流程》,相较《第十版》,上海诊疗流程有哪些契合点和不同?上海是否会根据《第十版》重新调整诊疗流程?
陈尔真:上海这次发布的诊疗规范和分级诊疗流程是基于上海医学界达成的救治共识,也结合了大型临床研究数据和国内外一些成熟的诊疗方案,包括世卫组织推荐的诊疗方案,特别是2022年上半年的大上海保卫战中积累的实战经验,有效应对当前这波疫情。
当然,上海方案发布早于国家《第十版》,我们也做了认真细致的对比,发现上海方案与《第十版》在分级诊疗、简化救治流程等主要内容上基本吻合,存在的一些细微差别,我们会尽快根据《第十版》调整。比如,我前面说的,《第十版》里提到新型抗病毒药物的使用,国家新近紧急授权使用的新冠口服药莫诺拉韦(Molnupiravir),在上海方案里是没有的,我们会尽快增进补充。
大江东:近期,上海派出132位专家下到各区基层医疗机构指导救治,您去了哪些医院?碰到了什么样的问题?对于就目前上海新冠患者救治遇到的难题,落实《第十版》还有哪些障碍和困难需要克服?
陈尔真:132位专家分为16个组,每个组包干一个区,专家下沉社区医院做一对一辅导,基层救治能力会很快提升上来。我和张文宏担任组长,会不定期到各区检查督导。前两天,我去了嘉定的几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明后两天(7日、8日),我可能还要再跑8家基层医疗机构。社区医生向我咨询最多的问题是如何在早期甄别出可能转化为重症的高危人群,如何规范使用抗病毒药、要不要用抗菌素、如何进行氧疗、激素该怎么用等,都是他们比较关心的问题。
上海其实很早就谋划强化基层医护的救治能力,上海市卫健委、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和市医院协会等单位,还有上海新冠救治专家组、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我和张文宏一起牵头组织了一系列的培训,针对不同科室的医护人员培训不同的诊疗救治内容,让大家知道在现阶段应如何实施救治、怎样保护特殊人群、如何处理临床中一些常见问题。3年来,社区医院深入参与新冠疫情防控,尽管对危重症的甄别救治能力有待提升,但大家都是学医的,有扎实的医学功底,很快能够上手。事实证明,我们的培训效果也非常好,解决了他们在救治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让上海的分级诊疗体系得以高效平稳运转。
目前,从上海的医疗救治数量来看,总的感染高峰已经到达了。《第十版》也提到从感染到发展为重症通常是5—7天。从感染高峰到重症高峰是一周左右时间。应该说,上海的重症高峰在逐步出现,目前正处在重症高峰的平台期,我们希望通过进一步培训提升一线医护救治能力、优化我们的诊疗体系,让这个重症高峰赶快下降,老百姓尽快回归正常的生活。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