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镇平“一核三化”推进乡村治理
刚吃罢早饭,张宾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是既是河南省镇平县雪枫街八里桥村支书,又是该村的大网格长。张宾先到村部让各个网格员汇报了前一天工作开展情况,说说各自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八里桥村有623户群众,设了6个中网格、13个小网格、20个子网格,一个网格员负责30户左右,村里事儿很多,以前天天忙得不得了,总感觉精力不够,人手不足。”张宾介绍说,现在每个网格员各司其职,到自己分包的户宣传政策、发现问题、化解矛盾,村里现在已大变样了,治安稳定了,矛盾解决及时了,生活上的困难帮扶到位,党群关系更加融洽。
(相关资料图)
雪枫街道以辖区12个行政村按“1+6+N”标准,打造“群众离不开的中心”,针对社区、企业的差异化,建立了6个联合党支部,实现党支部地域、行业双覆盖。建强组织的同时,实施“红苗计划”,将648名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村级后备干部纳入网格党支部管理,按照初选、征求意见、资格审查、公示公开等环节,择优在全街道选拔网格员359名。
镇平县委书记艾进德表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数字赋能乡村发展,在镇平已成为广大干部的共识。以“党建+数字+乡村振兴”为基础的‘一核三化’已成为我县乡村治理的行之有效的新模式。
“村振赋能小山村”香菇、山野菜借助网络“进城赶集”走向城市人的餐桌,大城市的网红商品也让山村里的年轻人更能感受都市的繁华。村务网上公开,党建知识一键了解、组织生活“云端”直播、这些“高大上”的操作,在镇平县老庄镇凉水泉村早已成“常态”。
由于凉水泉村地处山区,群众居住分散,之前,镇村干部下村既费时又费力,自从“村振”数字平台上线后,借助分布在各个自然村的网格员的“随手拍”可时时处处反应辖区的大事小情,在手机上就可“实时办公”,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和诉求。
从“靠腿跑”到“线上忙”,再到不受时间和空间“束缚”的服务群众“零距离”。村振平台结合工作实际设置党建、乡村振兴、疫情防控、务工信息、群众监督等功能板块,充分运用大数据手段及时掌握村情民意,发现、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水平。
村振群还成为联络在外乡贤的纽带,汇聚起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土生土长的凉水泉村人程飞云原先在郑州发展,由于对家乡的眷恋,一直想回乡发展。“在外混的再好,也不会有回馈家乡父老那种踏实劲儿。”程飞云说,自从加入了凉水泉村村振群,村里的变化、家乡的利好返乡创业政策了然于胸,程飞云依然返乡创立了红岭山运动公园项目,带动了周边群众增收致富。
“我们以‘五星’支部创建为主核,加快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让群众在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中不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镇平县委常委、组织部长谢睿说。
近年来,镇平县突出党建引领作用,以数字赋能乡村公共服务,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在乡村治理上提出“一核三化”,有效提升了乡村组织化程度,提高了社会运行效率,在促进党群融合、畅通社情民意、提升治理效能等方面发挥出积极作用,打造出党建引领、网格化、智慧化、一体化的智慧治理“镇平样板”。
镇平按照“县统筹、乡镇(街道)保障、村(社区)实施”的原则,持续优化网格设置,在全县搭设四级网格体系,设置“大网格”429个、“中网格”2057个、“小网格”4893个、“子网格”6345个。以打造“
一格多能、一体联动、一网奏效”的全科网格为导向,按照“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重点工作联动、突出问题联治、服务管理联抓、基层平安联创”要求,建立“四单一表”排隐除患工作机制和事项处置闭环,实现“应纳尽纳、应加尽加、应管尽管”。截至目前,全县网格员累计上报各类网格事件63.8万件,协调处理63.6万件,办结率99.81%,群众满意率77%,实现了人到格中去、事在网中办、难在网中解、情在网中结。
强化数字赋能,为基层治理植入“智慧大脑”。该县依托全国首创的“村振”数字乡村平台,实现数据汇聚、分析研判、风险预警智能化,构建“动态感知、数据融通、全域智能、精确指挥”的数据综合应用体系,不断提升网格化治理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村振”平台采用“H5+小程序+APP+PC+智慧大屏”的多端融合方式,设置100多个角色权限、120多个工作台、140多项功能服务,推动全县干部2837人、党员19147人、群众28万户全量迁移至“村振”平台。(来源:镇平县委宣传部 谭亚廷 樊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