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成效显著 邮储银行上半年营收净利“双增”
中报季重头戏来了,邮储银行率先披露首家国有大行2022年上半年“成绩单”。近日,根据邮储银行发布的2022年半年度报告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邮储银行营收净利实现“双增”,AUM(管理个人客户资产)规模达13.41万亿元,转型成效显著。
营收净利实现“双增”
今年上半年,邮储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734.61亿元,同比增长10.03%;实现归属于银行股东的净利润471.14亿元,同比增长14.88%。
据半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末,邮储银行资产总额13.4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66%;负债总额12.5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72%。报告期内,该行实现利息净收入1371.17亿元,同比增加50.21亿元,增长3.8%。其中,规模增长带动利息净收入增加107.08亿元,不过值得关注的是,利率变动导致邮储银行利息净收入减少56.87亿元。
风险管理方面,截至今年6月末,邮储银行不良贷款余额578.8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2.03亿元;不良贷款率0.83%,较上年末微升0.01个百分点。受个别大额公司客户风险暴露影响,今年上半年,邮储银行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农、林、牧、渔业等不良率有所上升,其中,房地产业不良率达1.01%,较上年末上升0.99个百分点,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较大的住宿和餐饮业不良率为4.34%,较上年末上升0.67个百分点,上升幅度也较大。
不过从行业情况来看,邮储银行不良率仍保持在较低水平。根据银保监会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银行不良贷款率1.67%,较上季末下降0.02个百分点。邮储银行在半年报中表示,该行从严执行监管标准,持续优化风险分类规则,资产质量真实可靠。截至报告期末,本行不良与逾期90天以上贷款比重为1.37,逾期60天以上贷款全部纳入不良,逾期30天以上贷款纳入不良比例达到93.36%,全面、真实地反映了该行贷款风险状况。
对邮储银行2022年上半年业绩经营表现,产业经济资深研究人士王剑辉分析认为,在今年经济环境并不是很好的情况下邮储银行能取得比较稳健的增长,主要是得益于自身的经营战略和对于行业趋势的敏感把握。
王剑辉举例称,在整个经济环境相对较弱的情况下,市场对于传统金融服务的需求稳中有升,邮储银行也抓住了这个阶段性特征来拓展市场份额。最直观的数据也能证明这一点,半年报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邮储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09万亿元,在客户贷款总额中占比超过15%。
首家国有银行中报“开门红”也让市场对后续银行业绩表现充满信心,从此前已公布中报数据的张家港行、江阴银行、南京银行、常熟银行、平安银行、苏农银行、沪农商行、招商银行、杭州银行等银行来看,多家银行营收净利润均实现“双增”,在盈利能力增长的同时,资产质量也保持稳定。“中收跨越”战略如何推进
中间业务是银行优化收入结构、增强经营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全面落实“中收跨越”战略的背景下,截至6月末,邮储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78.8亿元,同比增长56.44%;加速推进财富管理转型升级,服务个人客户6.44亿户,AUM规模达13.4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8812.24亿元,增长7.03%。
在王剑辉看来,邮储银行相对于其他国有大行的优势在于该行的网点布局比较广泛,触角深入城市、村镇各地,这些渠道接触的客户对银行金融服务的依赖性较高,这也是邮储银行在新形势下的机遇和发展空间。
近年来,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进步,银行正在向智慧银行、数字银行转型。2022年1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25年,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数字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广泛普及,基于数据资产和数字化技术的金融创新有序实践,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产品和服务开发能力明显增强,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
早在2021年8月,各大银行推广数字人民币“激战”正酣时,邮储银行便悄然增设了数字人民币业务部,强化数字人民币业务发展的组织支撑。如今,邮储银行持续深化数字人民币试点,推出数字人民币消费贷款、对公伞形钱包等多项创新产品,拓展医疗健康、交通出行、文化旅游、乡村振兴、百货零售等领域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
“作为数字人民币指定运营机构,邮储银行在数字人民币场景普及和相对创新上都比较有亮点,这也值得其他银行借鉴学习。”博通分析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认为,在整体发展脉络方面,该行当前转型创新架构和理念比较清晰,数字化经营管理体系基本建成。例如,针对不同客群、不同用户推出线上、线下产品,走差异化发展路径,这也是未来银行的转型发展方向,只有这样才能在宏观经济出现相对波动的情况下,稳步发展。 宋亦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