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 >

《清明上河图》为警示宋徽宗而作?六位国宝守护人让您“看见故宫”鲜为人知的故事

2023-05-27 02:29:16 来源:北方网

天津北方网讯:作为我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珍贵文物藏品数量大,品类丰富,堪称国内博物馆界之最。故宫是有生命的,文化是她活的生命。

六位故宫权威专家——余辉、冯明珠、徐琳、王健华、丁孟 、马顺平合著的《看见故宫》,讲述了故宫文物从起源、行成、发展再到辉煌的中华文明史,内容简单易懂,是走进故宫、了解故宫、在故宫发现中国之美的佳作。

六位专家均在故宫供职多年,其中余辉是故宫博物院研究室原主任、研究馆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专注中国古代书画鉴定与研究30余年,不断尝试将民族学、文献学、考古学的研究成果融入到古代绘画的鉴定与研究理论中,破解了许多名画背后的玄机,曾参与大英博物馆400余件中国书画藏品的鉴定工作,并作为中方策展人,主持了2004年“中法文化年”大型展览《神圣的山峰》,以及2007年《中国·比利时绘画500年》大型展览。


(相关资料图)

徐琳是故宫研究院玉文化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玉器研究,专注于对故宫博物院传世玉器进行“库房考古”式的研究鉴定工作。王健华曾任故宫博物院古器物部陶瓷组研究馆员,从事库房文物整理工作40余年。丁孟、马顺平是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故宫博物院书画部研究馆员,长期从事古代书画的保管、陈列及研究。他们是国宝守护人,常年在故宫与国宝朝夕相处,在各自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和心得,并合力促成了这本书的问世。

《看见故宫》精选两岸故宫博物院珍藏的逾百件国之重宝,分为陶瓷、青铜器、玉器、书法、绘画等模块,文物年代从古老的夏商周直至百年前的明清,横跨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历程。对故宫的文物珍宝,六位国宝守护人维护与典守长达半个世纪,他们亲诉自己研究国宝的趣味心得,思考文物背后的奇人逸事,用生动的文物故事诠释中华文明的文化自信。

故宫现收藏历代绘画4万多件,其中名家名作就有3000多卷,包括《洛神赋图》《步辇图》《千里江山图》和《韩熙载夜宴图》等国宝。当你徜徉在展厅里,观看古代绘画精品时,心中是否有这样的疑问,这幅山水画,画的是哪里?这幅画中的人物为何是这种表情?这些家喻户晓的名作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清明上河图》仅仅是在表现宋徽宗统治时期的太平盛世吗?《女史箴图》到了英国为何要被截成两段?中国的山与欧洲的山有何不同?

带着种种问题,记者采访了余辉。

《看见故宫》中具体介绍了从东晋到清朝的25幅名画,为何做这样的筛选?余辉说:“我们要选最具有代表性的,相对来说争论比较小的,业界基本上对它的时代和作者有比较一致的意见。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卷,业界的基本意见是北宋的摹本,不是顾恺之的,基本上是定下来的。我们选这些在学界经过了近百年的研究,有了一定的历史或者时间的积淀,没有异议了,把这些作品拿来给公众进行介绍,做内容分析,可信度就会大大提高。”

关于如何鉴赏中国古代绘画,余辉表示,所谓鉴赏古代绘画,一般来说分“鉴”和“赏”。“鉴”指鉴真伪,这张画传为某某人作的,是不是他作?如果不是他作的,是谁画的,或者是哪个时代的,哪一类人画的,这个叫鉴真伪。“赏”就是我们要赏析,要享受、分析这里面的历史内涵、启迪、教育、故事,等等。概括来说,就是赏高下——它的艺术水平是高,还是一般,还是差一些,它是用什么样的方式在叙事?它是用什么样的手段来表达作者的感情?

当然鉴赏也是有规律的,根据不同的绘画,可以找到不同的规律。余辉介绍:从内容层面来看,主要关注创作动机、构思、主题和技法;从技法层面来看,主要关注构图、造型和笔墨,去欣赏画家是怎么完成这张画的。比如说,我们鉴赏一幅古代的宫廷绘画,就要看这张画的作者是哪一位,是不是真迹,是皇帝授命,还是他个人进献给皇帝的。还可以看上面的日期,有没有年款。一般来说如果画上面,特别是宫廷绘画上面出现了年款,就不能小看年款。在这一年或者在这一年之前的不长时间内,宫廷里一定发生了一件重大的事情,画家奉命或者主动去记录下重大的事情。如果没有年款,那么在这方面就不能做过多的揣摩了。像花鸟画,不会是就花而画,就物而画,里面一定含有寓意。到底是什么寓意?就要分析他当时的心态,遇到些什么事情,以及背后的社会背景。所以,一幅画不能简单地去看画了什么,这种是最初级的阅读。深入的阅读就要走进这个画家的内心世界,看他在想什么,他给予我们的是什么。

说到参与大英博物馆400余件中国书画藏品鉴定工作的事情,余辉透露:“西方没有装裱这个概念,他们的绘画不叫装裱叫装框。油画都要装个框,哪怕是速写都要装框,放在一个玻璃镜框里面,然后挂起来。所以《女史箴图》到了大英博物馆之后,就被拦腰截成两段。为什么?因为没有这么长的框子。截成两段之后,裱在两块板上,把它挂了起来。我到那里后,马上跟他们谈了,告诉他们这个古画应该怎么保管,应该怎么收藏。像这样长期挂着,由于地心引力,丝绢容易翘起,翘起之后就会剥落,剥落就会掉渣,外面会出现白色的痕迹。正确的做法是平放。我把这些知识和经验传授给他们,他们也是很认真吸取的,马上摘下来,重新装裱,平放在展柜里面。”

自1990年入职故宫博物院以来,余辉不断尝试将民族学、文献学、考古学的研究成果融入到古代绘画的鉴定与研究理论中,他表示,任何一个学科都不能排斥,里面的知识都有可能成为你打开一幅画的钥匙。

比如关于《清明上河图》的研究,他分享道:“过去它一直被看做张择端在颂扬宋徽宗统治时期的太平盛世。其实,在它的跋文里,元朝人和明朝人就已经提出,这幅画是为了警示宋徽宗而作的。在高大的城楼建筑、精巧复杂的桥梁、车水马龙的商贸集市背后,画家其实也揭示了当时出现的许多社会弊病。为此,我专门学习了宋史,特别是徽宗朝的历史,发现这幅画在展现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之余,有很多充满暗示的画面情节,比如:全卷唯一的望火楼被改成了供人休闲的地方,下面的两排营房变成了饭铺。城里的消防站连同消防水桶,都在向御林军提供运酒的服务,等等。不过,由于《清明上河图》表现太平盛世的观点,在教科书里已经出现了几十年,有相当一部分人难以割舍已经形成的观点,现在是各执一词。”

虽然大众可以线上线下参观展览,但是余辉表示,对待文物,不能只是看,还要去读它,读关于这件文物,前人做的研究和现在人做的分析。毕竟,在博物馆看到的是有限的,一件文物的说明牌,最多一百多字,只是一个导引性的介绍,而书籍则会呈现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知识。《看见故宫》这本书,就是让观众去走进故宫,了解故宫文物的一个重要方式。(天津日报记者 仇宇浩)

Copyright @ 2008-2016 www.renq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人气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18864号-17

联系邮箱   291 32 36@qq.com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