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全球今热点:广东省政协委员曹劲:将在今年启动早期岭南探源工程

2023-01-13 14:29:02 来源:腾讯网

2023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实施早期岭南探源工程”“启动‘南澳Ⅱ号’考古发掘”。同时提出,做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等保护修缮及活化利用。相对于此前的“保护修缮”今年新增加了“活化利用”。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这对于当下的文物工作有哪些要求?广东省政协委员、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曹劲表示,相较之前,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更加强调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对于文物工作而言,不是修完了就完成任务,还要考虑它的使用,让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融入城乡发展。

曹劲还透露,将在2023年正式启动早期岭南探源工程,系统梳理广东从旧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的人类与文化发展历程。“南澳Ⅱ号”考古发掘工作也将于今年启动。

广东省政协委员、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曹劲

将在2023年正式启动早期岭南探源工程

南都:2023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实施早期岭南探源工程,做好“南海I号”整体保护,启动“南澳Ⅱ号”考古发掘。广东如何更好地实施早期岭南探源工程?

曹劲:对人类与文明起源、形成的探究是一个既复杂又漫长的系统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研究成果,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广东地处多元一体中华文明起源版图中“以鄱阳湖—珠江三角洲为中轴的南方地区”的南部核心区域,也是东亚大陆与东南亚、南太平洋岛屿地区之间的连接地带,占据非常关键的地理位置。

现有考古发现与研究表明,岭南地区在东亚地区人类起源与中国远古人类发展历史、中华文明起源与形成进程、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与发展过程中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东亚—东南亚现代人出现与扩散、史前文化交流与地域文明对话等方面也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和价值。广东的考古工作可以成为中华文明探源等重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此,我们将在2023年正式启动早期岭南探源工程,系统梳理广东从旧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的人类与文化发展历程,科学阐释岭南地区古人类起源与演化历史、岭南早期文化与社会发展道路及机制、岭南在中华文明起源与形成历史进程中的贡献、岭南在中华文明对外交流重要地位的由来等关键问题。

同时,做好考古成果的阐释和转化,配套工程主要包括广东省文物考古标本馆建设、郁南磨刀山和英德青塘两处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等。

南澳Ⅱ号”考古发掘工作即将启动

南都:做好“南海I号”整体保护连续两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主要包括哪些工作?

曹劲:“南海I号”整体保护主要包括船载文物的保护与研究、船体发掘与保护、考古资料的整理和研究、价值挖掘与传播等方面。

一是“南海I号”18万件船载文物的保护与研究。这些从海底打捞出来的文物非常脆弱,要马上开展保护工作,比如进行脱水脱盐处理等。

二是“南海I号”船体发掘与保护。船体也是最重要、体量最大的一件文物。2007年,“南海I号”沉船以“整体打捞”的方式被迁移至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的“水晶宫”内,现在船载货物已经清理完毕,但我们还要继续清理淤泥把船体取出来。因为船体长期浸泡在海水中,如果直接暴露在空气中,会迅速劣化,所以保护工作要同步跟上。

作为木质文物,船体的保护是最难的,这也是个漫长的过程,可能要持续10至20年才能够最终完成。著名的瑞典17世纪军舰“瓦萨”号被打捞起来后做了17年的脱水脱盐等修复保护工作,才跟公众正式见面。

最后是全部考古资料的整理和研究,以及对于“南海Ⅰ号”价值的持续挖掘与传播。

南都: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如何做好“南澳Ⅱ号”考古发掘工作?

曹劲:“南澳Ⅱ号”是发现于南澳海域的元代沉船,自发现至今其实已经有接近10年了,但是为了防止盗捞,出于安全考虑,在确定发掘之前,我们不宜对社会公布这一发现。

我们已经完成了前期研究,也进行了潜水探摸,确认了船的年代,准备制定成熟的水下考古工作方案。综合各种现场条件,我们应该不会像对“南海I号”一样,对“南澳Ⅱ号”进行整体打捞,而是采取比较典型的水下考古方案。

让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融入城乡发展

南都:今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做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等保护修缮及活化利用。相对于此前的“保护修缮”今年新增加了“活化利用”。对于文物工作有哪些新要求?

曹劲:2022年7月22日,全国文物工作会议确立“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相较之前,更加强调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

对文物工作而言,保护仅仅是第一步,我们还要考虑它的价值传播与活化利用,让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融入城乡发展。去年,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完成了柏园的修缮保护工程。修缮开放后的柏园于近日正式对公众开放,通过设置展览、“粤书吧”以及高频次的公共文化活动,让文物建筑成为社区中重要的文化场所,成为老东山人的心灵家园,这就是让文物活起来的一个个案。

现在,文物的活化利用方式也越来越多样,文物考古正在服务着社会、回馈着民众,依托遗址建立的博物馆和公园,各种开放研学参观,不仅丰富了人民的休闲活动,更加深了民众对历史考古以及文化遗产的认识,切身感受到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价值和深远意义。

采写:南都记者 王美苏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Copyright @ 2008-2016 www.renq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人气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18864号-17

联系邮箱   291 32 36@qq.com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