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自从我“把整个家变成大书房”,两娃阅读就没停下来…

2022-12-30 20:45:28 来源:腾讯网

橘子:2022很难,但书中的“诗和远方”,也许能给我们带来更多活在当下的力量。今天的“美好生活”专栏,来和大家分享一个“当代版读书人家”的故事,感受阅读的温暖和魅力。

来感受下花友 @兰叶春葳蕤 家的读书氛围 ...

她的家里并没有专门设书房,因为“整个家就是个大书房”


【资料图】

客厅里标志性的大书墙,赶走了电视机:

想看书?厨房、卧室、过道随手一抓就是一本,因为“Keep books handy”(把书放在每个角落)是她的藏书原则:

在这样的环境里,花友的两娃(儿子高三,女儿四年级)自然都成了“书虫”、“书痴”。

尤其是妹妹,走到哪都在读书 ...

什么姿势都能阅读 ...

阅读在他们家,和吃饭睡觉一样重要,也让孩子们获益颇多。

在花友看来,带孩子坚持阅读这件事至关重要。她说:

我希望在他们年幼的时候,妈妈所带给他们的阅读习惯可以给成年的他们提供一个选择:在迷茫、困顿、快乐、幸福的时候的一种选择。

这一年大家都经历了不少困苦和迷茫的时刻,在2022的尾巴推出这篇文章,也是送给每一位花友,让阅读给我们前行的力量。

感谢花友 @兰叶春葳蕤 的真诚分享~

本文由花友 @兰叶春葳蕤 发布于小花生写作计划,图为她家客厅

坐标昆明,家有两个孩子:老大哥哥今年高三,喜欢阅读、运动和游戏;妹妹四年级,喜欢阅读和滑板。

阅读是他们的共同爱好,也是我们家的家庭特质。

为什么我家如此重视阅读?

首先,我从小喜欢阅读,后来又爱上了写作,从读大学开始(英语教育专业),就在全国的报刊杂志上发表自己写的中文练笔小散文。工作后,又开始撰写学术论文,并破格评了职称。可以说是从阅读中受益良多。

其次,孩子上学后,在和一些家长的接触中,我发现好多家长连学校的通知都看不明白,需要老师一条一条仔细地掰清楚。特别是在孩子毕业的时候,有些表格的填写说明更是看不懂,这就是缺乏阅读训练的结果。

父母于子女,始终都是一场分离。我不能告诉他们明天最重要的能力的什么,我也无法用我有限的眼界和认知去限制他们的世界,所以,我只能教他们学会读书、爱上学习。

说起来,我自己就成长于这样一个“读书人家” ...

1

生在书香人家

学龄前我一直和姨妈在乡下生活,直到快上小学了,才被父母接回家中。

父母都是高校教师,教哲学。学会了查字典后,我每天一个人在家里,在字典的帮助下背诵父亲出门上班前给我划出来的三首唐诗。 

背诗的同时,我也学会了认字。

小学期间就把父母书架上的书翻看完了,甚至繁体字的四大名著和几本其他小说,也连蒙带猜地看完了。我每年那点可怜的压岁钱也是用来买书了(广东人的压岁钱,你懂的)。

家里的书很快就看完了,觉得不过瘾,我就跑去父亲单位图书馆借。

馆里认识我的阿姨同意我用父亲的借书证借书回家看,于是那个图书馆成了自己的乐园。中国的、国外的、古代的、现代的......简直打开了一个新世界。

直到现在,我记忆里小时候的某一帧照片就是:一家人围坐在八仙桌前,母亲备课,父亲看报纸(家里订了5、6种报纸)、并分类做剪报,他们时不时讨论一下哲学问题;姐姐在做作业,我就在那儿翻看厚厚的小说。   

由于没有人干涉我看什么书,家长也太忙了,没有时间管,自己从小看的书就很杂。所以,现在孩子们要求我买什么书,我都会立即买给他们,不大会干涉他们看什么。

女儿小的时候在社区图书馆看书

为了在他们想了解各种知识的时候就有“合适”的书看,对于各种类型的书,我都会提前买回家放在各处的书架上。

2

在我家,书“随手可拿”

我的家里没有单独的书房,整个家就是一个“大书房”。

因为我认为“看书”是一件随时随地的事情,不需要刻意去书房才能看书,让书“随手可拿”就是我的原则。

家里书多(大约3000多本吧),我们便把“应该”放电视机的地方,放了一大面「书墙」。

沙发的旁边,我用废弃的床头柜做了孩子们的「读书角」,床头柜的抽屉用来养花了,小时候的摇马、躺椅用来享受阅读好时光。

餐厅也放了一个哥哥的「旋转书架」,哥哥更喜欢在我做饭的时候,一边在餐厅看书,一边和我讲话。

我的卧室,两边的床头柜都是书,方便妹妹在任何时候听我讲故事。

哥哥的卧室,他可以躺着、趴着、坐着看书,甚至可以一边听音乐一边看书。

客厅茶几上、茶室的小书架和茶桌上、卧室门口 ...我都会放几本书,说不定哪天谁就会顺手拿起一本来看,然后停不下来。

3

养成两只“小书虫”

沐浴在书的海洋里,哥哥和妹妹自然都让我培养成了“小书虫”。

哥哥小时候,每天都会跑去学校的图书室看书;回家后,会赶着告诉我当天看了什么书。初中的时候也是这样,初三老师不允许看课外书,住校的他才被迫暂缓了阅读。

高一、高二的时候,哥哥经常“点菜”让我买书给他看,现在高三,每天可怜的一点点空闲时间都用来运动,就很少看书了。

妹妹更甚。无论去哪里,都会在包里放几本书,地铁上、飞机上、候机厅、餐厅等餐、野餐、逛公园、外出做客 ...她都会拿出书来看。

当时发过的朋友圈

外出没带书?真没关系。去牙医候诊的时候,她会去看诊所的书;住酒店,连房间里放的当地风土人情介绍的书也不放过;坐飞机,座位靠背放的书和资料也是翻来覆去地看 ...

家里哥哥已经高三了,大孩子的事儿不让我多讲。在这里,以妹妹为例,讲讲我家“小书虫”的养成故事吧...

带娃阅读起步,我发明了趣味“识字”游戏

要实现阅读自由,首要条件是要积累一定的识字量。

我们走的是兴趣优先的温和路线,不推、不急。

首先,用“小象字卡”来认识常见字。每一张字卡都是两面,一面是比较卡通可爱的日常汉字,一面是甲骨文。小姑娘喜欢甲骨文,就这样,我们认完了两辑字卡,大概100+个字吧。

后面加入了《学前快读600字》。这套书帮助很大,也是在这套书快读完的时候,她就能自己看一些简单的“书”了,比如迪斯尼的《我会自己读》,里面都是一些她认识的人物和熟悉的故事,每读完一本书,她都很有成就感。

中班开始的时候,我开始试着带她读背古诗。

在识字量和古诗背诵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我就想了一些办法,把背古诗和认字结合起来,就有了我们家特殊的「识字“游戏”」

这个是自己做了透明的卡槽贴在进门的鞋柜上,我在纸条上写好诗,插进透明卡槽里。每天出门和进门换鞋的时候,她都会读一读,当上面的诗背熟了,就会更换。这种方式也让女儿的识字量快速增长。

识字量有一定的积累后,我们又开始了拼音的认读之路。

由于很多字都认识,所以拼读进行得很快,而拼读通常是拼音学习的难点。先认字再拼读,这是由哥哥学习拼音的血泪教训想出来的办法。

会认字的能拼读,熟悉了之后,不认识的字也就会拼读了。之后,我们没有恋战,并没有看带拼音的书,而是坚持阅读无拼音的书籍,继续补充识字量。

阅读好习惯的培养,从亲子伴读开始

在上面的认字的过程中,每晚我们都会一起看绘本。

一开始就是我读她听,每晚要读好几本绘本。都是她自己选,有一段时间她每天都看相同的几本,我也没有强求调换,读够了,她自己就会换的。

在看绘本的过程中,她也能认识一些字。出门看到街上的指示牌、路标等,也会教她认字,并不是只有从书本上才能学到知识。

有时候,她也会和哥哥一起看书

每天读书真的很累,但是她并不愿意接受在喜马拉雅上听故事,她总是说:没有妈妈读得好听,妈妈的声音最好听……

后来就变成,每天我讲一个,再让娃在喜马拉雅上听一个,她也就能接受了。我们在上面听了各种绘本故事或成语故事、神话故事等。

听完后,再拿书给她讲、给她看,她就觉得这些书里故事她都很熟悉,就不会有畏难情绪了。  

识字量达到一定程度后,我开始和女儿一起看书。

有时候是我读一页她读一页,有时候是她读一半我读一半,大家一起把一本书看完,这样也不会累。她也不会觉得自从自己认字后,妈妈就不再陪她了。

这里还挺感谢女儿当时的幼儿园,阅读氛围也是极浓厚了。每年读书节,幼儿园都会举办“故事大王”比赛。从小班到大班,连续三年她都是第一名。

女儿参加幼儿园的讲故事大赛

小学课业再忙,每天还会坚持阅读

上小学后,时间显然没有幼儿园时候那么多了,而且,又增加了英语(启蒙太晚,有点后悔)的学习。但周末的时候,偶尔我们还是会一起读绘本,有时候是我读给她听,有时候是她读给我听。

《成语故事》、《伊索寓言》、《西游记》都是通过喜马拉雅儿童听了一遍,她觉得感兴趣,自己会翻出家里的书来慢慢看。

后来又让我买了四大名著的绘画版,其中女儿最喜欢《水浒传》,那段时间天天嘴里都喊着“宋公明哥哥” ...

现在想起来,两个孩子好像都没有所谓的“桥梁阅读”,都是混着看的,想看什么就看什么。女儿还特别喜欢看关于儿童自我保护的书籍。

目前女儿四年级了,学习任务更重,阅读的时间一压再压,但是无论如何,每天会保证各10分钟的中英文阅读时间(期末复习阶段,阅读时间会再缩短些,5分钟左右)。

妹妹在小花生App上的阅读记录; 点击下载小花生App,加入阅读大本营小花生APP

4

边读书,边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

哥哥的小学阶段,每个假期我们都会出门:广西、四川、海南、陕西、贵州、泰国……让他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心去体会。

有了妹妹之后,就是他和妹妹一起去发现、去了解、去体会每一个城市的历史、现在和未来。

兄妹两人在西安大雁塔

但不一样的是,我们家在安排出行前,会先读书。

出门前后,我们会一起把地理书籍看看,找到要去的目的地,带孩子一起通过阅读来了解前往的方向。去西安,就看兵马俑的书;去成都,就看读杜甫的诗 ...

看这些书的时候,会特别关注书本上对目标地点的描绘,旅途完毕后,再来进行对比。

虽然这三年,受疫情的影响,我们的出行计划的确有了不少变动,但在即便是在当地,我们也依然坚持边读书、边旅行这件事。

我们一家住在昆明。因为地理位置独特,抗战期间有很多名人在这里安顿,留下了不少名人居所。我们都是用这个方法一一走访的,在这期间,女儿了解了这些人,也非常喜欢他们。

妹妹在陆军讲武堂

冰心一家人曾经居住过的“冰心默庐”,以及冰心丈夫吴文藻曾经工作过的“魁阁”是她最喜欢去的地方。受冰心的影响,女儿也想当一个作家。

妹妹在冰心默庐

过去的三年,外出有诸多不便,我们就拿起了书,用阅读来填补对世界的丈量。关于北京、关于南京、关于好多城市,我们都积累了一些书面的知识,等着实地去看呢。

兄妹两人在四川大学的合影

5

坚持阅读,真的收获太多

时间花在哪里,哪里就会开花。

对两小只来说,从幼儿园就开始时养成的对书的热爱、对学习的热爱,使得他们的学习都不太让我们操心。

初三的那一年正好疫情刚爆发,在生活学习一阵忙乱的时候,哥哥还是考上了本地重点高中的重点班。

妹妹小学四年级了,阅读带给她的广泛的知识面有效地帮助了语文的学习,大量阅读锻炼起来的理解能力对数学学习也起到了很大的帮助,每次考试几乎都是全班第一。

学习外,伴随写作的进步,女儿还已经在全国性的杂志上发表了七、八篇作文,阅读兴趣和信心满满。

而我自己,也在大量阅读中受益颇多:从初中到高中,我的每一篇作文都是全年级的范文,被老师带去各个班里朗读;大学期间更是靠拿稿费养活自己;工作以后,因为擅长学术论文被破格提了职称 ...

所以,坚持阅读,真的让我们全家受益无穷。

现在每天晚上我和妹妹还是会一起读书,有时候是大部头名著,有时候是英文小说。只要孩子们还在身边,我们就会一直一起读下去!

Copyright @ 2008-2016 www.renq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人气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18864号-17

联系邮箱   291 32 36@qq.com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