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即时焦点:文明起源・福泉山遗址发现的文明迹象

2022-12-23 08:02:24 来源:腾讯网

玉鸟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

1986年浙江余杭反山出土


(资料图片)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呈黄色,有斑点。鸟尖喙,短尾,两翼平张。

《福泉山遗址发现的文明迹象》

黄宣佩,《考古》1993年第⒉期第144~149页

本文介绍了福泉山遗址良渚文化高台墓地发掘的有关资料,对其中反映出的几点文明迹象进行了分析。根据地层堆积情况,福泉山是良渚文化时期人工堆筑起来的高土台。其上多见大型墓葬,墓内有大量精美的石、玉、陶器甚至以象牙器随葬,有的墓上更有祭祀遗迹,有的使用人牲,这些都说明这是一处工程浩大,专为良渚显贵修筑的高台墓地。类似的贵族墓地在良渚文化已发现多处,而此时尚有许多良渚小墓埋葬于平地或较低的高地上,墓地未经营建,墓葬形制和随葬品也与高台大墓差距明显,说明良渚文化时期社会上已存在等级。福泉山发现的墓葬可以分为五期。在第一期,显贵与平民的葬地已有区分,前者在山顶平台,后者在山的北坡台阶。以后各期,山顶平台埋葬显贵,而平民墓则位于居住遗址的近旁平地上。至于人牲,从第一期已经开始出现。在墓地中发现了大型祭坛和与大规模燎祭相关的各类遗迹,从中可以看出良渚人对福泉山上的大墓有-定的祭祀仪式。这类堆土燎祭不见于平地小墓,是专为显贵举行的礼仪。这些大墓中出土的随葬品,大都器形规整,制作精细,并常见精美的刻纹和彩绘,具有很高的工艺价值,包括石、玉、陶质的各种宗教礼仪用器,甚至还见到满刻精细兽面纹的象牙雕器。这些都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是等级的反映。良渚文化的墓地,除了有高台与平地之分,在墓葬的排列和随葬品的类别上,各墓地也存在差异。不同的葬俗,是体现等级的差别还是部落的不同,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上述各种迹象,似乎说明在良渚文化中晚期,这一地区已经开始进入文明社会。

《东南古文化的启示》

郭大顺,《东南文化》1988年第5期第19~20 页

本文对东南古文化(良渚文化)和辽西古文化(红山文化)做了简要的比较,认为红山文化的积石冢和良渚文化的土墩墓都是独立于氏族墓群之外的大墓,是社会关系中等级关系、阶级关系形成的典型反映,它们是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另外,本文又认为中国文明的发展有着自己的传统特点。各地区都有自己文化起源的具体道路,之间又不断交流影响,相互促进。如环太湖区为:马家滨文化一良渚文化一古吴越文化;辽西区为:红山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燕文化。它们自成体系,但也有共同的时代特征。在文化相互影响交流的基础上出现的龙山时期诸文化于文化上表现出更多的统一性,这种统一性虽是文化交流所形成的,但更是政治力量的结果。这可能就是夏朝产生的背景。

文字来源:《中国文明起源研究要览》,文物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 编

图片及说明来源:《长江流域古代美术(史前至东汉)玉石器》,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Copyright @ 2008-2016 www.renq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人气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18864号-17

联系邮箱   291 32 36@qq.com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