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奇思妙想描绘中国
今年10月,在北京地坛公园举行的汉语桥“一分钟·中国行”第四期活动古树认养仪式上,在中国的参赛选手代表为认养的古树挂牌。
(相关资料图)
来自西班牙的男孩马乐乐展示用废旧红酒塞等制作的“狮头”。 受访者供图
来自加纳、在第四期活动中获得“中文之星”称号的贝雨欣在展示自己的作品。
在第一期活动中获得“中文之星”称号的倪唯一讲述了自己从中文“小白”不断前行的过程。
“我最大的爱好就是手工制作,我能把垃圾变成艺术品!”视频中,来自西班牙的8岁男孩马乐乐面向镜头,指着用家中废旧的红酒塞、酸奶盒、塑料瓶制作的含有中国元素的俏皮“狮头”说。这是由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主办的汉语桥“一分钟·中国行”系列活动第四期“一分钟·‘趣’环保”创意视频征集评比活动的其中一个视频作品。
据介绍,该活动自6月30日启动以来,获得了世界各地高校、机构、中文爱好者的积极参与,共收到来自西班牙、比利时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21个视频作品。选手们用中文描绘了自己的创意理念,让生活旧物物尽其用,为保护环境贡献力量。不少观众表示,被选手们的奇思妙想“惊艳到”,同时也为讲述者的中文水平点赞。
在线展示中文学习成果
如今,海外中文学习者不仅能在线上学习中文课程,还能在线多样化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汉语桥“一分钟·中国行”便是这样一个可以展示海外中文学习者中文学习成果的平台。该活动自去年1月启动以来,至今,已成功举办四期,吸引了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中文学习者、爱好者参与。
活动中,许多选手分享了学习中文以及提升中文水平的经历。在第一期活动中获得“中文之星”称号的倪唯一别出心裁,使用一人分饰多角的方式演绎了自己从中文“小白”一步步前行的过程;来自越南的阮芳英分享的是自己通过学习中文改变人生的动人故事,在她看来,中文在助推她职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除此之外,选手们还在线展示了各种中文才艺:来自尼日利亚的周颖自创韵律十足的诗歌,身着中国传统服饰讲解中尼文化趣闻;来自哈萨克斯坦的金星饱含深情地朗诵了散文《背影》;来自津巴布韦的杨靖风趣幽默,带来了“特色”天气预报。
将自己与中国连接起来
在汉语桥“一分钟·中国行”系列活动中,选手们不仅展现中文水平,更将自己与中国连接起来,搭建起了交流桥梁。
“中国元素”是活动的热门话题之一。参赛选手少秀美来自柬埔寨,在她看来,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文化受到越来越多柬埔寨民众的喜爱。“每年中国农历新年将至时,在柬埔寨也能感受到节日的气氛。如今,越来越多柬埔寨人开始学习中文,盼着能到中国看看。”
来自菲律宾的参赛选手玛晓丹和少秀美的感受相似。“比赛连接起了来自各地的中文学习者。我发现,原来在世界上有这么多的朋友和我一样热爱中文和中国文化,这让我更加有动力继续学习中文。”
汉语桥“一分钟·中国行”各期活动聚焦的主题并不相同,包括“创意”“带货”“环保”等。选手们表示,不同的主题让大家彼此之间的交流更加深入。
在今年10月于北京地坛公园举行的汉语桥“一分钟·中国行”系列活动第四期“一分钟·‘趣’环保”活动古树认养仪式上,在中国的参赛选手代表为认养的一级古树挂牌、浇水。参加此次活动的苏雪佳来自乌克兰,在第四期活动中荣获三等奖。在她看来,汉语桥“一分钟·中国行”不仅让选手们通过中文连接起来,还让大家通过共同关注的话题连接起来。“比如这个活动,就是让我们共同拥有的地球家园变得更加美好。”苏雪佳说。
“让更多人爱上中国”
对选手们来说,参加汉语桥“一分钟·中国行”系列活动的日子美好而有趣,但他们更希望在未来能为传播中国文化贡献一份力量。
说着一口流利中文的马乐乐的梦想是能把中文说得“顶呱呱”,“长大后,我想到中国上大学,和更多中国人交谈,把我眼中的中国告诉更多的人”。就在视频拍摄前几天,他和中国老师学习了舞狮,并以此为灵感,用家中的废弃旧物制作了“狮头”,更是在视频末表演了一段舞狮。“我很喜欢舞狮,也希望更多的人知道舞狮。”马乐乐说。
与马乐乐一样,不少参赛选手各显神通,通过视频分享中国文化,让世界感受中国的魅力。
来自俄罗斯的苏安菲发挥自己的绘画特长,手绘身着旗袍的女子,娓娓道来中国的服饰文化……选手们不仅在参赛中展现出对中华文化的热爱,还将其延伸到了赛场下的生活中。
在第四期活动中获得“中文之星”称号的贝雨欣来自加纳,是一名大三学生。“中国文化就如一片汪洋大海,而我所了解到的只是沧海一粟。在未来,我会继续探索与学习并希望将中国文化传播到家乡,让远在加纳的朋友们了解中国,爱上中国文化。”贝雨欣说。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玛晓丹开始在社交媒体上更新有关中国文化的介绍视频并分享自己在中国生活的点点滴滴。“我发现这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让更多人通过视频中的介绍爱上中国是我最大的愿望。”玛晓丹说。
(本文配图除署名外均由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