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天天时快讯】古旧书店里 “线装”着时代和阅读的印记

2022-11-02 16:57:13 来源:腾讯网

一年一度的全民“血拼”大战已经拉开序幕,各大电商平台早已蓄势待发,摩拳擦掌。相较于淘宝、天猫、京东等热闹的电商平台,11月1日起,以“孔夫子旧书网”为代表的线上旧书店也开启了“年终钜惠”“线上秒拍活动”,将二手书店推到了人们的视野中。


【资料图】

在当下,这些被称作“不流于世俗的江湖侠客”的古旧书店,似乎是一座城市中的“稀有品”,“线装”着时代和阅读的印记。

杭州沈记古旧书店

古旧书店,一座城的“稀有品”

杭州沈记古旧书店并不好找,它隐藏在闹市老小区天巢花园的巷子内,颇有种大隐隐于市的味道。书店的业务很简单:回收旧书,卖二手书。书店周一至周四休息,周五至周六开门,时间是8:00-14:00。

书店不大,十来平米,是店主沈界平用自家地下车库改建而成。三面墙上都被打了书架立柜,各个角落塞满了上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的“绝版书”。书店正中央的长桌上,也铺叠着“推荐选项”,只留下两边书柜和中间长条桌之间的两条通道,勉强够一人穿行。

文学类书籍、历史类书籍、儿童读本……书店虽小,类别俱全。

趁着书店开门迎客的日子,已经熟络了书店的淘书客们,以及偶然步入的路人,三三两两,很快挤满小店。进进出出的年轻面孔,和店里泛黄的老旧书籍,形成了鲜明对比。

“老是开着,也没人来,这不挺好的么。”沈界平的身上带有股江湖气,今年70多岁,戴着一副老花镜,一边看书,一边随意与人交谈。

“老板,这个多少钱?”一位年轻顾客拿着一本刚淘到的二手书问道。沈界平摘下老花镜,抬眼看了一下,“就给5块钱一本吧。”

“找书全靠缘分。”沈界平说,有的书没有全套系列,但顾客喜欢也就买去了。除了普通读者,很多顾客都是成百上千册买,然后用车子运走。在这个店面之外,沈界平还有一个100平方米的“老巢”,里面有两三万本藏书,有些做生意的人打电话订购后,他会把书扎成捆带到小店里来。沈界平说,古旧书生意未必就都是清寡的,只要找对门路,腿脚勤快,利润还是颇为丰厚。

说起杭州的图书业,据相关资料显示,至1949年5月杭州解放前夕,杭州城内或拥有16家古旧书业。然而,到2004年,杭州沈记古旧书店开张时,杭州新华书店所属唯一的一家杭州(国营)古旧书店宣告“暂停”。

通雅轩在“周销量排行榜”上名列前茅

生存之道:循规、“上网”、摆腔调

当然,杭州古旧书店并不止沈界平这一家,他们大多都隐匿在闹市之中。相较于那些充斥着资本和咖啡味的网红书店,古旧书店并没有那么多的“流量”,甚至在外界看来,多少还会有些“土味”。但这并不妨碍,为了存活下去,一些古旧书店开始施展的拳脚——有的将销售渠道延伸至网络并拓展业务,有的则在店内添置黑胶唱片、古玩等老物件吸引顾客,还有的,选择了坚守传统。

而若要说把古旧书店从线下到线上都经营得风生水起的例子,杭州的通雅轩古籍书店当仁不让——线上二手书交易平台“孔夫子旧书网”拥有2万多家书店,32万多个书摊,在首页前十名“周销量排行榜”上,通雅轩名列前茅。

作为一家以“线装书、毛边书、古籍书”为特色的书店,自2007年开业至今,通雅轩已成为集古籍、国学讲座、文化沙龙为一体的国学馆。

通雅轩老板郭军说,通雅轩售卖的线装书,其中最早的是民国时候刻印的,有的增值空间也比较大。他举了一个例子,2009年,有顾客在他这里买了中国书店2008年刻印的《景刊宋金元明本词》,当时的定价是6000元一套,卖出的时候打了7折,也就是4200元,现在,这套书已经翻了6倍不止。

根据帮书店公众号,虽然多元经营(包括文创产品,咖啡茶点)已成为经营书店的共识,但是通雅轩的收入全部源于三大类——实体书店销售;官网、微店、亚马逊、京东、天猫、孔夫子等旗舰店在内的网络销售;分布全国的高校专业院系、古籍研究所等图书配供。这三类收入基本各占三分之一,通雅轩可谓打出了自己的组合拳。

2008年七八月间,沈记古旧书店也在孔夫子旧书网上开张过,生意还不错,但或许是客源渐渐稳定下来了,亦或是没有额外精力打理,如今它已渐渐淡出了孔夫子旧书网。

除了将销售渠道延伸至网络,有的二手书店在店内额外添置老物件,开辟了一套自己的“拳术”,像开在杭州老城区的风雨书店,已成了很多年轻人的打卡地。在其一楼,逼仄狭窄的通道周围是随手可拿的书、磁带以及手办,二楼则是榻榻米形式的阅读室,一书柜的二手漫画书,还有小霸王学习机,充满了童年回忆。

书店老板告诉天目新闻记者,风雨书屋开业5年多,拥有一万多册藏书,近几年的藏书一般为标价的五折,但如果是古旧书,则贵一些。不过,老板并没有开通线上买卖,他希望感兴趣的人能到现场挑书。书店每年的租金在十五万左右,目前是略盈余的状态,“将书籍的知识分享出去,也不一定要产生购买。顾客可以卖书,可以买书,也可以借书。” 老板说,自己开书店的初衷是希望为大家提供一个平台去分享。

旧书亦是宝,可以留下一座城的味道

那么,二手古旧书店的书都是从哪里获得?它流通的秘诀是什么?未来又该如何发展?

出版行业人士董洋告诉天目新闻记者,对于个人来说,首先书有收藏价值,而且价格也不会太高,就几十块钱,一般不会拿去卖,只有特殊情况,比如搬家,才有可能处理二手书。因为一般没有精力去一本一本卖,通常是给一个渠道,这个渠道就是二手书店。他还透露,出版社也一样,有些库存书,懒得去花精力销售,就低价出售给二手书店。

“对于知识型商品来说,知识本身更为重要,至于载体的新与旧不那么在意,反而能低价获得。” 董洋表示,此外,一些绝版的古籍,只能去二手书店淘,这也是二手书店存活的一把“利器”。

11月1日,浙江文学院院长、浙江文学馆馆长程士庆在接受天目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淘旧书的过程相当于“寻宝”,如他个人有段时间就非常喜欢搜罗各级政协系统出的文史资料选辑,每到一地都要到旧书店去寻找,“这个过程是很有乐趣的。现在家里满满一墙文史资料,看着就很有成就感。”

程士庆说,其实开旧书店的都是有情怀的,很考验店主的眼光。古旧书店可能不仅仅是卖书,还承担着收藏、保护古旧书籍的重任,所以需要发挥它的专业优势,可以提供专项服务,“比如我们文学馆需要一些旧版书,包括古代的文献、现代作家的首版书刊,就可以与专业的旧书店合作,这相当于委托专业人干专业的事,我非常期待。” 他还提到,古旧书店可以成为一个城市独特的文化标志,像日本东京的旧书街店一条街神保町很有味道,“通常情况下,旧书店吸引来的是真正爱书之人,它的气质是沉淀、安静。如果将旧书店引荐到历史文化街区,一是可以营造历史文化感,二来可以反映一个地方的历史底蕴。一座城市如果有这么个窗口,爱书之人都可以把书流通起来了。”

未来,我们会如何继续好好阅读

而每一次有关书籍、书店的探讨背后,都会让大众将视线重新聚焦到“阅读”这一书籍的本质作用上来。而现如今,互联网的普及,给人们的阅读方式带来了诸多变化。不过,为了更好地推进阅读,从国家层面到各级政府的教育主管部门,一直都在对阅读进行鼓励和创新。而今年发布的第十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21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和电子书阅读量均较上年有所提升,纸质图书的阅读优势仍然明显。

那么,未来我们该如何更好地阅读?

程士庆表示,现在民众的阅读习惯多为碎片阅读、榜单阅读、推送阅读,我们要正视并充分利用这个时代的特点,“对于推送给你的信息内容,我们可以再去找来相关纸质书深入阅读,有意识地每个月读一本书。针对阅读时间碎片化,我们能不能把睡前的10分钟利用起来?不要刷手机,读上几页书入眠。”程士庆用“每月一本书”和“睡前10分钟”作为当下可行阅读方式的推荐。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杨凤也就此话题撰文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有声行业市场活跃用户规模已达8亿人次,相比于2020年的5.7亿人次,其增长速度、增长规模令人惊叹。其认为,数字阅读形态催生的有声阅读,已经从“纸读”历经“屏读”,走进了最新的“听读”模式。这种模式不是简单地以“耳”代“目”,而是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进步中,对“耳”“目”分割带来的阅读障碍的渐进破除,是二维文字语言阅读重新与一维有声语言传播优势相叠加,从而向三维视听语言跃进的一个阶段,“下一步,随着无障碍移动互联、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媒介融合形态持续演进,可以预见,数字阅读即将进入更加先进和鲜活的三维形态,从数字化有声阅读进一步走向沉浸化的视听阅读。”

但无论是程士庆的阅读方式推荐,还是杨凤等专家们的观点论断,这一切似乎对沈界平来说,并非都是最优选项,因为,阅读一直以来都是沈界平所保持的日常。

如今,每逢周五周六,“老去”的杭州沈记古旧书店,都会迎来一波又一波的新读者。沈界平的店里没有电子支付,只能付现金,他使用的还是诺基亚老式手机,不刷短视频,不上网,被旁人问起,他会推推老花眼镜,流露出一丝狡黠的眼神,漫不经心地说道,“多跟书打交道,还是得有自己的思考,是不是?”

(天目新闻记者 许伊雯 实习生 江楠)

(来源:天目新闻)

Copyright @ 2008-2016 www.renq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人气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18864号-17

联系邮箱   291 32 36@qq.com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