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棋与观事的门道
(资料图片)
古语云“观棋不语真君子。”说的是看下象棋的人,不要随便指点一方,以免被人忌惮。要不说话,才是君子。其实,观棋和观事有着诸多的共同点,都有一些智慧的思想蕴含其中。
下象棋的本身就是没什么事的人,要是有事急着办,哪里有心思去下象棋呢?下象棋的人一定是没什么事的人,闲来无事下象棋。他们会有一些闲暇的时间,也会有闲适的心情。不过,真的下象棋,就会出现很多急眼的情况。有杀输了的,急了眼,脸红脖子粗的,却不服输,一个劲儿拉着对方下,而一旦有了一些急躁,就会输红了眼,一直输,偶尔赢一盘,也是对方让了一下,或者顾及面子,给他点甜头尝尝。其实,棋局就是赌局,没什么太多的分别。即便不赌钱,也一定在赌智慧,赌技术,赌气。
观棋的人一般都会下棋,不是摸不到棋盘,轮不到自己下棋,就是不屑于下棋,或者根本就不能与下棋的人对弈。于是,他们就要观看棋局,但并不会善罢甘休,也不会闲着。他们技痒难耐,却不得施展,就要给下棋的人指点迷津。其实,他们指点的也不一定对,甚至成了臭棋,而被指点的人一般都是当局者迷,迷信旁观者清,也就乖乖就范了。要是下好了棋,赢了,就算是指点的人有能耐,有本事。要是下输了,就算是指点的人瞎指挥,没什么本事了,甚至会被下棋的人嘲讽一番。于是,“观棋不语真君子”就成了观棋的法则。不说话才算是君子,起码遵守了棋场的秩序,给了下棋的两个人最大的自由。他们能够自由发挥,赢了的凭自己本事,输了的也就不会埋怨别人了。只是,下棋的瘾太大,令观棋的人技痒难耐,总以为自己能耐大,也总以为自己棋高一着,能想到别人前面去。其实,他们根本不会知道,棋高一着也有相对性,要纵观整个棋局,而不能只是计较一城一地之得失。只是,观棋的人并不喜欢沉默,总是要指点,甚至要越殂代疱,代替下棋的人来下。其实,还是没有什么赌注,要是有大赌注,人们就不敢轻易为之了。
下棋的人在局中,而观棋的人恰好在局外,成为局外人。即便当局者迷,也有不迷的;即便旁观者清,也有不清的。稀里糊涂,都被棋局所迷。有时候一群人大呼小叫,下一盘棋,也就让下棋的人失去了很多判断力。有一个下棋高手,经常指点人们下棋。要是他闲着没事,准得下一两盘棋。要是找不到对手,就随便找一个人下棋。那人喜欢让他指点,不过下棋之后,就发现了很多毛病,棋局并不能由自己主宰,甚至自己下的每一步都要经过对面的高手指点,说这一招好,好在哪里,说这一招不好,应该怎样下才算是好。一局下来,等于高手自己给自己下棋,因为他指点的对手成了他的傀儡,每走一步都要他来指点,也都要他来摆布。于是,很多人都不喜欢和他下棋。他既成了棋局中的人,又成了跳出棋局的旁观者,点评者,操纵者,也就没法好好沉浸进去,下好一盘棋了。就好像哲学家一旦变得深刻就很难再浅薄一样,也好像戏剧表演大师们很难沉浸进去欣赏一出戏剧一样,他们要保持跳出的状态,进行形而上的判断,也就失掉了很多沉浸进去的机会和享受。
观事也是如此,和观棋有类似的意思。观事就是看事情,能从什么角度解读,能悟出什么道理。要是作为事中人,就会当局者迷,会被事情支配得团团转,要是能跳出来,当然是好的,可以看到更多的解读角度,能全面把控全局。要是跳不出来,就只能忙得乱糟糟,却理不清头绪,需要旁观者来指点一二。要是有人曾经办过这类事情,就会给办事的人指点迷津,让他走某些道路就能办成。要是没有旁观者指点,当局者就会在事里面忙乱,甚至越忙越乱,根本办不成。还有的观事人故意不说话,只是作为无聊的看客存在,也就等于无形的存在了。不过,鲁迅批判看客的愚昧和麻木,倒是给那些置身事外不发一言的看客们沉重一击。
观事可以知兴亡得失。尤其是历史上的事,拿出来分析一下,就不算是看客了。毕竟,人们不可能回到过去,改变历史,也不可能对历史事件提出什么改变进程的看法,当然可以假设,假设当年如何如何,后来的结果会如何如何,不过,只能算是戏说,却并不能当真。观历史风云变幻,可知兴亡得失。只是,需要人们多角度解读,认真分析,还要把历史人物和事件放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去考察,而不能随便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观事不语并非真君子,而是看热闹的小人。观事就要提出看法,指点一二,方显出英雄本色。毕竟,指点需要自己的意识参与,甚至可以成为一种经典的点评。要是被收买了,即便是专家,也不会受到人们的信任和尊重。当然,有一部分人被收买的专家说服了,也就走上了歧路。
观棋不语,可以永远不露庐山真面目,甚至一度成为棋坛高手,因为他们从来不下棋,只是观棋,指点,也就被人们追捧了。观事却要提出自己的意见,指点一番,显示人格以及智慧的伟大,甚至会成为百事通,智囊级的人物。要是反了个儿,就一无是处了。可是,现实中偏偏有反了个儿的事,也就让人们无可奈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