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一路热演,“陈奂生”再度来沪,不再为“吃饭问题”烦恼
“以前是为了生存问题,现在演员们的状态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对自己有信心,对剧种也有信心了。”常州市滑稽剧团团长、《陈奂生的吃饭问题》主演张怡自豪地对记者说道。作为“礼赞新时代,奋进新征程”——演艺大世界·全国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参演剧目,滑稽戏《陈奂生的吃饭问题》于今明两晚在天蟾逸夫舞台上演。
(资料图)
《陈奂生的吃饭问题》选取了常州籍作家高晓声作品中的“陈奂生”一角,进行全新创编,以晚年的陈奂生切入,选取上世纪70年代到2018年间的五个时间段,讲述他和他的三个子女在不同时期围绕土地、粮食、吃饭问题所发生的令人捧腹又心酸的故事。
常州市滑稽剧团是一个仅有25人的小剧团,张怡坦言,《陈奂生的吃饭问题》诞生之前,剧团总是为生计奔波,就想着将剧团撑下去。《陈奂生的吃饭问题》真正做到了“一部戏救活一个团”。作品创排之初,主创曾为作品“说什么话”纠结了许久,究竟是用方言还是常州普通话?最后,“这部戏要走出江苏”的决心推动剧组搏一把,选择了带有常州口音的普通话作为舞台语言。
如今,梦想已然照进现实。过去两年,《陈奂生的吃饭问题》完成了全国巡演,就在今年八月,剧团还走进了梦想中的演出场所——北京人艺的首都剧场。
长达两个小时的演出里,张怡没有下台休整的时间,他从角色的青年时期一口气演到78岁,而一次次时间“闪回”的倒叙设定,全凭演员对形体和嗓音的控制来实现。张怡说,要把握好不同年龄段的特征很难,但最难的是要演出陈奂生对底线、对土地的坚持——面对傻妹死前的托付,面对吴书记对自己生活的关心,面对儿子陈两贪污的200万元公款,外表胆小怕事、唯唯诺诺的陈奂生如何迈过一道道生活的坎儿、时代的坎儿。在张怡的倾力演绎之下,从角色身上照见了中国农民身上朴实、善良、真诚的精神特质。
《陈奂生的吃饭问题》用两个小时“笑中带泪”的滑稽戏,反映了中国农民与农村、与土地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当以幽默著称的滑稽戏遇上厚重的现实题材,有观众也会疑惑,滑稽戏怎么不滑稽了?对此,张怡的态度相当坦然,“滑稽戏不能固守原有的题材,需要与时俱进。”巡演途中,“陈奂生”也走进了大学校园,年轻一代对作品的热情反馈也令张怡更有信心,“滑稽戏也可以写人、写情,年轻人在这部戏里看到了看到了历史、看到了老一辈。”
将“陈奂生”成功搬上舞台后,常州市滑稽剧团也找准了定位,力求创作出更多有温度、有深度同时接地气的作品。目前,剧团正在加紧创作新戏《黑皮书记》,聚焦退伍干部建设新农村的故事。明年,一批毕业于常州大学话剧班的新人也将加入剧团。
这家全国历史最悠久的滑稽戏表演艺术团体之一正焕发着新的青春。
作者:王筱丽
编辑:周敏娴
责任编辑:范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