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看热讯:“破万卷”的热情主管!徐家汇藏书楼离不开他的呕心沥血
HUMANISTICMEMORY
(资料图)
《海派之源 • 人文记忆》
徐家汇藏书楼离不开他的呕心沥血
徐氏后代中鞠躬尽瘁的典范
一代先驱徐光启的后代中,徐宗泽是“继承祖业”的佼佼者。
这位徐光启的十二世孙,曾赴欧美攻读文学哲学及科学,学成归国,居徐家汇,主编《圣教杂志》,兼任徐家汇天主堂图书馆馆长。《圣教杂志》中有关神哲学及教史之论着,汇集成书,在土山湾印书馆出版者,有二三十种之多。在我国学术界、尤其是图书馆界中,素享声誉。走进现在的藏书楼,就能感受他的“呕心沥血”。
写书、编书、管书的“书生”
徐光启落葬于徐家汇地区后,徐氏家族在上海地区繁衍生息,分成数支,其中不乏继承徐光启文化视野与爱国情操的杰出后裔。徐宗泽堪称典范。
徐宗泽
徐宗泽,字润农,教名若瑟,1886年出生于青浦蟠龙镇,是徐光启第十二世孙。幼年接受传统儒家教育,参加过童试,后入徐汇公学读书。21岁加入耶稣会,先后在法国、加拿大、英国等处留学,获哲学和神学博士学位。
徐宗泽
1921年回国后,在南汇县(今浦东新区)实习工作,两年后回到徐家汇,先后在徐汇公学、徐家汇藏书楼任职,出任《圣教杂志》主编,1947年,因患斑疹伤寒(一说疟疾)去世。
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明清间耶稣会士译著提要》《中国天主教传教史概论》外,他还有神学、哲学、社会时政、历史等方面译、著20余种,在天主教史、天主教本土化、图书馆建设方面贡献良多。特别是在徐家汇藏书楼中文部主管一职任上,徐宗泽可谓是呕心沥血、鞠躬尽瘁。
藏书“破万卷”的热情主管
徐家汇藏书楼之前的历任负责人中不乏晁德莅(Angelo Zottoli)、费赖之(Louis Pfister)、夏鸣雷(Henri Havret)这样精于汉学研究的研究者,对徐家汇藏书楼的馆藏建设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但徐宗泽任职的时间之长,对文献收集整理的热情之高,以及推动藏书楼的转型,则远超之前各任主管。
在藏书建设上,一方面,他着重于各类方志文献的收集,这批有2700余种、三万多卷规模的方志文献,在当时可谓是独步海内,在今天也是上海图书馆地方志收藏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与耶稣会在华活动相关的各类中文文献的收藏建设与文献研究是徐宗泽关注的另一领域,徐氏本人发掘、整理《名理探》的故事至今为学界所熟,但从当时的记录来看,这不过是徐宗泽本人经手的大量类似工作之一。
当时去欧洲游学的教内人士,大多与徐家汇藏书楼,与徐宗泽保持有通信关系,如张伯达、高思谦等均曾受托,或主动在欧洲各地为徐家汇藏书楼收罗、查阅各类与来华耶稣会士活动相关的文献。此外,徐宗泽也注重西文文献的建设,在二战刚刚结束的1946年,就从欧洲收购了大批流散的神学、哲学书籍回国。
在徐宗泽任上,他还积极推进徐家汇藏书楼向公共图书馆转型,1925年,全国图书馆协会筹备会在上海开会,他热情带领参会代表参观了徐家汇藏书楼及圣母院、天文台等处。胡道静等中国学者还曾在徐宗泽的支持下,得以进入徐家汇藏书楼查阅文献。
“前规式廓,车轸方遒”的爱国学者
将徐家汇藏书楼从一所教会图书馆变成现代化图书馆,是徐宗泽一直孜孜不倦致力的目标,然而这一目标由于没能得到教会方面的支持,始终未能完全实现。徐宗泽先后接受过中国传统儒家教育与欧式近代教育,是一位拥有开阔眼界、治学严谨的学者。他在清刻节译本《超性学要》(《神学大全》)的基础上,校订补充,于1930年重印此书,成为该书汉译的一个重要节点。同时,他整理编撰了《明清间耶稣会士译著提要》《中国天主教传教史概论》等书,为明清间中西文化交流、中国天主教史的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徐宗泽批校的《超性学要》小样
而从他主编的《圣教杂志》上刊登的各类爱国文章,以及致力于帮助中国学者的行动上,也能看出他怀有的深厚爱国情怀。八一三日本侵华战事发生后,他还曾发起“献祭救国”运动。可以说,他是颇有其祖徐光启风采的一位人物。从叶恭绰为徐宗泽所作挽联中,也能一窥时人对他的评价:“前规式廓,车轸方遒,谁与共谈天禄阁?气类渐孤,典型空在,不堪重过土山湾!”
(选自《海派之源•人文记忆》之《徐宗泽》 作者:徐锦华)
2022-10-20 10:18
来源:上海徐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