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快播:《十月》发表的聂权的诗,有特点,但忘了现代诗的初衷?
2022年《十月》第5期,以“行密传”为题,发表了聂权的8首诗。这些诗有点特点,那就是以仿文言文的方式,来讲述历史上的一些故事。当然,分了不少行,因此就能归于“诗”一类了。
图片来源于中国作家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闲话少说,我们就来看看其中的《行密传》吧。首句抛出观点“英雄相同”,然后以越王勾践和南吴太祖杨行密为例子加以证明。越王勾践假装失明三年,杨行密也假装失明三年。
图片来源于中国作家网
这首诗的语句,具有文言文的特点,但又不完全是。这有点像现在网络上一有什么热点,就总有人用仿文言的方式写出《某某传》一样。这样的“传记”,只是网络上让人一笑罢了。没想到,聂权却“创造性”地用到了现在的诗歌当中。
这样的诗确实是比较少见的,但这样的“创新”值得推广吗?还能在《十月》上发表出来?当然,现在的诗,到底该怎么写,谁也说不清楚。因此,这样的尝试,也算是一条路子。
聂权(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是,这样的诗,能在《十月》上发表出来,就说明这条路得到了诗坛的肯定,至少是得到了《十月》诗歌编辑的肯定。可是,这不违背了现代诗的初衷了吗?现代诗之所以出现,就是要打破传统诗词的“牢笼”,让诗歌普及起来。
把传统诗词的条条框框,什么韵律哦,什么平仄哟,什么词牌哦,都要统统去掉,让诗歌成为白话,让人们更容易懂,更容易接受现代诗。因此,聂权这种仿文言的诗,不是在制造理解障碍吗?这样的诗比传统诗读起来拗口多了哟。
聂权(图片来源于网络)
现在的诗人们,不是要反传统、反文化、反诗意吗?不是要让诗歌回归语言的本质吗?不是不要让诗歌承载太多的东西吗?所以,现在的诗坛,确实是一团乱麻。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只要分行了,就都是诗了。
但是,如果想要登上《十月》这样的文学刊物,那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了。怎样才能登上《十月》呢?这个谁知道呢?语言要优美?要有诗意?好像聂权的诗都没有啊?
是的,聂权的这首《行密传》语言优美吗?这首诗有诗意吗?反正我是没有看出来。这首诗就是在告诉人们,英雄就要忍辱负重,甚至要假装失明三年?这样理解吧,倒也有点“深意”,但也仅此而已。
聂权(图片来源于网络)
所以,现在最轻松的职业是什么?应该就是诗人了。没有门槛,不管你是小学毕业,还是博士毕业,都可以称为诗人。没有约束,你可以自由发挥,随便写。写得深奥难懂也成,写得平铺直叙也成,用白话写也成,用文言写也成,写得有深意也成,写得毫无意义也成。只要把握住一点,那就是要分行就成了。
当然,你得能够登上《十月》这样的刊物,你还得有一帮叫好的朋友。这样一来,别人想说你的诗“烂”,都不敢随便开口了。这诗烂吗?烂还能登上《十月》?烂还能有那么多“著名诗人”夸奖?
聂权(图片来源于网络)
因此,所有人就都不觉得这首诗烂了,都觉得这首诗好了起来,这就是“众口铄金”?读了聂权的《行密传》,我有点怀疑,现在的诗坛,就是像勾践、杨行密一般在装失明的英雄。我们以为她什么也看不见,其实她就是想看看一些人如何表演。
等到有一天,诗坛“袖中出铁锤,迅雷不及掩耳速击其首,毙之。”那时候,我也不妨写一首《诗坛传》,来说说这事。也许就是一首好诗,就能登上《十月》了呢。我们就等着那一天吧。
当然,可能还有另外一种意思。那就是聂权认为,他们这些“著名诗人”,现在面对各种批评时,就像英雄一样在“装失明”。他们装着没看见,等到有一天,他们“袖中铁锤”以迅雷不及掩耳速击其首,那时他们的诗坛就一片祥和了。他们估计也在盼着那一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