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头条焦点: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哪些稀世珍宝?

2022-10-14 08:59:59 来源:腾讯网

马王堆汉墓位于长沙市东郊五里牌,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轪(dài)侯利仓的家族墓地,1971-1972年进行发掘,共发现3座大墓。1号墓和2号墓东西并列,3号墓在1号墓之南。1号墓和3号墓的棺椁保存的相当完整,结构大体一致。根据出土印章和文献记载,2号墓的墓主是第一代轪(dài)侯利仓,1号墓墓主是轪(dài)侯夫人辛追,3号墓墓主是第二代轪(dài)侯利豨(xī)。


【资料图】

1号墓为长方形竖穴墓,墓口南北19.5米,东西17.8米,墓圹深16米,从封土顶到墓底20米,墓道向南。从墓口向下有四层阶梯内收,墓底南北7.6米,东西6.7米。墓内一椁四箱,椁室居中,周围有头、足和左右边箱,是典型的间切形椁室。椁室用厚重的松木板构筑,内部有四重套棺,套棺用梓属木料制作,内壁都髹朱漆,外表则各不相同。第一层为黑漆素棺,第二层为黑地彩绘棺,第三层为朱地彩绘棺,第四层是直接殓尸的锦饰内棺。

马王堆汉墓出土随葬品3000多件,有大量的衣物和丝麻织品、药材、食品、漆器、陶俑、竹简等等,这些文物里不乏精品。比如,素纱禅衣和绒圈锦代表了汉代最高的丝织水平;墓中出土的312支遣策竹简所记录的随葬器物情况,与实际出土品基本相符。

笔者认为,如此恢宏壮观的马王堆汉墓之所以能够入选“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是由于以下6点原因:

1、世界医学史上的奇迹:跨越两千多年的防腐技术

1号墓墓主是一位中老年女性,死时约50岁。女尸身着丝质锦袍和麻布单衣,足登青丝履,面盖酱色锦帕,并且用丝带将两臂和两脚绑缚起来,再用20层锦衾、衣着和丝麻织物严密包裹,半浸于约80升的棕黄色棺液中。尸身长154厘米,保存体重34.3千克,体形完整,全身润泽,皮肤覆盖完好,大部分毛发尚存,指、趾纹路清晰,部分关节可以弯动,软组织尚有弹性。

临床医学检验表明,死者生前患有冠心病、多发性胆石症以及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症、血吸虫病等多种病变,为研究尸体的保存以及古组织学、古病理学、古疾病史和中国医学发展史,提供了重要的科学资料。

马王堆汉墓女尸复原像

那么,古人究竟是采用何种方法,使古尸保存得这样完好的呢?

研究发现,古尸之所以能够保存的如此完整,是因为近似真空的墓室条件。1号墓的底部先铺垫15厘米厚的白膏泥,然后再筑椁室,棺椁上部以及四周填塞厚40-50厘米的木炭5000多公斤,木炭外再填白膏泥1-1.3米。深埋和填塞木炭的做法,保证了墓中葬品和尸体的完整。

可以说,侯夫人辛追的“再现”,是防腐技术史上的奇迹,反映了汉代人所掌握的防腐经验以及防腐学所达到的高度水平。

2、汉墓里的惊天秘密:帛书、竹简

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帛书和竹简里藏着多少秘密?马王堆汉墓的发掘在中国考古史上地位如何?《马王堆3号汉墓简》一书给出了答案。单从墨迹来看,帛书是以篆书为主体结构,简书是隶书结构,书法古朴精美,具有较高的造诣。

不仅如此,帛书和竹简的内容更是包罗万象,涉及战国至西汉初期政治、军事、思想、文化、哲学及科学等各个方面,经整理,共有28种书籍,12万多字。其中发现的甲、乙本《老子》,为我们目前所见最古的版本;发现的《五星占》是我国目前所见最古老的天文书;发现的《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医书。此外,出土的地形图,绘制技术及其所标示的位置与现代地图大体近似,先后在美国、日本、波兰等国展出,评价极高,被誉为“惊人的发现”。

马王堆汉墓帛书

马王堆汉墓共出土医书14种。这批医书分别书写在五张帛和200支竹木简上,出土时已有不同程度的残缺破损,经拼缀修复与辨识研究,估计总字数约有3万字左右,可辨识字数约有23000字左右。

其中,帛书医书有《脉法》、《导引图》等10种。竹木简医书有《十问》、《杂禁方》等4种。据考证,这批书最早可能成书于春秋时期,最晚为秦汉之际。其内容较《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等典籍更为原始和古朴,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最早的医学文献。它们的出土,不仅填补了中国医学史的空白,而且对研究西汉以前医药学的发展,具有极高的价值。

由于汉代求仙思想的盛行,养生之风在社会各阶层蔓延,帛书上便记载了不少养生保健、美容养颜的方法,甚至是优生优育、注重胎教等理念。

总之,马王堆汉墓里的帛书、竹简堪称“地下百科全书”,它们可作为校勘传世古籍的依据,不仅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也为研究汉代书法及书法演变、发展提供了珍贵的依据。

3、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帛画

帛画因画在帛上而得名,兴起于战国时期,兴盛于西汉时期。马王堆汉墓出土了五幅帛画,创作时间都是汉文帝时期(公元前202年至公元前157年),是迄今发现的汉代最早的独幅绘画作品。其中,锦饰内棺盖上覆盖的T形彩绘帛画,主题为引魂升天,描绘了天上、人间和地下三界图景,上有墓主人的形象,当时遣策称“非衣”,应该是铭旌之类,出殡时张举的旌幡,入葬时覆在棺上。另一幅画长、宽各94厘米,绘有场面盛大的车马仪仗景象,画中人物有200余位,马百余匹。

T形彩绘帛画

4、最早的医疗体操保健图:导引图

马王堆3号墓出土的帛画《导引图》,长100厘米,宽50厘米,丝帛质地,是现存最早的一卷保健运动的工笔彩色画。这幅帛画的内容可分为上下4层,共绘有44个人物的导引图式,一个图式为一个人像,男、女、老、幼都有。这些人像都是工笔彩绘,有的穿衣服,有的裸背。帛画所反映的图式,以徒手操练为主,只有极个别的像是在做机械运动。图的旁边做了术式名的备注,部分文字可辨。《导引图》涉及的动物有鸟、猿、猴、龙、熊等八式,与五禽戏相近,华佗的“五禽戏”或许就是由导引图演变而来。

《导引图》

马王堆导引术越来越受到医学家、体育学家的重视。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博士认为,西方现代的医疗体操实际上是从中国早期的体操传入欧洲演变而成的,所以,西方学者称呼中国是“医疗体操的祖国”。

5、早期律制的物证:二十五弦瑟等乐器

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乐器中,二十五弦瑟是发现的唯一完整的西汉初期的瑟,也是中国目前出土的所属时间最早、最完整的弦乐器。七弦琴、六孔箫等乐器,都是首次发现的西汉时期的实物。还有一套12支的竽律管,分别标明汉初的律名。这些都为探讨中国早期律制增添了新物证。

二十五弦瑟

6、汉代织造技艺高度发达的标志:重量仅49克的素纱土襌(dān)衣

考古工作者在侯夫人辛追的墓里,发现了一件直裾素纱襌(dān)衣,被评为国家一级文物。它由蚕丝织造,是汉代织造技艺高度发达的标志。衣料是轻薄的没有染色的丝织物素纱,采用复杂的起毛锦,轻若烟雾,薄如蝉翼。

西汉直裾素纱襌(dān)衣长128厘米,通袖长195厘米,袖口宽29厘米,腰宽48厘米,下摆宽49厘米,共用料约2.6平方米,整件素纱襌(dān)衣分量仅49克,不足一两,除去袖口和领口部分,其余重25克左右。

西汉直裾素纱襌(dān)衣

对于这件素纱襌(dān)衣的用途,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素纱襌(dān)衣是一件装饰性的服装,是爱美的墓主人在锦袍外面罩上的一件宽袍大袖,轻薄透明的襌(dān)衣,使锦衣纹饰若隐若现,从而衬托出锦衣的华美和尊贵。也有学者认为,素纱襌(dān)衣是古代女子出嫁时,套在婚礼服外面的罩衫,是古代妇女结婚穿的礼服之一。

湖南省博物馆曾委托某研究所,耗费了13年时间复制了一件仿真素纱襌(dān)衣,重49.5克。可以说,西汉直裾素纱襌(dān)衣是世界上现存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制作工艺最精、最轻薄的一件衣服,在中国古代丝织史、服饰史,和科技发展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近期热文:

四千年前的古人类是如何认识宇宙的?

晋侯墓地的主人都是谁?

虢(guó)国国君与吴越霸主的宝剑,牛在哪?

古人是如何使用璜、钺(yuè)、璧、琮的?

背景强大的西汉中山靖王,日常生活是怎样的?

Copyright @ 2008-2016 www.renq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人气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18864号-17

联系邮箱   291 32 36@qq.com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