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每日资讯:“颗粒”之间展现艺术与科技之美,北大展出50余件学生艺术作品

2022-10-08 23:07:46 来源:腾讯网

新京报讯(记者杨菲菲)油画棒、网线、键盘帽、别针、镭射片……这些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物品,也可以组成漂亮的艺术作品。国庆期间,第二届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颗粒艺术展在该校昌平校区正式开展,此次展览将持续至11月1日。在此期间,学生们都可以在这里近距离感受“颗粒艺术”的魅力、感受到艺术与科技结合之美。

第二届北京大学粒光空影颗粒艺术展正式开展。图/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策展人之一、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颗粒艺术实验室执行主任王楠告诉记者,此次展览围绕“计艺相通”这一概念,共展出50余件颗粒艺术作品,涉及“平面颗粒艺术”“立体颗粒艺术”“颗粒影像艺术”“颗粒方”四个不同风格,并分别体现“计艺相通”“科艺融合”等概念,作品由来自北京大学不同专业的50多名学子共同参与完成。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这次展出的作品是从近300件作品里挑选出来的。其中1号展厅作品都是“颗粒方”作品,2号展厅作品则由不同材质组成。”王楠表示,此次两个展厅呈现了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颗粒艺术实验室从日常材料元素的颗粒化探索(2号展厅),到根据学子和观众需求,推出更易模块化操作的“颗粒方”(1号展厅)发展历程。

作品《会梦露》由镭射片组成。图/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记者注意到,此前火上热搜的“医食无忧”作品也在其中。该作品是用1.6万余个绿色的骰子拼成,从左面看是钟南山,从右面看则是袁隆平。同时,还有颗粒方组成的“嫦娥奔月”“影后”,以及油画棒材质的“星空”、木方印章材质的“蔡元培先生”画像、镭射片材质的“会梦露”等等。

使用颗粒方组成的作品《嫦娥奔月》。图/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第一届颗粒艺术展是在2019年举行的,主要是纯艺术类的作品。”王楠表示,当时很多观众反馈希望能够出一些可以动手操作的材料,让普通人也可以参与制作颗粒作品,“我们就自己设计了制作颗粒作品的材料,就是‘颗粒方’。”

与首届颗粒艺术展相比,此次展览体现了更多和计算机结合的作品,同时也正式发布了颗粒语言,并将其与国际摩尔斯电码相对应,使其可以识读。

每个颗粒方由一黑一白两个一半大小的立方体组成,会形成左黑右白、左白右黑、上黑下白、上白下黑、全黑及全白六种效果。在王楠看来,这就是颗粒方自己的“语言”,在相应的计算机应用程序下,可以呈现不同的立体或平面的图景。

王楠提出的“颗粒语言”。图/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资料显示,颗粒艺术是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的原创艺术概念。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颗粒艺术实验室于2018年5月开始筹建,于2022年5月正式在北京大学社科部备案为校级实验室,是国内首家以颗粒为载体的艺术研究及艺术创客的研究型艺术实验室。

“我们的目标是任何人无论何时何地利用任何物质通过颗粒艺术定律创造美,终极目标是让发现美创造美成为一代人的生活习惯。”王楠透露,今年年底还将面向社会公众举办颗粒作品展览。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张彦君

Copyright @ 2008-2016 www.renq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人气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18864号-17

联系邮箱   291 32 36@qq.com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