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焦点:从乐音里感知古人意趣 武汉大学研究员张祐堃省图开讲“箫与尺八”
【资料图】
湖北日报讯(记者王晶、通讯员谢宁)10月1日,湖北省图书馆长江讲坛10月首场讲座,乐音悠悠,意趣绵长。武汉大学古琴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张祐堃与读者分享《萧与尺八:审美文化寻绎》。
箫和尺八同为乐器,大部分研究认为它们同宗,尺八在中国古代也称箫。张祐堃介绍,箫历史悠久,一般由竹子制成,吹孔在上端。箫,有单管箫,称“洞箫”,按音孔数量区分为六孔箫和八孔箫。六孔箫的按音孔为前五后一,八孔箫则为前七后一。八孔箫为现代改进的产物。另外还有排箫,汉唐以来的石刻、壁画以及墓俑保存了许多吹奏排箫的形象。排箫的种类繁多。从管数组成看,就有十到二十四管不等的十余种。从制作材料看,排箫除竹质外,还有骨质、石质的。张祐堃说,目前所知的最早竹质排箫实物为曾侯乙十三管排箫,距今2400多年。最早的石排箫实物为淅川下寺1号楚墓出土的十三管石排箫,用整块汉白玉雕琢而成,距今约2500年。
尺八及其音乐现在是日本传统音乐中具有代表性的乐器和乐种之一。中日两国音乐界对尺八的认识有很大的不同。张祐堃说,目前资料显示唐宋时代的尺八都是六孔,竖吹,所以也有当时的文献记载尺八也被叫作箫。进入日本后的尺八不是依唐制宋制为六孔,而是依汉制为五孔。在我国宋代,尺八与洞箫吹口有了内外切的分野,尺八U口有益于音准的稳定,音准弹性范围大。“尺八成为日本代表性传统音乐,得益于宗教的传播,尺八进入日本后成为一种宗教的道具,因为宗教和统治阶层的推崇而发展起来。”
张祐堃说,通过现存的文献、诗词、壁画等,能发现箫文化贯穿着中华民族的文明史。箫的音色质朴、柔和、温婉、幽雅。常用于独奏、琴箫合奏等,长于寄托宁静悠远的遐思,表现细腻丰富的情感。对当今快节奏的都市生活来说,箫声可以帮助安抚紧张的情绪,于安宁中体会古人的趣味。
【来源: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