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快播:看两千年丝路出行工具的变迁,嘉定展“行以致远”
丝绸之路,不仅是贸易之路,也是古代世界文化交流的道路,对促进中西经济、文化交流起了巨大的作用。
澎湃新闻获悉,9月29日,“行以致远——丝路出行故事主题展”在上海汽车博物馆对外展出。展览取材丝路文化,选取“出行”这一切入点,以点带面,聚焦丝路上的交通工具,共甄选中国丝绸博物馆、洛阳博物馆、西安博物院、四川博物院等6家博物馆近50件文物藏品,通过“早期丝绸原型”“草原通道”“绿洲通道”等6个篇章重新解构丝绸之路。
“行以致远——丝路出行故事主题展”现场
(资料图片)
马俑、骆驼俑、宋代沉船出土的香料……置身展区,观众能够领略中西文化之间的多元与包容,古今展品之间的传承与守护,一窥两千年间丝路出行工具的变迁。
“行以致远——丝路出行故事主题展”现场展出文物
“在物质研究文化衣、食、住、行中,衣和食这两个主题的展览比较常见,‘行’这个主题确实比较少,所以此次临展选择以出行为主题,以交通工具为切入点,梳理了从北向南的四条通道来讲述丝路出行的故事,选择了以上海,洛阳,杭州这三个各具特色的城市,并结合各家博物馆在文化研究和展品上的优势,精心策划了这次展览,确保了展览的主题明确性和专业度。”此次展览的策展人、上海汽车博物馆公众教育部金叶现场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说。
“行以致远——丝路出行故事主题展”现场展出文物
“行以致远——丝路出行故事主题展”现场展出文物
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丝绸之路”是一个使用最频繁、影响最广泛的概念, “丝绸之路”的原初意义,是指从中国西安或洛阳经过河西走廊,穿过天山脚下进入中亚、西亚,然后再通向地中海地区的交通道路。
这条道路是古代人很早就开辟了的,是一条贯穿欧亚大陆的大通道。正是通过这条大道,自东往西,大陆两端的居民开始有了接触和往来,开始有了物质和文化的交流,因而也就有了东西方文明的发展。
“行以致远——丝路出行故事主题展”现场展出文物
其后,“丝绸之路”的概念延伸到一切与东西方交通联系的交通通道。在绵延岁月里,欧亚大陆上的各民族、各种文化展开了大交流、大融合。中华文化沿着丝绸之路持续地走向世界,广泛地传播并发生影响,西方各民族文化也沿着丝绸之路,传播到中国,对中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补充、丰富和刺激作用。
“行以致远——丝路出行故事主题展”现场
丝绸之路,不仅是贸易路,也是古代世界文化交流的道路,对促进中西经济、文化交流起了巨大的作用。
“行以致远——丝路出行故事主题展”开幕现场
“行以致远——丝路出行故事主题展”开幕现场
此次展览围绕“出行”主题, 梳理了从北向南的不同通道,从道路发展、交通工具、民风民俗、 商品贸易四个维度,讲述丝路出行故事,呈现丝路在中西经济文化交流中的地位。
草原通道:以游牧生产生活方式贯通
展览现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早期通道中的代表展品——西周·玉蝉,该展品呈绿色蝉形,眉目分明,两翼张开,尾部微翘。玉体上阴刻有单线蝉行纹。
“行以致远——丝路出行故事主题展”现场展出的玉蝉
中国古代玉石的贸易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当时的新疆地区已有大量采玉和琢玉的群体,玉石已开始大量地进入中国内陆。战国时期的《穆天子传》中记载了周穆王驾八骏车从陕西出发,途中经过今甘肃、内蒙古和新疆,最到达昆仑山西麓,这就是当时从新疆到中原地区的玉石运输路线。这样,人们经年累月向东方和西方扩展,最终形成了完整的“玉石之路”。据记载,在公元前两千多年,就在乌兹别克发现了新疆的和田玉。足以证明,玉石之路已经向西延伸到了中亚地区。
“行以致远——丝路出行故事主题展”现场
与此同时,“彩陶之路”也是早期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相互交流现象的主要代表,包括西方金属器、农作物、家畜以及技术、思想等诸多方面的交流。
草原通道主体以北方草原地理环境为交通基础,由中原地区向北越过古阴山(今大青山)、燕山一线,向西北穿越蒙古高原、南俄草原、中西亚北部,直达地中海以北的欧亚地区。沿途道路平坦,少有自然屏障阻隔。以多条东西向和南北向的道路呈网络状交织而成,远古以来,游牧民族一直在横贯欧亚大陆的草原上活动,以游牧生产生活方式贯通的草原通道,在游牧文明区内早已形成。
“行以致远——丝路出行故事主题展”现场
马匹是草原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马匹的驯养及马文化的扩散,促成了草原通道的形成。亚洲游牧民族尤为擅长骑马,缩短了大陆间的“距离”,提高了文化传播的效率,加快了文明交流的步伐。游牧民族因善于利用马,而使自己的战斗力、机动力和文化的传播力大大提升,也赋予了草原丝路巨大的内在活力。
唐代 彩绘釉陶骑马女俑 洛阳博物馆藏
在草原通道中,马匹无疑是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比如,这件彩绘釉陶骑马女俑展品,女俑头戴风帽,着窄袖长衫,端坐在马上,双手扶马鞍作驭马状。马勾首,睁目,立耳,短鬃,颈部戴一铃铛。背上鞍鞯俱全,四肢直立于长方形底板之上。细看骑马女骑俑圆脸、阔眉、朱唇,头戴紧裹髻发的帷帽,勒缰前视,神情悠然,高贵文雅。窄袖袍服和间裙都是受胡风影响产生的装束,尤其便于骑马出行等活动,而帷帽是唐初非常流行的出行装备,唐朝是一个宽容、开放、自由的时代,妇女摆脱羁绊,可以经常外出,抛头露面,到郊外踏青游玩。听戏、看球、逛庙会,尽情玩耍,而且穿着、婚姻、表达感情都甚少受限制。唐代,尤其是中唐以后,妇女出门已经不再坐在轿子里,而是很神气地骑在马上,扬鞭策马,在街市奔驰穿行,享受自由的快乐。
绿洲通道:最早的国际交通枢纽
绿洲通道即普遍认同的传统丝绸之路,主要是指从河西走廊进入新疆,从南北两个方向绕过塔克拉玛干沙漠进入中亚,并从中亚到达南亚、西亚、波斯湾、非洲和欧洲的道路。
绿洲之间互通有无,相邻绿洲之间戈壁沙漠横亘,又无人烟,往来商旅必须自备给养,通过人力、畜力艰难跋涉方能穿越。从经济利润较高的稀缺商品贸易开始到形成了跨绿洲交通贸易体系,在过境商旅的促进和带动,绿洲逐渐成为最早的国际交通枢纽。
现场展出的唐代陶骆驼
现场展出的唐代陶骆驼,仰头向天,张嘴嘶鸣。双峰之间驮着货物,其上有皮囊壶。颈下有长毛,四腿挺立于一长方形踏板上。可以说,在绿洲通道中,号称为“沙漠之舟”的骆驼无疑是重要的出行、载货工具。
“行以致远——丝路出行故事主题展”展览现场
“行以致远——丝路出行故事主题展”展览现场
在展区中,我们还能欣赏到深目高鼻,高颧骨,阔嘴的胡人俑等极具异域风情的展品。丝路绿洲通道沿途民族众多,多元文化共存,从器物文明交流开始,到丝绸贸易,文化交流,民族融合,为东西方交流提供了众多可能性。
南亚通道:联结南亚诸国的商业道路
公元前122年张骞出使西域时,曾在大夏国(今阿富汗)看到市面上有蜀布、邛[qióng]竹杖等商品,可推断蜀郡(四川)有道路可以通印度。在四川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中,发掘出的大量象牙金器和玉器等明显是来自南亚和东南亚的商品。这足以说明,早在北方丝绸之路形成之前,一条连接中国和今天的缅甸、 孟加拉国、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和伊朗等国的商业通路,即南方丝绸之路便已形成。
“行以致远——丝路出行故事主题展”现场
这条通道包括现在熟知的茶马古道。当时,在巴蜀、甘陕地区实行了茶马互市,与西部少数民族开展了茶叶换骡马的交易,一条悠久的茶叶贸易通道逐渐形成,不仅为中外贸易开辟了道路,也为茶叶远销世界奠定了基础。
1940年代,此书由金陵大学农学院森林系王一桂所著,分别从茶的重要性、生产经营近况、制造、运销等九个板块细致介绍了南路边茶的重要地位与兴衰荣辱,见证了茶马古道源远流长的历史。
可以说,南亚通道是沟通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大通道,开辟中国了解南亚诸国文化,开展商贸活动的途径和统一西南民族地区的战略通道。时至今日,通过南亚通道更是构建了陆海贸易新通道经济走廊,有利于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加速发展。
海上丝路:最远抵达东非和欧洲
再往南行,便来到了丝路出行的海上通道,海上丝绸之路自中国东南沿海起始,经南海诸国,穿过印度洋,进入红海,抵达东非和欧洲,成为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海上大通道。早期海上通道是指中国沿海地区联通东瀛以及琉球、台湾地区, 南下中南半岛的近海通道。宋元以后航海技术发展,海上通道延伸扩展成为海上丝绸之路加强了中国与沿线各国的经济贸易往来与文化交流。
“行以致远——丝路出行故事主题展”现场
“行以致远——丝路出行故事主题展”现场展出的竹藤帽
“行以致远——丝路出行故事主题展”现场
永乐三年(1405年),郑和奉永乐皇帝朱棣旨意,七下西洋,开展了一系列远洋航海、探险活动。远洋航行自西太平洋至印度洋,访问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
“行以致远——丝路出行故事主题展”现场展出的陶瓷
泉州是我国宋元时期对外贸易的大港口之一。1974年8月,泉州后渚港出土了一艘中国建造的古代远洋木帆船,船舱内发现了许多珍贵遗物。其中香料木占出土遗物总数的绝对多数,未经脱水时其重量达4700多克。香料木多为枝栎状,长短粗细不同,刚出土时颜色清鲜,有紫红和黄色。散乱于船舱的堆积层中,有的还有绳索绑扎。经药物工作者鉴定证实,香料中降真香最多,檀香次之。高利润的香料贸易也曾经是古代西方国家多次掀起丝路风云以及向东方探寻新航路的原因之一。这些香料的品种、来源和产地等信息,不仅为考证海上通道古沉船的航向和航线提供依据,同时也为研究我国宋元时期的医药发展提供了实物依据。
宋代,沉船出土香料一组(复制品)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藏
海上通道在不同时期发挥着特定的历史价值,主要贸易产品变化多样,出现多种命名,也被赋予文化交流的意义。
德国地理学家、地质学家李希霍芬是近代地貌学的创始人,他在近代丝路考察中,将所见所闻以信件形式寄给上海欧美商会,后来汇集成册,名为《李希霍芬男爵书信集》,1903年在上海出版。他的学生瑞典地理学家、探险家、摄影家斯文赫定,曾先后五次考察中国新疆及西藏等地,为后人留下数量可观的考察报告、探险实录和图像等资料。
1933年-1935年,斯文赫定作为中国政府的顾问,由铁道部资助开始了汽车考察。他的一生都与中国有紧密的关系,踏足地图上中国西域的大片空白,发现了震惊中外的楼兰古城,以及罗布泊的准确位置。他的书《丝绸之路》提到“我们的三辆卡车和一辆漂亮的都铎式轿车,都是一色的福特牌。”
“行以致远——丝路出行故事主题展”现场
“行以致远——丝路出行故事主题展”现场
“行以致远——丝路出行故事主题展”现场导览
展览最后呈现的福特车就是在丝路考察同时期生产的,是福特汽车公司早期的探索型车型,也是20世纪初第一批引入上海并投入市场运营的出租车车型。人类一生都在追求自由移动的梦,时代变迁,交通出行工具从未停止过发展的脚步。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2022年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