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环球通讯!文化圈秘史:徐志摩飞机失事,好友闻一多为何不去吊唁,不发文悼念?

2022-09-30 07:06:21 来源:腾讯网
分享到:

徐志摩,是近代文学史上一座丰碑,民国时期伟大的诗人、散文家。

他曾留学英国,回国后担任北大教授。也曾是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的座上宾、知名教授。

徐志摩留学英国期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和欧美浪漫主义、唯美主义诗人的影响,逐渐形成自成一体的“浪漫主义诗风”,在当时文坛影响很大,曾推动近代文学发展。


(相关资料图)

1923年,徐志摩成立了“新月社”,是当时全国最具影响力的诗社,它曾引领着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当时矛盾、郭沫若、闻一多、鲁迅等文学大家,都力挺诗社发展。

徐志摩的浪漫主义情怀,自由奔放不受约束,行文自然极具唯美,代表作《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沙扬娜拉》等,都可得见一代才子的不羁美学。

自古天妒英才。1931年,徐志摩受邀参加一代才女林徽因在北平召开的建筑学演讲。林徽因与丈夫梁思成,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颇有建树。

当时徐志摩爱恋林徽因,对于林徽因的邀请自然不加推辞。然而不幸的是,正在徐志摩参加演讲的途中,他所乘坐的飞机在济南上空失事坠毁,徐志摩不幸罹难,年仅34岁。

徐志摩的去世,轰动了整个文学界。作为当时最具代表的文学大咖,他的离世可谓巨星陨落。

徐志摩飞机失事,当时北京、青岛等地的好友纷纷赶往济南坠机处去吊祭。林徽因的丈夫梁思成,甚至还带回了一块飞机残骸留作纪念。

然而,在众多文人之中,唯独不见闻一多身影。

闻一多是徐志摩最好的朋友之一。对于好友的离世,他显得很淡然。他不曾前往为友人撒一掬悲泪,也没有写一点关于悼念纪念徐志摩的文章。

当时,他的这一举动,深为世人不解。

闻一多,是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民主战士。也曾是新月派代表诗人、学者。他的代表作《七子之歌》《死水》,曾入选语文课本,大家较为熟悉。

闻一多曾留学美国,1925年归国后,经好友推荐偶然结识了徐志摩。闻一多与徐志摩“一见如故”。

当时徐志摩的名气比闻一多要大很多。闻一多在徐志摩的带领下,开始走进由北京著名学者、作家组成的高端知识分子社交圈。

后来,闻一多还在徐志摩的鼎力帮助下,谋得了《晨报副刊》的编辑工作。

民国时期,知识分子的薪资非常高,据记载,闻一多当时任“晨副”编辑,工资每月可拿到100块大洋。

对于徐志摩的帮助,闻一多肯定是感激不尽。徐志摩表面是花花公子、浪荡不羁。实际上却是视才如命,非常赞赏闻一多的才华。

徐志摩曾在《猛虎集·序》中,这样推崇闻一多:

“一多不仅是诗人,他也是最有兴味探讨诗的理论和艺术的一个人。我想这五六年来我们几个写诗的朋友多少都受到《死水》的作者的影响……看到了一多的谨严的作品,我方才憬悟到我自己的野性。”

再往后,徐志摩看见闻一多发表的《奇迹》,徐志摩兴奋至极地在《诗刊·序》中说:

“我要说的奇迹,是一多“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奇迹。

徐志摩对闻一多的推崇,由此可见一斑。其实,在当时诗坛上,徐志摩和闻一多的诗作风格截然不同,可以说徐志摩是婉约派,闻一多就是豪放派。

如果对标唐代诗人的话,徐志摩就是李白:桀骜不驯、放荡不羁、文辞唯美、极富浪漫主义情怀;而闻一多正好是杜甫:沉郁优思、爱国爱民、文辞严谨、格律规整、极富爱国主义情怀。当时徐志摩对闻一多的诸多赞赏,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徐志摩的胸襟十分广阔。

与徐志摩相比,闻一多却不同。在闻一多看来,徐志摩的诗作多是“靡靡之音”“不思进取”。也正因为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后来竟有些不齿徐志摩那样的诗作。

闻一多虽没有明确表态,但是从徐志摩邀请他一起创办《新月》杂志,闻一多意外拒绝,而是参与创办武汉大学,便可略知一二。

也许正基于此,在徐志摩飞机失事后,没有看见闻一多的身影,当时文学界大家才会猜忌纷纷。那么,闻一多为何没有出现呢?在《闻一多年谱长编》里我们找到了答案。

《闻一多年谱长编》记载,当时闻一多的学生臧克家曾问过老师,为何不写纪念徐志摩的文章?闻一多只给了一个反问式的回答:“志摩一生,全是浪漫的故事,这文章怎么个做法呢?”。

闻一多的这个说法,可做两方面解读:

其一,好友一生崇尚浪漫,自由随性。不去吊唁,才合其心意。不做悼念的文章,不谈哀伤的事,也许是徐志摩最喜闻乐见的。

其二,闻一多与徐志摩可能有隔阂,或主见不同,积怨已深。

Copyright @ 2008-2016 www.renq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人气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18864号-17

联系邮箱   291 32 36@qq.com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