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当前快讯:敦煌考古编制岗“零应聘”,拿什么留住考古人才?

2022-09-26 18:04:14 来源:腾讯网
分享到:


【资料图】

一个考古编制岗,仅有五六个人报名,最后又全部弃考……最近,“敦煌考古编制岗位无人问津”的话题登上热搜,引发大家对相关领域人才断档的担忧。

这两年,在众多传播手段加持下,曾一度冷门的考古学逐渐走向公众视野。从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以工匠精神打动观众,到综艺节目《国家宝藏》成为现象级爆款,再到三星堆、皮洛遗址频频出土“上新”,全民“考古热”一波接着一波。然而,关注度持续走高的另一头,却是考古专业招生难、考古岗位招人难的现实困境,其间落差令人感慨。敦煌研究院只是缩影,从全国范围来看,考古文保人才紧缺已成为诸多博物馆和考古研究所面临的共同现状。

考古岗位“外热内冷”,首先要从人才培养源头找原因。目前,全国开设考古专业的院校仅25所,每年毕业生不过千余人,对口从业者更是凤毛麟角。随着国内相关领域人才需求的增加,未来人才缺口或将长期存在。考古专业的境况,很大程度上源于公众对这一专业的误解,或是认定“考古无用”,或是惶恐“毕业即失业”,众多劝退的说法,无疑在入门之前就人为设置了门槛,打消了不少学子报考的兴致。

而待遇不高则是考古岗位遇冷的主要因素。一些考古人常常自我调侃是“为爱发电”,毕竟工作环境艰苦、工作内容枯燥,倘若不是真心热爱,恐怕还真难坐得住这个冷板凳。另一方面,毕业生哪怕有一腔热血,不缺动力、吃得了苦,也可能会因相对严格的应聘条件、颇显寒酸的薪资待遇、偏远的工作地点、模糊的上升空间望而却步。从这个意义上说,考古编制岗五六个人报名又全员弃考,多少照见了他们基于现实考量后的无奈。

人才是发展的根本,要走出“小马拉大车”的困境,靠情留人之外,关键得靠事业留人。在今天,我们并不缺少热爱与情怀,可要想人才招得进、留得住,就不能空谈理想抱负,还要拿出实实在在的保障,让个人付出和回报成正比。比如,在提高基本薪资待遇的同时,畅通职业发展通道,用齐全的生活配套设施弥补工作性质的艰苦,从而提升职业幸福感。另外,高校也有必要优化培养机制,正如专家所建议的,是否可以借鉴“订单式”文物考古人才培养,学生单独编班、定向就业,多措并举,才能确保考古事业后继有人。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 实习记者 高源

编辑 晁星

流程编辑 马晓双

Copyright @ 2008-2016 www.renq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人气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18864号-17

联系邮箱   291 32 36@qq.com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