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今日观点!茂名高州:让文化建设成为摸得着的幸福

2022-09-21 09:58:13 来源:腾讯网
分享到:

高州宝光塔晋升“国保”。李日宇 摄

在日前闭幕的2022广东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上,来自茂名高州市的国家“非遗”项目——高州木偶戏成为茂名馆的“当家花旦”。栩栩如生的木偶、精美考究的戏服,老匠人指尖上的技艺和质朴的唱腔,吸引众多观众久久驻足。

从阳江、中山、广州,到郑州、许昌、合肥、西安……今年,高州木偶戏传习人带着自己的“看家本领”跟随高州文旅团体走过一站又一站。高州文化“走出去”的步伐迈得更频繁、更坚定。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不断“走出去”的同时,高州文化“沉下来”更精彩。在镇村,高州特色文化和“非遗”项目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不仅走进校园走上课堂,还飞入寻常百姓家。戏曲表演、文化艺术表演进村入户,还开起了兴趣班,从孩童到老人不仅能“看”还能“学”。

文化自信,源自于千年古郡的每一个人对家乡文化的深深认同。当前,高州正全力创建省文明城市,高州通过一次次的尝试,一个个日趋成熟的案例,不断探索着让历史文化遗产更好地融入现代城市功能、更好地服务群众,让文化建设成为老百姓摸得着的幸福。

▶▶留住记忆

城市更新与保护相融合

茂名高州是“高凉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兴盛地、传承地。明洪武元年(1368年)设立高州府,为广东下四府之首,从唐代至民国,高州一直是粤西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历经千年沉淀,高州境内有文化遗址250多处,拥有木偶戏、山歌、版画、八音锣鼓、冼夫人庙堂文化等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楹联文化城市。

高州在城市发展的整体战略中,融入地方历史文化,依托历史文化遗产,推动城市更新与保护融合发展,让广大市民更加坚定文化自信,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认同感、归属感。

在高州城西、鉴江河畔,巍然矗立着一座始建于明万历四年(1576年)、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的宝光塔。去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碑额终于立在了高州宝光塔旁,高州实现了“国保”零的突破。对于高州来说,这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里程碑。

高州依托宝光塔建成了宝光公园。每天清晨,太极拳、广场舞、轮滑、戏曲等休闲娱乐活动在这里热闹上演。这里还设置有文明志愿岗,热情地为市民、游客服务。

高州通过将文物建筑的文化传承功能、景观功能与文化展示游览、公共服务活动结合起来,让文物“活”起来,让文化传承生生不息。

宝光公园、缅茄公园、观山公园、文笔塔森林公园、高州市革命历史博物馆、高州人民会堂、南皋学社……高州把历史文化遗产与城市景观、公共服务相结合,打造出一大批典型案例。

高州用一个个成功的案例证明,在加强保护的前提下,完全可以让历史文化遗产更好地融入百姓生活,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此外,高州还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以中山路为线索的历史人文轴和以南华路、南关路为线索的年货气息街;投资近10亿元建设市文化中心,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非遗中心、木偶戏传习所、展览馆、影剧院等文化场馆将实现全面升级。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必须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城市的整体发展战略,摸清底数、规划先行,推动城市更新与保护融合发展。与此同时,强化监管、狠抓落实。在保护中更新、在更新中更好保护,才能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让城市生活更美好。”茂名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高州市委书记王土瑞说。

▶▶坚定自信

特色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作为千年古郡,高州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据悉,高州市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共有51个项目,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4个、地市级18个、县(市)级28个。

文化建设不仅改变了高州的城市景观和面貌,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高州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竹子不仅可以编织成生活生产工具,还可以制作精美的工艺品,这就是劳动人们的智慧。”日前,在高州市东山小学高州“非遗”大坡朗韶竹编技艺展正在上演。

“走,一起去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唱戏,今天粤剧团有老师过来!”“木偶戏开演了,快点来!”……在高州,2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48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实现全覆盖;多才多艺又热心的文明实践志愿者成为村民的“艺术老师”,琴棋书画喜欢哪样学哪样,村民文化充电忙。仅今年第二季度,高州共计开展线上线下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1600余场次,受益群众超20万人次。

“如何保护好、传承好这些城市无形的财富,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更多的形式融入群众文化生活?我们一方面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另一方面广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依托文化阵地,不断提升文化服务效能,让小众变‘大众’,让非遗走下舞台,走进寻常百姓家。”高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高州市创文办主任李亚凤说。

一方面,高州建成21个图书馆、文化馆分馆,63个基层服务点;建成5个“粤书吧”“好心书吧”等类型的新型阅读空间;488个村(居)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

另一方面,扎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活动,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服务项目群。上半年,高州开展活动497场(次),通过演出与学术交流、学术讲课和展览,更好地推动了高州木刻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在高州,每逢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一批批精彩纷呈的非遗文化主题文艺活动轮番上演;在校园,高州版画班、高州戏曲班、高州木偶戏班等成为孩子们争先报名的“热门”班;在农村,文化惠民活动把非遗文化大餐送到群众家门口,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实践站成为大家交流、切磋的好平台……

“非遗”文化不再小众,一大批历史文化遗产被赋予时代意义,以崭新的文化面貌服务城市和群众。冼夫人、潘茂名、高州木偶戏、高州版画、高州缅茄雕……一张张亮丽的文化名片,变成一项项精神文明服务,文化惠民的春风,吹遍高州城乡。

■一线观察

文化赋能

美丽乡村“内外兼修”

“根子特色炸籺,特色籺仔糖水,快来尝尝!”……夜幕降临,高州市根子镇元坝村开始热闹起来。这条因“荔”而美、因“荔”而富的小村庄成为乡村夜经济的“高州典范”。各式特色小吃、民间小游戏、“非遗”文化汇演纷纷上演。

依托分界粮仓、知青宿舍、储良龙眼母树、千年贡园等历史文化资源,高州打造了以分界镇杏花村、根子镇元坝村为重要节点的茂名乡村振兴示范带精彩100里的高州精华段。在这条39公里长的风貌带上,荔枝文化、龙眼文化、高凉文化得到交融发展,每年接待游客超过200万人次。

历史文化遗产是一个地方共同的记忆。一条古街、一条老巷、一座建筑,甚至一项技艺、一个名称,都能唤起人们内心的认同感。这就是高州美丽乡村的“流量密码”。

事实上,高州各镇、村都在根据自身文化遗存、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如依托冼夫人文化在高州市长坡镇旧城村打造冼夫人特色小镇,在曹江镇打造高凉墟文化产业示范带;挖掘千年野生稻文化,打造跨4个镇(街道),年产12万吨的广东省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串联沿途生态、农业等文化,建设38公里长的近郊农旅好心产业融合发展带……

荔枝文化节、龙眼文化节、丰收节、月饼文化节……高州认真挖掘红色文化、冼夫人文化、潘茂名文化、俚人文化、荔枝文化、民俗民间文化,主办、承办和协办了各类线上、线下文化活动20多场。

文化的加持,让高州获得了农业产业发展、乡村振兴与文化事业三丰收。

把历史文化遗产融入乡村振兴发展一盘棋,让乡村更具人文气息与文化底蕴,让美丽乡村既容得下身体,也放得下灵魂。这是高州统筹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探索。

撰文:邱茜 陈庆高 高再武

Copyright @ 2008-2016 www.renq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人气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18864号-17

联系邮箱   291 32 36@qq.com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