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热文:朱小平:濂溪边
趣微口袋周刊 第91期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精选小说
濂溪边
●朱小平
(一)
说濂溪边有个雕龙冲,或说雕龙冲在濂溪边,这话说得如江河的流势一样,曲折迂回。
永兴境内的便江,流到雕龙冲旁,立马更名成了耒水。
水本无色无味,依着其包容又透明的属性,将这片蓝天白云往水中倒,加上这里的绿树翠竹隔岸相映照,风来不来,这里的水面上都漾出了碧玉般的色泽。
我应该早一点来雕龙冲的,如果赶在夏天之前来,那葱笼的竹山,定是有许多冒尖的小笋蹭出泥土往上长。我喜欢掰笋,听那种干脆直接的、像爆竹一样表示喜庆的“噼里啪啦”声响。扯笋,瞬间将劳动成果把握在手。能够快速的成功,是当下迅捷时代多少人的梦寐之求。
村口那棵活了四百多岁仍在健硕活着的樟树,分着大叉儿咧开树皮儿笑我:短短的人生,你活不赢一棵经年的树,是要实在一点,现实的东西要抓住;是要一开始就直奔结果、一出发就想到收获。
一个随时都背负着生存目的前行的人,最怕听得路途过程中风雨穿林打叶声,窸窸窣窣,不够明朗响亮,使人老提防着半路上忽然会有闪电和惊雷、坎坷与埋伏。
站在古村雕龙冲空旷的禾坪场,被三面苍翠的竹山障目,我奔着几蔸美味山蔬小笋而来,却给我满眼的青青森森。回顾历史的车轮,早已碾碎明朝“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荒凉。
我有我的来由,它有它的由来。
据村中长者说,雕龙冲始初叫刁狸冲。周氏开基先祖国财公,以狩猎为生。明代早期从江西迁徒至此,娶妻张氏,寄居岳父家中。有一天,他在这座山头打猎,偶然一箭射中一只猫狸(像猫又像狐狸的野生动物)。他在山上休整歇息的时候,无意间看了下周围地形,只见四周古树参天,中间盆地流出一股清泉,野花遍地盛开,顿觉是块风水宝地,不由心中一动,生出在此安家落户的念头。他把猫狸的内脏“刁”出来,埋入土中,想要验测一下水土是否肥沃服贴,并在冢边插了一根砍断的细竹作为标记。
次年春天,他再次来到这里,细竹已发窝团,小笋密布,挖出猫狸的内脏,竟然新鲜无腐。该村建成之初叫“刁狸冲”,便是这个故事演变来的。
国财公一阵欣喜,遂请来专业风水先生。风水先生仔细观测后确认这里一块风水宝地。整个地形,就象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前有朝山,后有靠山,两边两条山梁,就是凤凰的两条翅膀。“左青龙,右白虎,而且左边山梁比右边要长些,这就破了不怕青龙高万丈,只怕白虎撑出头的禁忌。但风水先生也指出,这块负阴抱阳之地,美中不足之处就是前面朝山近了些,左青龙低,要采取补救办法,就是植上乔木。建房之时,在左边山梁上植上了不少樟树、石楠等。”(摘自雕龙冲走出的才子周少鸣记载)
这个村如今叫雕龙冲,文化人说是跟南朝梁时期大臣刘勰著的《文心雕龙》有关联,我感觉有些牵强。一只猫狸与一只狐狸,总不及一条龙那般祥瑞大气,“刁”字避不开诸多贬义,而“雕”,本是翱翔天际的猛禽,又有创造性的匠心,体面得多。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天下父母长辈皆有此祈愿。最后无论留守还是飞翔,谁都想自己的家乡名,有更深远更悠长的美好寓意。
(二)
一脚从郴州永兴跨入雁城耒阳雕龙冲,我即刻想到了纸神蔡伦。现代人览一处风景,总会想着揽到风景背后的古代名人行迹,到处山水几乎尽同一色,还是依仗居在此方水土那些出人头地的人来出色。
当初建蔡伦纪念馆,耒阳与桂阳都努力争取他的名楣,经过一番详尽的历史考证,此馆立在耒阳城中。
人与生俱有求荣之心,只想记住那些令自己感到骄傲的人事。姓李的说是唐朝皇室的后代,姓周的说是宋朝理学鼻祖周敦颐的远亲,反正没有听到谁大声承认:一个傻子或恶棍是他的同村。
古村雕龙冲禾场坪,有现代化大篮球场,与修葺一新的祠堂,来了个古今对照。祠堂正门石碑名牌上,镌刻的全是这个村子里通过科举致仕道途走出去的人才,当将军的、当县长的、当省政府参事的,还有现今在任的大学教授、著名企业家等。解放前夕,这个村有十几人潜逃到台湾、香港、美国,他们的后代不忘先祖,清明节上百人组团从世界各地奔赴归来祭祖,场面热闹壮观。有池塘围栏内繁茂的菊叶为证,旧年重阳佳节满目黄菊,此时正开着泊来的格桑花,星星点点密布,又灿灿烂烂亮泽。此时晴天夏日,不需要照明或取暖,就给人一线希望的光芒,指引方向。
正厅堂的门槛边摆着一方两百余斤的方石墩,我以为是外出归来进屋换鞋歇脚的坐凳,一屁股踏上去,导引我们游路的本村友人周玉明,尴尬地笑了,他拿出湘潭大学中文系毕业的文凭文语,调侃我:“此乃吾先辈习武举重用的法器,非你的莲花宝座。”我惊了一跳,奥运举重冠军的哑铃,也远不及这方石墩庞硕,难道这个村14代人中,还隐藏了民间武林高手?
我也像个蛮武夫,起身往屋内莽撞,搞不清是亭是廊房还是过厅?雕龙冲整个建筑框架分成两部分,中间三个正厅堂,布局有亭、廊、房、天井、过厅等。拔开蛛网尘封的窗台,依稀可见彩绘上有李白的《春夜宴桃园序》:“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字迹虽已斑驳,仍然可从这一百九十多字的骈文中,闪现春夜欢叙的良辰美景,充盈着热爱生活的豪情逸兴。浮生若梦,人生短促,及时行乐。“不有佳作,何伸雅怀”散文结句不见。又可见,彩绘此篇的匠人,亦是深怀文人情结的。
转头回望大门口的一副对联,黑漆木匾金粉书“威扬细柳,道继濂溪”。右联抬出武将周亚夫军细柳,左联举起文才周敦颐号濂溪,雕龙冲周氏家族果真非同凡响,文武双全。
(三)
风不知从何而来,它吹着翘角飞檐顶边的几丛野花摇曳生姿,也吹着天井下竹躺椅上纳凉的老人眯眼冥想。抬头只看见天井口小片湛蓝的天空,面对着四方古老的墙壁追问“风从何处来?”是没有多少意义的。我们每个人都在井里,只不过井口直径大小不一。
来了雕龙冲,我又涨了见识。这十几面横横竖竖的防火墙,抵挡了四百多年的风风雨雨。花俏的砖砌手法和泥塑彩绘进行装饰,外观依然青白、精美,且巍然屹立。古青砖色泽柔和,耐风化耐水性。
吃的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是为俭;住的一砖一瓦,应记辛苦繁复,是为勤。爷爷曾讲述过一块古青砖的制作过程:天然黏土加水进行调和,人工多次搓揉挤压,放进砖窑进行焙烤至千度左右,烧制成型以后再用水“淬火”冷却。
在家乡湘北,从没听说过砌房子的泥砂浆,竟来源于人类喜吃的天然食材。这着实令我大吃一惊。
青白墙上的青,是上等的青砖。在砌的当口,工匠师傅还要反复打磨平整;青白墙上的白,是骨白,用糯米粉的粘、加豆浆汁的稠、再加石灰水的白,三合一“酝酿”而成的。
我从书上了解到,阿拉伯的现代建筑,仍传承并采用古摩洛哥风格,将一堆颜色错综的小瓷砖片,手工拼接成美观有序的墙面壁顶,耗时漫长无边。他们打造一座房子,主人留了二十多个工人在家里吃住四五年,而这房子,一住就是四五代人,不垮不斜。
从雕龙冲走上中学讲台的瑞光老师告诉我们:他的先祖建这些民居,也不知过渡几许春秋。综合湘南地貌特征,周全考虑防火防水防寒防暑,设计蓝图在心上改了又改,落实到每一块砖瓦。工匠师傅每天只准砌三行砖高,缓慢,其实也包含凡事三思而行的稳妥。瑞光老师习书多年,尤擅行书,村里每个门联上留有他的墨迹,外行内行都夸他写得好。他谦笑说,习书如砌房,慢是稳,稳是快。那等量一代换:慢就是快。
我呆在天井下的青砖灰石板阶台,弄不明白:这到底是算哲学还是算禅学呢?
我陷入深思。
如今我们的生活节奏是飞快又粗糙的,虽在短时间内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而废品也堆积如山,我们在匆匆忙忙中吞吐,房子漏了,不懂修葺,推翻重建;衣服旧了,扔了换新的;食物饱和了,不再珍惜着细嚼慢咽,当下的一切仿佛离过去真的很远了,闲步在宁静祥和的雕龙冲,抚摸着明朝的砖墙,还是会想到日子要细水长流,天长地久。
一只老母鸡蓬松着羽毛,在柴垛边“叽咯叽咯”教几只小鸡啄食。我凑近去,看它们吃的是细沙还是蠷群泥巴?一只狗嫌我多管闲事,披着一身白雪毛绒服,从一条幽寂的廊巷忽然窜出来,朝我呲牙咧嘴汪汪叫了几声,它低垂胀大的乳房,撞着四条短腿一晃一荡,身后两只蹒跚学步的小花狗,跟着白狗一齐叫了叫,倒是增添了几分萌宠趣味。“导航人”周玉明怕我会怕狗,对着它们吼出一句耒阳话,它们听懂了他的乡音,很识趣地、默默返回自己窝棚。
若是有一场雪的话,小鸡在地上画竹叶,小狗在地上画梅花,雕龙冲会是一幅立体感十足的雕刻板画。
我在雕龙冲的夏天,渴望起他的冬天了。
(四)
田野里的禾苗鼓苞着一肚子隐匿的白穗花,一排麻雀栖在屋檐边的电线上,守望稻穗出锋弯腰。不远处田垅间“卟哧”飞出两只白鹭,大抵是被我们的脚步惊扰了,急急扑翅,掸起田畔山坡的丝茅草花絮纷纷扬扬,循着那如芦苇般的丝丝飞花望去,有一群零散的灰黑色鹞子,在蓝得一丝不挂的天际翱翔。这是我们走去村对面观青石塔的路上所见。
古民居村落建房,司空见惯,理所当然宜于居;古民居村落建塔,旷古少闻,实属稀罕。雕龙冲的半山坡上,于清代光绪十四年(1888年),由本村德字辈族人带头,用大青石建成一座五层雕龙塔。
塔高约十几米,塔身嵌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清晰的文字,说明了该塔建造的时间、村人出资明细。据说塔的第一层,原本还有一块一米见方的青石,刻有双龙戏珠的精美浮雕,因为雕刻人的手艺高超,遭外人眼羡,不知何时被盗走。(该塔1963年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耒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今的风景名胜之地,常见这种翘角尖顶的古塔。古时一般用于登高望远、瞭望敌情。唐有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宋有马之纯“此到西陵路五千,烽台列置若星连。”
雕龙冲半山腰上这十几米高的雕龙塔,塔身四面无窗无炮台垛口,显然不是用于望高与察敌。
少时我曾多次坐过洞庭湖的大船去远方,见过黑夜的湖面上低矮的灯塔,爷爷说那是导航引渡的标志。雕龙冲并无水路,此塔究竟何用呢?
雕龙塔底周边芳草萋萋,再回首,只见塔尖静静矗立在绿树青草中央,如山谷中一株幽兰。风吹过来,空气中弥漫着大自然的清香,估且用一株草兰,搪塞该塔的无用之有用吧!
离开雕龙冲两月余,我在书法课堂教孩子们写楷书,讲到中国方块字的位置书写口诀:“上不顶天,下不立地,左右两边不出墙。”写字即做人,不高调炫耀,不低微自卑,不伸手掠夺他人领地。百思不得其解的那座半山腰的青石雕龙塔用途,在这一刻开了悟:它是在警示后人,做人要谦虚,要恪守本分。
雕龙塔又让我联想起雕龙冲厅屋那块高高悬挂的书法匾额“德秀莲滨”,当时不懂此中意,瑞光老师详细逐字讲解,"德”是品德,“秀”是才华,“莲”是指周敦颐的巜爱莲说》,“滨”是耒阳语“旁边”的意思。德在才的前面,雕龙冲周氏的德才,均在濂溪旁边。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
朱小平
益阳人居郴州,书法教师。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湖南省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