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再读《论语》|“巧言、令色、足恭”一则详解
关注我们
(资料图)
再
读
论
语
5.25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足恭”,《集解》引用孔安国的话:“足恭,便辟貌。”便辟,就是逢迎谄媚。
对此,过去有几种解释,《皇疏》引用缪协的话说“足恭者以恭足于人意”,似乎是把“足”理解为满足,“足恭”就是用恭敬来满足别人,虽然整体意思差不多,但从细节来看并不合适。
《集注》说:“足,过也。”“足恭”也就是过分的恭敬,十足的恭敬。杨伯峻《译注》、李泽厚《今读》都采用了这种说法。
《邢疏》则说:“便僻其足以为恭,谓前却俯仰,以足为恭也。”他把“足”理解为手足的足,“以足为恭也”就是用脚来表示恭敬,大约就是屈膝之类的动作。翟灏《论语考异》赞同这种说法,认为“邢《疏》是也,朱《注》非也”,他还说:“《表记》又云:‘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失足于人,足恭也。失色于人,令色也。失口于人,巧言也。”
杨逢彬也赞成这种说法,他在《新注新译》里分析了“恭”的用法,认为“足恭”只能是主谓结构,“足”为手足之足。
从语言的连贯性来看,前面的“言”“色”都是实词,那后面的“足”也应该是实指,因此我倾向于杨逢彬的观点。
●这里提到的左丘明,历来认为是《左传》和《国语》的作者,但孔子把左丘明放在自己前面(或孔子弟子把左丘明放在孔子前面),可见左丘明应该是和孔子同一时期甚至是更早的人。而《左传》和《国语》的成书都应该晚于孔子,左丘明为其作者之事就值得怀疑了。(也有人怀疑有两个左丘明,一个是《集注》所说的“古之闻人”,即此则里提到的;一个是作《左传》的左丘明,是孔子的弟子或后辈。对此,杨伯峻在《春秋左传注》一书的前言里有详细考证,可参读。)
●“匿怨而友其人”,“匿”是隐藏,就是把内心的怨恨隐藏起来,而表面上还和某人交好。《集解》引用孔安国的话:“匿怨而友,心内相怨而外诈亲也。”
一些人嘴上说一套,心里想一套,花言巧语,表面恭顺,其实内心藏满了怨恨。对这样表里不一的人,孔子很瞧不起,说“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对于这样的人,我们也应该鄙视他。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屈膝以为恭顺,左丘明以此为耻辱,我也以此为耻辱。把怨恨藏在心底,表面上和某人交好,左丘明以此为耻辱,我也以此为耻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