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讯!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庄子》里的两个故事,你读懂了吗?
传说,在南海有一位帝王,名字叫儵(shū);北海也有一位帝王,名字叫忽;二者之间还有一位统治中部的帝王,名字叫混沌。
有一天,混沌邀请儵和忽到自己家吃饭,准备了丰盛的晚饭,两个人吃得非常尽兴。吃完饭后,儵和忽于是商量,想要报答混沌。
他们两个人商量后认为:全天下的人,脸上都有七窍,两只眼睛可以用来观察世界,两只耳朵可以聆听声音,一张嘴可以品尝美食,两个鼻孔可以闻到气味。可是,混沌却没有七窍,他将错过这世界上多少的美好啊!不如这样,咱们帮他把这七个孔给造出来吧!
【资料图】
你以为他们是神仙?错了,他们采用的是最原始、最暴力的手段,那就是直接在混沌的脸上凿出洞来。他们的工期比较长,每天只凿一个洞。终于,七天之后,他们在混沌的脸上凿出了七个洞。然后,混沌也就被凿死了。
这个故事,听起来实在是有点荒诞不经。其实,咱们中国古代的很多故事,不都是这样离奇的吗?但如果你仔细品味,就会感受到其中的哲理。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欢以自认为美好的标准去要求别人。
我记得某辩论节目中就有一个辩题,内容就是该不该劝年轻人去大城市打拼(辩题内容可能有点不准确,大概是这个意思)。相信很多人的本能反应是该,因为年轻人就是要敢打敢拼,闯出自己的天地。虽然有的人自己不愿意去打拼,但也觉得这样做也挺好的。
但其中一位辩手的回答点破了主旨(时间有点久,确实记不住原文了),大致意思就是:虽然年轻人打拼事业很好,但你不能用这样的标准来要求我。我就是喜欢小城市的生活,有什么错呢?
看到这里,我也有点羞愧,因为我就是被反驳的那一类人。我也算是一个有理想的人,希望能做出一番成就,因此看到身边的朋友们过得很轻松,下班之后全是娱乐活动,也觉得有点浪费青春。
可是,谁规定人生就必须要拼搏着度过呢?不论是哪一种人生,最终不都是归于平寂、颐养天年吗?
有的人喜欢站在山巅看辽阔大地,有的人喜欢站在街头看车水马龙,有的人却喜欢站在林间看鸟语花香。大家各有各的喜好,何必要用自己的标准约束别人呢?
我特别喜欢刘德华的一首歌,名字叫《木鱼与金鱼》,其中木鱼代表的就是拼搏的年轻人,金鱼代表的就是轻松的年轻人,唱的就是这个哲理。副歌部分是这样的——
日升又日落,好时光匆匆过,你敲来敲去敲什么?外面的世界,水也甜花也红,人生得意要把握;
潮起又潮落,风无情浪汹涌,你游来游去游什么?明天的幸福,总要靠今天修,风花雪月要看透,才解脱。
是啊,每个人都有属于他自己的生活方式,我们追求着不同的目标,自然会走上不同的路。就算是目标相同,也可以殊途同归,为何不把眼光放在自己的身上,而是要关注别人如何前行呢?
在我还小的时候,在家里做家务,母亲总是告诉我方法不对,非常麻烦,一遍遍地教我应该怎么做;长大以后,看着老婆做家务,我也要对她指手画脚,惹得她很烦。不经意间,我做了自己曾经讨厌的事。当我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我明白只需要给她一个简单的建议,如果她觉得不适合她,那就完全可以用她自己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说了这么多,还是以自己的标准去约束别人的案例。而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人,是拿别人的标准去约束另一个人。
记得上大学的时候,家里人让我考研,但是我表示了拒绝。念了十几年的书,我确实已经厌倦了,我想工作。那个时候,家人就总是给我讲某某人家的孩子读了研的事,还有工作了几年又回去上学的事,想要让我引以为鉴。
可他们是他们,我是我啊!我自己的路,终究要用我自己的双脚踩出来,走在别人的路上,那还是我自己的人生吗?在自己选择的路上,我体验了属于自己的酸甜苦辣,虽然有时候也会觉得不如考研轻松,但这是我自己的人生。
用他人的标准来要求他人的最高级别,就是道德绑架。
远了不说,就在最近,古天乐的电影上映之后反响不高,票房低迷,然后就有影迷去刘德华的网络平台下面要求刘德华帮忙宣传电影。这种事就很莫名其妙,虽然我们也很喜欢古天乐,刘德华也有这样的资源,但帮忙与否是大家自己的事情,何必要以自己的一厢情愿,将别人道德绑架呢?
想一想,儵和忽以普通人的标准要求混沌,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是将混沌凿死了。也就是说,适用于别人的标准,不一定适用于所有人。在现实生活中,虽然不一定会像故事里一样导致死亡这么严重的后果,但还是会带来许多不必要的困扰。
所以,在刘德华的那首歌里,就已经给出了答案——
金鱼和木鱼有太多不同,永远弄不清别人过的生活。当一天和尚就要敲一天钟,所以它们就继续自己的梦。
是啊,做好自己的“梦”就够了,何必非要打扰别人的清梦呢?
在《庄子》中,还有一个典故,想必大家非常熟悉,说是庄子和他的好朋友惠子走在桥上,看见了河里的鱼,于是庄子说:“这些鱼悠然自得地在河水里游泳,是多么快乐啊!”
惠子却说了那句发人深省的话:“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我们每一个人,何尝不是一条鱼呢?